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卓

作品数:26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郑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胶质
  • 15篇胶质瘤
  • 7篇蛋白
  • 6篇细胞
  • 4篇预后
  • 4篇癫痫
  • 4篇脑胶质瘤
  • 3篇术后
  • 3篇迁移
  • 3篇肿瘤
  • 3篇颅脑
  • 3篇泛素
  • 3篇COX回归
  • 3篇IDH1
  • 3篇病理
  • 3篇病理参数
  • 3篇出血
  • 2篇血管
  • 2篇烟雾病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25篇郑州大学第五...
  • 2篇河南省科学院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5篇杨卓
  • 22篇王新军
  • 13篇周少龙
  • 8篇付旭东
  • 8篇杨如意
  • 4篇梁博
  • 3篇王建业
  • 3篇马建
  • 3篇许自强
  • 2篇安全
  • 2篇李俊武
  • 2篇赵普学
  • 2篇王振
  • 2篇孟恩平
  • 2篇蒋丰泽
  • 2篇陈超
  • 1篇单峤
  • 1篇李培栋
  • 1篇武跃辉
  • 1篇李凌乐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血型烟雾病特征及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出血相关因素,探究血管重建术对再次出血的控制作用。方法:经CT、MRI检查,且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89例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其中63例施行血管重建术,26例保守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出血相关因素行Cox回归模型分析,对所有患者随访并观察再次出血情况;同时选取75例未出血烟雾病患者进行比较。临床症状与出血关系选用单因素χ^2检验。结果 :出血发生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的中位时间为10(4~20)个月;Cox模型分析显示侧支血管形成、m RS1〉2、脉络膜前动脉及后交通动脉扩张、合并动脉瘤与高血压是出血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χ^2检验显示头痛头晕史在出血型烟雾病中所占比例(71.43%)高于缺血型烟雾病(28.57%)患者(χ^2=28.894,P〈0.001);血管重建术组再出血率为19.05%(12/63),保守治疗组再出血率为69.23%(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2,P〈0.001)。结论:出血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再次出血的发生,血管重建术对再次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
杨卓王新军
关键词:出血型烟雾病临床症状COX回归模型出血相关因素再出血
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R132H突变与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术后痫性再发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检测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肿瘤组织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该突变与患者术后痫性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患者肿瘤组织IDH1R132H突变,建立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该突变与患者术后痫性再发的关系。结果 90例患者有32例突变,突变率为35.6%;突变主要发生在Ⅱ、Ⅲ级胶质瘤中;肿瘤组织病理分型中突变以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居多;该突变在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及术后服用较多数量抗癫痫药患者中所占比例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后1年内痫性再发率为42.2%(38/90),突变在术后痫性再发组与未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9,P <0.001)。Cox多因素回归提示肿瘤位于颞叶(HR=3.197,95%CI:1.527~6.693)、肿瘤术后复发(HR=10.328,95%CI:3.636~29.339)以及IDH1 R132H突变(HR=3.169,95%CI:1.234~8.412)是患者术后痫性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IDH1R132H突变对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术后1年内癫痫再发的控制可能有不利影响。对此类患者需采取更为严格的综合治疗措施以减少术后痫性发作,提高其生存质量。
曾凡涛王新军杨卓王修成袁小威
关键词:IDH1COX回归分析
臭氧自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臭氧自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病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共51例,其中28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臭氧治疗(研究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昏迷程度,采用意识水平(LOC)评分评估3个月后两组有效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变化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臭氧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各自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自血疗法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GCS评分,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速,改善组织供氧,清除自由基,对促醒有益。
李明贺付旭东杨卓张倩荆洲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胶质瘤患者中癫痫发作影响因素及其与痫性再发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胶质瘤患者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致痫发作因素与术后痫性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胶质瘤患者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伴有癫痫发作组54例,无癫痫发作组41例,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对伴有癫痫发作者寻找癫痫病灶并作切除。术后通过电话或患者来院复查进行随访并记录痫性再发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2012年2月-2016年12月。整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胶质瘤患者痫性发作的影响因素以及致痫性发作相关因素与术后痫性再发的关系,对致痫性发作相关因素采用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致痫性发作相关因素与术后痫性再发之间的关系行,检验。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瘤周水肿带〉2cm(OR=6.905,95%CI:2.787~17.106)及肿瘤低病理级别(OR=5.032,95%CI:1.696~14.931)是致痫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随访发现术后有16例患者(癫痫发作组13例,无癫痫发作组3例)于不同时间出现痫性再发作,水肿带与癫痫发作组和无癫痫发作组患者术后痫性再发有关(,依次为2.940,3.049,均P〈0.05),病理分级与癫痫发作组术后痫性再发有关(Х^2=4.774,P〈0.05),而与无癫痫发作组术后痫性再发无关(Y。=0.060,P〉0.05)。术前癫痫史与术后痫性再发有关(Х^2=4.672,P〈0.05)。结论瘤周水肿带〉2em、肿瘤低病理级别是导致胶质瘤患者癫痫发作以及术后痫性再发的危险因素,积极处理相关因素,有望降低癫痫发作,尤其对伴有癫痫发作的胶质瘤患者,应格外关注。
王振杨卓王新军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癫痫
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术后痫性再发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既往关于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临床发作特征的研究较少,部分患者术后癫痫仍然存在,痫性再次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文中旨在探讨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发作时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以及发作类型,以及术后痫性再次发作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89例胶质瘤相关性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胶质瘤与致痫灶切除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痫性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对痫性再次发作相关因素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探讨痫性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24例痫性再发患者术前持续时间、频率[7(3~10)min、6.5(4~9)次/月]较65例未再发患者[5(2~9)min、5(3~9)次/月]明显升高(P<0.05)。24例痫性再发患者术后持续时间、频率[1(0.5~2.0)min、1.5(1~3)次/月]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累积部位(多脑叶)[HR=4.782,95%CI:1.647~13.880],瘤周水肿带(>2 cm)[HR=3.960,95%CI:1.358~11.547],癫痫样脑电波[HR=3.359,95%CI:1.195~9.448],术前痫性发作频率(>6次/月)[HR=3.869,95%CI:1.393~10.744]、肿瘤复发[HR=8.549,95%CI:3.489~20.949]是痫性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伴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有望减少术后痫性再发。尤其对于发作持续时间、频率均大于6的患者应格外关注。
杨卓王新军单峤李培栋武跃辉谢井伟王振
关键词:COX回归模型
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分析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再出血的特点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搭桥手术的89例出血型烟雾病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再出血.分析再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再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71.3&#177;10.2)个月,89例患者中,33例(37.1%)再次出血.再出血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出血高峰在40 ~ 50岁,占39.4%(13/33).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至第1次出血的中位时间为13.5(4 ~21)个月,第1次与第2次出血间隔时间为11.5(7~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行意义(P=0.001);第1次出血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中位数为2(0 ~5)分,第2次出血时为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除年龄外(RR=1.288,95% CI:0.991~1.672,P=0.058),侧支血管形成(RR=1.271,95% CI:1.009 ~3.184)、第1次出血时mRS>2分(RR=4.173,95% CI:1.891~7.544)、颅内血肿完全清除至搭桥时间>1个月(RR=2.991,95% CI:2.670~5.978)、脉络膜前动脉扩张(RR=3.316,95% CI:1.135 ~8.741)、后交通动脉扩张(RR =2.971,95% CI:1.653 ~4.465)、合并动脉瘤(RR=3.059,95% CI:1.973 ~ 5.065)、合并高血压(RR =5.587,95% CI:2.345 ~ 10.218)是影响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再出血的比例较高,再次出血的时间短、病情加重.应尽早预防处理再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
杨卓王新军吴建珩杨如意陈超杨胜蒋丰泽刘岩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疾病特征再出血
脑胶质瘤中Fbxw7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F框/WD-40域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 (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观察86例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和30例头颅外伤去骨瓣内减压患者(对照组)脑组织中Fbxw7、IDH1的表达与分布,其中低级别胶质瘤48例(WHOⅠ-Ⅱ)、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Ⅳ)38例,分析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中Fbxw7、IDH1的表达的差异,分析Fbxw7的表达与可能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头晕病史、癫痫情况、术前KPS评分、胶质瘤细胞成分、IDH1蛋白表达、肿瘤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织中Fbxw7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3.251, P<0.01),且Fbxw7在胶质瘤组织中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表达降低(χ2=8.017, P<0.01);胶质瘤组织中IDH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t=-10.838, P<0.01), IDH1在胶质瘤组织中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χ2=4.282, P=0.036);Fbxw7的表达与胶质瘤直径,病理级别、癫痫发作、IDH1表达有关(χ2=10.994、8.017、14.918、30.454,P<0.05)。结论 Fbxw7蛋白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表达的差异,可能为了解胶质瘤分子学机制提供新思路。
杨卓王新军付旭东曾凡涛王修成周少龙张旭阳
关键词:IDH1胶质瘤病理参数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下调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移植瘤体积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下调对胶质瘤细胞系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印迹观察胶质瘤LN229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中HMGB1的表达,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实验组用RAGE受体阻断剂FPS-ZM1处理,用同样方法检测上述处理后细胞系中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其表达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选取30只Nu/Nu裸鼠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裸鼠左侧背部相同部位注射上述2种细胞系,于注射后连续6周,共计6次测量裸鼠背部移植瘤体积大小,体积变化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HMGB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与对照组细胞系相比,实验组细胞系中HMGB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接种对照组的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实验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HMGB1蛋白可能通过RAGE受体参与胶质瘤的生长与侵袭,RAGE受体阻滞剂FPS-ZM1可以明显地降低HMGB1蛋白的表达,抑制移植瘤体积的增长,有望用于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王新军杨卓杨如意周少龙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胶质瘤
河南省15 345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颅脑创伤(TB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规范TBI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的方法,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建立由河南省35家不同等级医院组成的TBI住院患者临床特征研究协作组,设计临床信息调查表,并由经治医生填写,应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明确TB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TBI住院患者15345例,男∶女为3.65∶1.00;年龄为(36.5±16.3)岁(1.5~89.0岁),16~55岁者占比最高(77.1%,11831/15345);重度TBI患者中,服用抗凝药物和(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的病死率(20.5%,69/336)高于未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10.4%,581/5571)(χ^(2)=11.91,P=0.001);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占比最高(63.4%,9731/15345),其中骑乘电动自行车(25.5%,2481/9731)逐渐成为交通事故致伤主要原因之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比为37.7%(5785/15345),其中去骨瓣减压术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占37.2%(2152/5785)。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中,脑积水的发生率为46.0%(990/2152)。行保守治疗者占62.3%(9560/15345)。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级Ⅴ、Ⅳ、Ⅲ、Ⅱ、Ⅰ级者分别为12445例(81.1%)、1347例(8.8%)、476例(3.1%)、322例(2.1%)以及755例(4.9%)。结论河南省颅脑创伤患者以男性为主,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尤其是骑乘电动自行车。经过手术和保守治疗后,总体TBI患者的预后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对TBI的救治水平,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周少龙付旭东马建孟恩平杨卓张恒威李凌乐王荷王新军
关键词:颅脑损伤
脑胶质瘤组织SNAT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人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human sodium coupled neutral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SNAT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观察89例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和瘤周组织中的SNAT1的表达与分布,其中低级别胶质瘤55例(WHOⅠ-Ⅱ),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34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蛋白质印迹中SNAT1的表达,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SNAT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观察SNAT1的不同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SNAT1的表达明显高于瘤周组织(t=-9.803,P=0.001),高病理级别组织中SNAT1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t=-6.682,P=0.003);SNAT1的表达与胶质瘤直径,病理级别有关(χ-2=4.963,8.527,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病理级别,SNAT1蛋白不同表达为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NAT1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胶质瘤生物学特征及评价患者预后的分子新靶点。
王新军杨卓杨如意袁小威孙利坤牛晓阳
关键词:胶质瘤病理参数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