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英
-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6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OPN和B7-H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目的:分析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骨桥蛋白(OPN)和肿瘤标志物B7-H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经妇科手术获取的卵巢组织标本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正常组织25例,良性肿瘤2...
- 高义军郝春杰范淑英周红萍刘耘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肿瘤OPNB7-H4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筛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与淋巴结转移最相关的基因集和基因集中的关键节点性基因,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潜在干预靶点。方法利用TCGA宫颈癌患者转录组数据集,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淋巴结转移最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和排名,使用STRING和Cytospace对这些相关基因进行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对其他基因具有最广泛相互作用的基因节点,使用DAVID对这些基因在整体上进行功能识别。结果获得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重要性排序(2784个),并获得其中的关键节点基因(前13位分别为EGFR,NOTCH1,RHOA),这些基因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最相关的基因主要聚集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MAPK通路、细胞间相互作用、黏着连接、细胞骨架调控、wnt通路等。对这些有意义的宫颈癌转移相关基因集在统计学上进行了验证,获得的关键节点基因如EGFR,NOTCH1,RHOA在临床水平均已发现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随机森林算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采用此方法获得的宫颈癌转移相关的基因集有很大比例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 范淑英李春晓王婷周春霞钱海利王海娟詹启敏
-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生物信息学
- 宫颈癌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高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协同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转移相关基因MTA1高表达与宫颈癌临床转移的相关性,并筛选MTA1协同表达基因网络中的潜在干预靶点基因。方法应用SPSS软件分析TCGA-CESC数据集中MTA1与宫颈癌转移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应用edge R软件分析该数据集中MTA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全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DAVID平台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应用STRING在线平台和Cytospace软件对这些基因进行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关键的网络节点基因。结果TCGA-CESC宫颈癌数据库中MTA1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转移和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不同MTA1表达水平的宫颈癌转录组中存在显著且较一致的差异表达基因集,这些基因主要聚集在癌症通路、干细胞通路、细胞转移、细胞分化等方面,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基因筛选显示,宫颈癌中与MTA1协同表达的Agt、Acta1、Fpr2、Pmch和RGS18等基因是差异表达基因集中最重要的节点基因,这些基因聚集在GPCR相关通路。结论 MTA1高表达与宫颈癌转移显著相关,且与肿瘤细胞的干细胞通路、趋化因子受体通路、细胞转移、细胞分化等基因调控网络活化相关。MTA1的协同表达基因网络中的节点基因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转移调控,并最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 范淑英李春晓林锋李慧南楠周春霞钱海利王海娟张颖
- 关键词:宫颈肿瘤
-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DLC-1、BMI-1、C-myc、FHIT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肝癌缺失基因1(DLC-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CIN组织32例、宫颈癌组织47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宫颈组织中DLC-1、BMI-1、C-myc、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LC-1、BMI-1、C-myc、FHIT蛋白表达与CIN及宫颈癌组织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及CIN组织中DLC-1、FHIT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DLC-1、FHIT阳性表达率均低于CIN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组织(P均<0.05)。CINⅠ级组织BMI-1、C-myc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INⅡ、Ⅲ级(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DLC-1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BMI-1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C-myc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相关,FHIT表达与FIGO分期相关(P均<0.05)。结论与宫颈CIN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DLC-1、FHIT表达较低,BMI-1、C-myc表达率较高;DLC-1、BMI-1、C-myc、FHIT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董仙萍王健杨冬梅范淑英郝春杰高义军王阳阳唐艳荣刘耘陈素华
- 关键词:原癌基因C-MYC宫颈上皮内瘤变
- NLRP3炎性小体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分化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NLRP3炎性小体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分化对子宫内膜癌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CD68、TGF-β、IL-10和VEGF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LRP3、ACS、caspase-1、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CD68+M1巨噬细胞和F4/80+/CD163+M2巨噬细胞数量;Transwell实验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与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 EEC相比,人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中NLRP3、ACS和caspase-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干扰NLRP3、ACS和caspase-1表达可显著抑制RL95-2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P<0.01)。与siNC组相比,干扰NLRP3的hEEC和RL95-2细胞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分化为M2表型(P<0.05),显著降低M2型细胞因子TGF-β、IL-10和VEGF的表达(P<0.01),干扰ACS或caspase-1的hEEC和RL95-2细胞对巨噬细胞分化为M1、M2表型无显著影响(P>0.05),干扰NLRP3的hEEC和RL95-2细胞对巨噬细胞分化为M1表型无显著影响(P>0.05)。与NC组相比,过表达NLRP3的hEEC和RL95-2细胞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向M2表型分化(P<0.05),显著升高TGF-β、IL-10和VEGF的表达(P<0.01)。过表达NLRP3诱导产生的M2巨噬细胞可显著促进RL95-2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P<0.01)。结论 NLRP3炎性小体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2分化促进子宫内膜癌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 周宏萍王建梅王羽王健李瑞芬范淑英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巨噬细胞分化
- 人工流产次数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次数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协和医院、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妇产科门诊确诊的汉族宫颈癌患者104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从上述四所医院门诊行HPV基因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通过宫颈癌筛查流程除外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汉族人群20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工流产次数与高危型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结果(1)人工流产次数≥2次患宫颈癌的风险性增大[病例组2次(48?08%)、3次(18?27%)、4次(8?65%)高于对照组的19?23%、3?85%、0?48%]。(2)病例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7?12%(101/104),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8?27%(38/208),两组之间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8,P<0?01)。(3)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开始性生活年龄、怀孕次数、性伴侣包皮过长或包茎这些因素的作用后,人工流产次数≥2次( OR=6?86,95%CI为2?93~11?68)和高危型HPV感染( OR=156?17,95%CI为43?04~566?32)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次数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人工流产次数≥2次使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增大。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感染高危型HPV使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增大。
- 孙晓娟王健范淑英
- 关键词: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病例对照研究
- 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阴道出血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阴道出血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08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有、无出血症状分为出血组和无出血组,比较二组一般情况及有、无子宫内膜炎出血症状的差异,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发病年龄、绝经时长、产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炎组与无内膜炎组比较出现出血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炎、产次是阴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炎。产次是阴道出血的保护性因素。
- 王建梅陈朔华周宏萍李瑞芬王健范淑英王羽李晓庆
- 关键词: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炎影响因素绝经后
- 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原癌基因和肝癌缺失基因-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原癌基因(C-myc)和肝癌缺失基因-1(DLC-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43例宫颈癌组织为A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为B组,以及20例良性病变宫颈组织为C组。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BMI-1、Cmyc和DLC-1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MI-1、C-myc和DLC-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和C组BMI-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 93±0. 09,0. 29±0. 06和0. 17±0. 03,C-myc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 96±0. 08,0. 29±0. 04和0. 16±0. 03,DLC-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 11±0. 01,0. 83±0. 11和0. 95±0. 1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宫颈癌组织中BMI-1、C-myc和DLC-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均P> 0. 05),与患者的FIGO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和分化程度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 <0. 05)。DLC-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BMI-1、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 <0. 01)。结论在宫颈癌中,BMI-1和C-myc呈高表达,DLC-1呈低表达,其均与宫颈癌患者的FIGO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BMI-1、C-myc和DLC-1可作为评价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 董仙萍王健杨冬梅范淑英郝春杰高义军王阳阳唐艳荣刘耘陈素华
- 关键词:原癌基因肝癌缺失基因-1
- 紫杉醇联合卡铂周疗和三周疗法治疗卵巢癌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醇联合卡铂周疗和三周疗法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2期)、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每周与每三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2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共27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紫杉醇联合卡铂三周疗法比较,紫杉醇联合卡铂周疗能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率(OS)(HR=0.85,95%CI 0.73~0.98,P=0.03),但在治疗有效率(OR=1.13,95%CI 0.91~1.39,P=0.27)、生存率(OR=1.10,95%CI 0.99~1.22,P=0.07)和无进展生存期(PFS)(HR=0.89,95%CI0.74~1.06,P=0.18)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紫杉醇联合卡铂周疗组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高于三周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8,95%CI 1.20~2.36,P=0.003)。紫杉醇联合卡铂周疗组在导致呕吐(OR=0.67,95%CI 0.54~0.83,P=0.0002)、脱发(OR=0.57,95%CI 0.44~0.74,P〈0.0001)方面低于三周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肝功能异常(OR=1.30,95%CI 0.88~1.90,P=0.19)、肾功能异常(OR=1.07,95%CI 0.65~1.77,P=0.79)、感觉异常(OR=1.13,95%CI 0.91~1.41,P=0.26)、心电图异常(OR=0.74,95%CI 0.35~1.58,P=0.44)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周疗可改提高卵巢癌患者的OS,降低呕吐、脱发发生率,在治疗有效率、生存率、PFS、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感觉异常和心电图异常等方面与三周疗法无明显差异。但每周治疗组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高于每三周治疗组。
- 范淑英王健刘芸周宏萍董仙萍钱海利
- 关键词:紫杉醇卡铂卵巢肿瘤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