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颈动脉CT血管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及脑缺血斑块的特点
- 2022年
- 目的应用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分析急性脑梗死与脑缺血斑块的分布、大小、类型、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程度。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南通市中医院行颈动脉CTA及头颅MR检查的8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脑梗死组41例(93处斑块)、脑缺血组41例(84处斑块),对比分析两组病例临床及CTA影像资料。结果脑梗死组有症状患者构成比高于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及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病例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斑块分布及最大横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脂肪斑块、脂肪为主混合斑块构成比高于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型斑块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颈动脉狭窄程度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斑块、脂肪为主混合斑块使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增高,CTA可无创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助于指导临床精准治疗。
- 丁芳王卫霞葛芳清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颈动脉斑块急性脑梗死脑缺血
- 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的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临床和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南通市中医院行肝脏手术的105例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例,年龄(60.2±9.9)岁,病灶109个。收集同时段肝脏FNH的8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52例,年龄(32.8±9.5)岁,病灶99个。比较两组年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史、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W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强化模式、病灶形状、病灶边界、包膜等。结果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年龄和乙肝病史比例高于肝脏FN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细胞癌病灶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包膜比例高于肝脏FNH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细胞癌病灶的T_(1)WI、T_(2)WI、强化模式、DWI、ADC图等与肝脏FNH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45.5岁、乙肝病史、病灶边界清楚、"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有包膜诊断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5%CI:0.95~0.99)、0.79(95%CI:0.72~0.85)、0.78(95%CI:0.72~0.85)、0.94(95%CI:0.90~0.97)、0.99(95%CI:0.98~1.00)。结论有包膜、病灶边界清楚及"快进快出"的强化模式有助于无肝硬化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细胞癌与肝脏FNH的鉴别。
- 丁芳王明亮韩晶纪元曾蒙苏
-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 磁共振R_2*成像在肝脏小结节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R2*成像技术对肝脏常见小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肝脏小结节病变(最大直径≤2.0cm)及40例正常对照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病灶内及正常对照组的平均R2*值,比较小肝癌病灶内的R2*值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研究对象的平均R2*值分别为对照组65.9214±14.325 Hz,小肝癌组49.6316±15.3536Hz,硬化结节组69.9684±11.1181Hz,血管瘤组23.7256±16.4735Hz,转移瘤组47.0523±14.998Hz,小肝癌组R2*值与对照组、硬化结节组及血管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小肝癌组与转移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2*值有助于鉴别诊断小肝癌、硬化结节与血管瘤;对于小肝癌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R2*值并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
- 丁芳顾红梅
- 关键词:小肝癌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小结节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脏常见小结节病变之间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139例肝脏小结节病变(最大直径≤2.0 cm)及40例正常对照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病灶内及正常对照组的平均ADC值,并比较小肝癌组与其余各组间的ADC值。结果:小肝癌组ADC值与对照组、硬化结节组及血管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0.000);而小肝癌组与转移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4)。结论: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小肝癌、硬化结节与血管瘤;对于小肝癌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ADC值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判断。
- 丁芳顾红梅
- 关键词:小肝癌表观弥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