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喆
-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工智能在临床麻醉学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随着临床监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在临床麻醉学领域得到飞速发展,它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数学模型,自动化处理临床数据,凭借闭环系统、决策辅助系统、自动化图像识别等技术推动临床麻醉工作的智能化运转,通过人机交互与合作,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临床麻醉效率。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还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但其在临床麻醉学领域的应用仍具有广阔的前景。人工智能与麻醉学的交叉应用,将不断推动临床麻醉学向新型智能化医疗模式转变。
- 刘巧袁素张喆贾爰晏馥霞
- 关键词:人工智能麻醉
- 小儿心脏外科快通道麻醉病例回顾
-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外科快通道麻醉的状况,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回顾性研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外科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953例手术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实施快通道麻醉分为F组(快通...
- 张喆
- 关键词: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快通道麻醉回顾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抗炎因子及全身炎症反应评分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变化规律及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变化规律以及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方法 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8 h(T3)、术后1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和术后72 h(T7)使用ELISA方法检验血浆IL-10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并评估患者SIRS评分。结果IL-10浓度T2时开始显著降低。试验组最低值出现在T2,在T6恢复术前值;对照组最低值出现在T5,至T7时仍未恢复。T3~T7时试验组IL-10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IRS评分T2时开始升高,T3时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T7时SIRS评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T3~T6时试验组SIRS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T2时即显著升高,T3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T3~T6试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比例T2时即显著降低,T7时恢复术前水平。T3时试验组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保护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IL-10的浓度、增加单核细胞百分比、降低SIR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
- 石佳肖文静王古岩薛庆华吕红何爱霞袁素李军张喆李立环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蛋白酶抑制剂
- 心脏手术患者术前长期睡眠障碍与术后痛觉过敏的关系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前长期睡眠障碍与术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全身麻醉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81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术前1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评估其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PSQI>5分表明存在长期睡眠障碍。术后进行舒芬太尼镇痛。术后根据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无痛觉过敏组(NHA组,NRS评分<4分)和痛觉过敏组(HA组,NRS评分≥4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痛觉过敏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和术前长期睡眠障碍是术后痛觉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导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
- 王红柏张亮晏馥霞袁素张喆张昱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痛觉过敏
-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对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12年3~8月在阜外医院成功实施快通道麻醉的心脏外科手术患儿中,选取80名患儿。其中40名患儿手术中使用了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作为肌松剂(T组),另外40名患儿手术中使用了其它肌松剂(C组)。收集80名患儿的相关基线资料和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手术中镇痛药使用量以及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劣效性检验,T组患儿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较C组患儿并未延长。两组患儿气管导管拔除后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使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实施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安全可行。使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作为肌松剂时,手术中芬太尼用量可以适当增加,而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不会延长。
- 张喆李立环
- 关键词: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
- 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睡眠障碍与术后痛觉过敏发生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 背景:手术创伤和麻醉性镇痛药可引起术后疼痛敏感性增加,被称为术后痛觉过敏(postoperativehyperalgesia,POH)。POH是外科术后患者出现严重疼痛的主要原因。既往研究显示,术前睡眠障碍会降低机体的痛...
- 张喆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病例对照研究心脏外科
- 文献传递
- 镇静和全身麻醉用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效果对比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比较镇静和全身麻醉用于该手术的不同效果。方法通过分析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镇静组(SED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结局。结果共入选患者286例,SED组128例,GA组158例。与GA组患者相比,SED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率明显降低(4.69%,15.82%,P=0.003),手术时间[(1.99±0.80)h,(2.29±1.37)h,P=0.024]及ICU停留时间[0(0,1)d,1(0,2)d,P<0.001]均明显缩短,且总住院费用明显降低[31.5(7.9,33.8)万元,33.8(15.7,36.2)万元,P<0.001]。结论对于经股动脉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镇静和全身麻醉均可成功使用。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推荐对合适的患者选择镇静方式。
- 杨丽静石晟张喆龚俊松袁素
- 关键词:全身麻醉
- 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肌松药的选择和使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肌松药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8月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婴幼儿(1个月<年龄<4岁)的病例资料,按手术中肌松药的使用分为罗库溴铵组(L组)、哌库溴铵组(P组)和顺式阿曲库铵组(S组)。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婴幼儿共332例,其中L组124例,P组75例,S组13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镇痛药和肌松药剂量、拔除气管导管与停麻醉药的时间间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中肌松药使用剂量分别为:L组(2.90±1.15)mg/kg,P组(0.30±0.10)mg/kg,S组(1.00±0.68)mg/kg。与L组和P组相比,S组患者术中使用了更大剂量的芬太尼(P=0.000),但拔管与停用肌松药的时间间隔更短(P=0.000)。与L组和S组相比,P组患者拔管与停用芬太尼的时间间隔更长(P=0.023)。三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均未发生再次气管内插管。结论罗库溴铵、哌库溴铵和顺式阿曲库铵均可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应掌握不同肌松药的使用剂量和停药时机,并在术中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 张喆王嵘石佳晏馥霞王越夫
- 关键词: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肌松药
- 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心脏外科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心脏外科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以期指导肌松药的临床使用。方法调取2012年3~8月在本院实施快通道麻醉的309例心脏外科手术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165例患儿麻醉中使用顺式阿曲库铵作为肌松药(T组),144例患儿使用罗库溴铵作为肌松药(C组)。比较两组患儿芬太尼使用剂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等临床数据。结果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等资料,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组患儿手术中芬太尼用量高于C组(P=0.000),而肌松药停药距手术结束时间短于C组(P=0.000)。两组患儿气管导管拔除后均未发生再次气管内插管。结论与罗库溴铵相比,使用顺式阿曲库铵作为肌松药时,小儿心脏外科快通道麻醉中镇痛药芬太尼剂量范围更宽,肌松药可以更晚停药,但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不会延长。在小儿心脏外科快通道麻醉中使用顺式阿曲库铵作为肌松药是安全可行的。
- 张喆晏馥霞
- 关键词:阿曲库铵心脏外科快通道麻醉
- 单纯超声引导下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单纯超声引导下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策略。方法 调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单纯超声引导下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疾病诊断、介入术时长以及麻醉管理相关数据。结果 入选患者93例。动脉导管未闭[(3±1)岁]和肺动脉瓣狭窄[(3±2)岁]患者的年龄明显低于房、室间隔缺损患者[(15±17)、(10±8)岁)]。室间隔缺损介入术的时长[(105±36)min]明显长于房间隔缺损[(39±13)min]、动脉导管未闭[(47±11)min]和肺动脉瓣狭窄[(46±11)min]介入术的时长。73例小儿患者(≤12岁)中,33例(45.2%)使用喉罩、在局麻加静吸复合麻醉下行经皮介入治疗,其余40例(54.8%)在局麻加静脉麻醉下行经皮介入治疗。20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12岁)均在局麻加静脉麻醉下行经皮介入治疗。93例患者在介入治疗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氯胺酮适用于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患者,但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应谨慎使用。丙泊酚适用于3岁以上患者。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和七氟烷适用于各种年龄和疾病类型的患者。3例(3.2%)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未成功,转而在机械通气下实施开胸手术。93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应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诊断以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复杂程度“个体化”选择麻醉方式和使用麻醉药物。
- 张喆晏馥霞欧阳文斌于钦军
- 关键词: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