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伟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新生
  • 1篇支架植入
  • 1篇支架植入术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衰老
  • 1篇内支架
  • 1篇内支架植入
  • 1篇内支架植入术
  • 1篇腔内
  • 1篇腔内支架
  • 1篇腔内支架植入...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夹层
  • 1篇微RNAS
  • 1篇细胞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细胞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李勇辉
  • 2篇崔进
  • 2篇王劲松
  • 2篇王深明
  • 2篇汪洋
  • 2篇王俊伟
  • 1篇朱小南
  • 1篇钱学珂
  • 1篇李永欣
  • 1篇陈鹏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miR-34b-3p调控衰老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miR-34b-3p对衰老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过传代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DLs),建立年轻内皮细胞模型(PDL8)和衰老内皮细胞模型(PDIA4)。应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BT-qPCR)检测miR-34b-3p在PDL8和PDL44HUVECs中的表达情况。分别在PDL8HUVECs、PDIA4HUVECs中过表达和抑制miR-34b-3p,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8(CCK.8)、迁移和管腔形成实验检测HUVECs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功能。结果miR-34b-3p在PDL44HUVECs中的表达量较PDL8HUVECs中的表达量上调约4.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8,P〈0.05)。PDL8HUVECs空白转染组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管腔总长度和管腔节点数分别较PDL44HUVECs空白转染组升高1.2倍(0.67/0.57)、1.2倍(106/86)、1.4倍(10605/7735)和1.3倍(4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7、3.564、5.165、3.487,P〈0.05或P〈0.01);在PDL8HUVECs中过表达miR-34b-3p可以使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管腔总长度和管腔节点数分别降低2.2倍(0.67/0.30)、2.3倍(106/46)、1.6倍(10605/6652)和1.9倍(4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898、53.026、41.997、36.341,均P〈0.01);在PDL44HUVECs中抑制miR-34b-3p可以使内皮细胞增殖率、迁移率、管腔总长度和管腔节点数分别升高1.4倍(0.77/0.57)、2.3倍(198/86)、1.7倍(13073/7735)和2.3倍(7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15、42.970、167.063、258.340。均P〈0.01)。结论miR-34b-3p在衰老HUVECs中的高表达可以导致衰老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功能障碍。
王俊伟陈鹏钱学珂李勇辉崔进朱小南汪洋王深明王劲松
关键词:内皮细胞衰老微RNAS血管新生
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国内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国内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治疗效果,技术可行性及临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和Cochrane图书馆中的来源于国内英文医学文献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CBMdisc),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的中文医学文献。本系统评价是基于所有评估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中国Stanford B型AD的治疗效果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共有153篇回顾性研究,8 415例B型夹层患者纳入本研究。技术成功率为(99.7±0.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9.1±0.6)%。术后内漏发生率为(7.2±0.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2±0.2)%,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0.1)%。围手术期中风率比截瘫率高(0.8%±0.1%vs0.1%±0.04%)。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第1代覆膜支架比第2代覆膜支架高(25.1%±1.2%vs 9.5%±0.9%,P<0.001)。住院死亡率为(1.6±0.1)%。此外,平均随访时间为(29.4±13.5)个月,随访期间晚期死亡率为(1.8±0.2)%。30 d,6个月,1年,2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的Kaplan-Meier估计分别是(99.0±0.1)%,(98.5±0.2)%,(98.4±0.2)%,(98.1±0.2)%和(97.9±0.2)%。结论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切实可行,技术成功率较高,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存率较高。第2代覆膜支架住院和随访期的治疗效果更好。
王俊伟李勇辉李永欣崔进李文汪洋王深明王劲松
关键词:腔内覆膜支架STANFORD主动脉夹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