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祎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骨折
  • 5篇股骨
  • 4篇导航
  • 4篇螺钉
  • 4篇内固定
  • 4篇颈骨
  • 4篇颈骨折
  • 4篇机器人
  • 4篇机器人导航
  • 4篇股骨颈
  • 4篇股骨颈骨折
  • 3篇空心拉力螺钉
  • 3篇拉力螺钉
  • 2篇疗效
  • 2篇疗效比较
  • 2篇螺钉内固定
  • 2篇螺钉内固定治...
  • 2篇内固定术
  • 2篇内固定术治疗
  • 2篇内固定治疗

机构

  • 7篇自贡市第四人...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童祎
  • 6篇吴刚
  • 5篇罗晓中
  • 4篇石维祥
  • 4篇周欣
  • 2篇丁勇
  • 1篇王荣诗
  • 1篇钟泽莅
  • 1篇谭伦
  • 1篇林旭
  • 1篇张焰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掌侧微创经皮置入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 研究经掌侧微创经皮置入斜T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 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平均年龄6 2岁.依据A0骨折分型:A3型8例:B1型5例;B3型4例;C1型3例;C2型2例.所有...
钟泽莅吴刚童祎张焰林旭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
3D打印技术在伴骨缺损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伴骨缺损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伴骨缺损关节置换(翻修)患者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模型,术中实施术前计划、完成重建及假体安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髋功能情况。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55 (135±2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440±65) ml,术后引流量200~500 (430±75) ml。1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牵拉损伤,术后2个月恢复。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3个月股骨偏心距由术前33. 6~48. 0 mm增加到术后36. 0~55. 0 mm。术后6个月髋臼杯外展角40°~45°,前倾角15°~18°。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9~88分。结论 3D打印技术指导伴骨缺损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可术前实现个性化设计,术中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关节假体位置良好,髋关节功能可获得较大改善。
王荣诗谭伦周欣童祎邓家燕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翻修骨缺损
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固定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2024年
背景:目前锁定接骨板结合钢丝或钢缆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时近端常采用单皮质固定,稳定性不强,且接骨板近端与股骨无法达到解剖贴合,而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customized anatomical plate system,CAPS)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探讨CAPS固定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1006例股骨CT薄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21.0版本软件中建立股骨三维重建模型,设为股骨三维重建组;选取56根完整的人体股骨标本设为股骨标本组,两组进行股骨解剖外形测量并进行结果比较,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则根据测量结果在MIMICS 21.0软件和NX11.0软件中设计CAPS大致外形;选取8对冰冻人体股骨制作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模型,双源CT薄层扫描左侧8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模型获取数据,将数据传入上述设计软件确定CAPS模型,再依托器械公司最终制作8套CAPS;8对骨折模型编号1-8,左侧采用CAPS固定(CAPS组),右侧采用金属锁定接骨板系统-大型锁定板固定(爪钢板组),L1-L4、R1-R4行垂直加载测试和垂直短周期加载测试,L5-L8、R5-R8行四点弯曲测试和水平短周期加载测试。垂直加载测试和四点弯曲测试收集弯曲载荷、弯曲位移、弯曲应变,采用2种短周期测试收集应变位移,比较2种接骨板的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抗弯刚度及短周期抗移位能力。结果与结论:①股骨三维重建组与股骨标本组各长度及角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依据测量结果结合软件设计个体化CAPS;②垂直加载测试中,CAPS组比爪钢板组可承受的最大载荷高(P=0.015)、出现最大弯曲位移小(P=0.014)、抗弯刚度高(P=0.005);③四点弯曲测试中,CAPS组比爪钢板组可承受的最大载荷高(P=0.023)、抗弯刚度高(P=0.005),弯曲位移差异不显著(P=0.216>0.05);④垂直短周期加载测试中CAPS组平均弯曲位移(0.23±0.10)mm显著小于爪钢�
王佳琦罗晓中童祎童祎石维祥石维祥周欣吴刚丁勇
关键词: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生物力学
机器人导航下3枚与4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被引量:9
2022年
背景:目前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构型固定不能为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提供足够的稳定,有研究认为4枚空心螺钉较3枚空心螺钉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但是股骨颈空间有限,螺钉置入极容易失败,而机器人导航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对比机器人导航下3枚与4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20年5月机器人导航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16-66岁,采用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4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0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置针次数、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率、骨折复位情况、股骨头坏死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完全负重时间。结果与结论:①7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病例,骨折愈合率均为100%,其中3枚空心螺钉组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4枚空心螺钉组未出现股骨头坏死,随访过程中未发生空心螺钉引起的不良反应;②两组患者置针次数、出血量、骨折复位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枚空心螺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透视次数多均多于3枚空心螺钉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3枚空心螺钉组(P<0.05),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3枚空心螺钉组(P<0.05);③结果表明,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与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4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短、完全负重时间缩短、髋关节功能更好。
王佳琦罗晓中罗晓中童祎石维祥丁勇周欣
关键词:机器人导航股骨颈骨折骨折复位骨折愈合空心螺钉内固定
机器人导航下及传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比较机器人导航下与传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机器人导航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机器人导航下行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的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导航组),并与同期采用传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侧别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导针植入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于术后1周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计算螺钉相互平行程度。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导航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P=0.262),但术中透视时间、导针植入次数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对照组2枚螺钉穿透骨质进入关节腔,导航组无螺钉进入关节腔。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正、侧位X线片测量示,导航组螺钉相互平行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1,P=0.000;t=18.659,P=0.000)。X线片复查示,导航组骨折均愈合(100%),愈合时间为(21.8±2.8)周;对照组16例(88.9%)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24.0±3.7)周。两组骨折愈合率以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46,P=0.126;t=1.990,P=0.055)。术后12个月,导航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7.1±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4.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9,P=0.000)。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机器人导航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术中X线暴露时间显著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童祎罗晓中吴刚石维祥
关键词:机器人导航股骨颈骨折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撬拨复位结合机器人导航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结合机器人导航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撬拨复位结合机器人导航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36~59岁,平均47.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跌伤2例,高处坠落伤3例。左侧7例,右侧6例。Garden分型Ⅲ型9例,Ⅳ型4例。记录手术时间、导针置入次数、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情况、采用Garden对线指数评价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6±6.6)个月。手术时间平均(92.2±6.7)min,术中透视时间平均(16.1±4.1)s,导针置入次数平均(5.2±1.2)次,出血量平均(10.1±2.1)mL,Garden指数:正位(173.3±8.3)°,侧位(171.1±11.1)°,骨折愈合率100%,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8±1.3)个月,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6.9±5.1)分,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见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情况发生。结论撬拨复位结合机器人导航下空心螺钉固定术复位质量高、螺钉置入精度高、手术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石维祥罗晓中童祎吴刚周欣
关键词:撬拨复位机器人导航股骨颈骨折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机器人导航下及传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机器人导航下与传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机器人导航的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机器人导航下行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传统...
童祎罗晓中吴刚石维祥
关键词:机器人导航股骨颈骨折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