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飞
- 作品数:53 被引量:473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人BMP-2/多孔磷酸钙人工骨/自体骨结合富血小板血浆在Masquelet技术修复兔大段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使用Masquelet技术修复大段骨缺损时,使用重组人BMP-2(recombinant human BMP-2,rhBMP-2)复合多孔磷酸钙人工骨(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PCPC)与自体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最佳成骨能力时的混合比例;并评估在最佳混合比例下联合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取5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尺骨2 cm长骨缺损模型,利用Masquelet技术进行治疗,在Masquelet技术第二阶段进行两部分实验。首先取36只已造模实验动物,根据植入自体骨及rhBMP-2/PCPC质量比不同随机分为4组(n=9)。A组:自体骨(100%);B组:25%自体骨+75%rhBMP-2/PCPC;C组:50%自体骨+50%rhBMP-2/PCPC;D组:75%自体骨+25%rhBMP-2/PCPC。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HE染色)、ALP活性检测及生物力学检测(三点弯曲试验)评估成骨能力,确定自体骨和rhBMP-2/PCPC最佳混合比例。然后取18只已造模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n=9),对照组植入最佳混合比例自体骨+rhBMP-2/PCPC,实验组植入最佳混合比例自体骨+rhBMP-2/PCPC+自体PRP。术后4、8、12周同上法进行各项指标观测。结果术后各组大体观察到缺损断端骨痂形成至骨皮质连接的骨愈合过程;影像学检查可见新骨生成、与宿主骨形成桥接以及骨质重塑至正常骨密度;组织学观察可见术后形成新的编织骨、新生毛细血管、骨髓腔等结构;各组ALP活性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ALP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C、D组高于B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检测表明各组三点弯曲试验最大载荷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A、D组最大载荷显著高于B、C组(P<0.05),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得出最佳混合比例为75%自体骨+25%rhBMP-2/PCPC。后续实验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均观察到�
- 丛雨轩张斌飞付亚辉魏星王虎邓洪利庄岩张堃雷金来
- 关键词:骨缺损富血小板血浆
- 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规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其危险因素,同时评估血浆D-二聚体对于此类患者DVT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9-2018-02诊治的1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浓度。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中共有54例(30%)发生D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术前及术后D-二聚体升高、受伤至手术时间延长是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VT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血浆D-二聚体浓度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当D-二聚体浓度为4.45 mg/L时,其诊断DVT的敏感性为0.574,特异度为0.817,此时特异性最高。结论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以腘静脉以远的远端血栓为主,临床上对于高龄、入院时及术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术前等待时间较长的患者要警惕DVT发生。D-二聚体浓度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建议临界值设为4.45 mg/L。
- 李杰王谦王鹏飞路遥张斌飞李忠杨娜田丁张堃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的时间规律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时间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7-05诊治的942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围手术期DVT发生的时间规律,探讨DVT发生与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550例围手术期发生DVT,术前335例发生DVT,术后504例发生DVT。术前21例安装下腔静脉滤器,术后3例出现致死性肺栓塞,2例出现严重出血不良事件。181例伤后1~3 d发生DVT,88例伤后4~6 d发生DVT,66例伤后≥7 d发生DVT;伤后1~3 d的DVT发生例数明显高于伤后4~6 d及伤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69例术后1~3 d发生DVT,211例术后4~6 d发生DVT,24例术后≥7 d发生DVT;术后1~3 d的DVT发生例数高于术后4~6 d及术后≥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DVT好发于伤后1~3 d及术后1~3 d。临床医师应对DVT保持警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丛雨轩王鹏飞张堃庄岩张斌飞王虎韩爽
-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
-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置入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目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主要是靠临床医生在透视监测下徒手置入螺钉,由于每位医生的经验不同以及徒手操作的不稳定性,很难保证每枚螺钉都能取得满意的位置,同时反复透视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伤害。文章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置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7月。检索关于对比研究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徒手植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国内外文献。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①通过文献检索、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8篇回顾性队列研究;②共纳入659例患者,其中机器人辅助组315例,传统手术组344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MD=-8.71,95%CI:-12.08至-5.34)、术中出血量(MD=-18.17,95%CI:-27.55至-8.80)、术中透视次数(MD=-20.86,95%CI:-31.68至-10.04)、术中导针钻孔次数(MD=-9.64,95%CI:-13.23至-6.06)和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MD=2.87,95%CI:0.56-5.18)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MD=-0.24,95%CI:-0.47至-0.000)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优良率(OR=2.25,95%CI:0.88-5.73)、螺钉松动发生率(OR=0.19,95%CI:0.02-1.59)和骨折愈合率(OR=2.41,95%CI:0.68-8.5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用机器人辅助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股骨颈骨折可以降低术中透视次数从而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伤害,同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在减少手术创伤方面更具有优势,更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
- 杨琨费晨王鹏飞张斌飞杨娜田丁庄岩张堃
- 关键词:股骨股骨颈骨折螺钉META分析
- 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 2023年
-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进程,低能量损伤所致的老年髋臼骨折(AF)患者逐年增加,而目前仍没有关于老年AF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老年AF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因卧床相关并发症多及预期效果不理想,仅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老年AF首选的治疗方案,同年轻AF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为金标准不同,老年AF行ORIF要慎重,因为其手术复位及固定难度更大,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需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而延迟THA的效果不如初次THA,并且延迟THA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对于具有预期结果不良的危险因素的老年AF患者,急性THA(联合或不联合ORIF)可以通过一次麻醉和一次手术实现髋关节重建,越来越多的被采用,正逐渐成为老年AF治疗的新选择。为了进一步明确THA在老年AF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将近年来THA应用于老年AF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详细阐述延迟THA、急性THA的适应证、手术难点及注意事项,以促进在老年AF治疗时做出最优选择。
- 王波许珂刘林张斌飞庄岩许鹏
- 关键词:髋骨折老年人
- 双膝关节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间策略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een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最主要的方法,对于双侧膝关节OA病变的患者,TKAs可以在以下几种手术方案下完成:同期手术(一次入院一次麻醉双侧手术)、同期入院分期手术(一次入院两次麻醉两侧手术,间隔几天左右)或分期入院分期手术(两次入院两次麻醉两次手术,手术间隔几周或几个月不等)。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了一些双侧膝关节OA患者行不同手术方案TKAs治疗的对比研究,但是时间的选择上尚未达成统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对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而言可以降低因双侧手术间隔时间带来的影响,包括术中及术后出血及输血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住院费用、术后生活质量等,因此本文就上述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选择合适手术方案提供建议。
- 曹文文张斌飞张育民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 多普勒超声判断侧方挤压-1型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侧方挤压-1(LC-1)型骨盆骨折骨盆环的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招募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环骨盆病区收治的38例LC-1型骨盆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为(55.2±16.1)岁。待患者病情平稳后进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下的超声检查。按照我们建立的标准:将左右侧活动度≥0.3 cm者归为不稳定组(16例),活动度<0.3 cm者归为稳定组(22例)。稳定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断端活动度、随访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不稳定组患者的骨折断端活动度[左右径、前后径、斜径分别为(0.45±0.22)、(0.26±0.16)、(0.50±0.23)cm]显著大于稳定组患者[(0.11±0.03)、(0.05±0.04)、(0.11±0.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0.9±0.5)个月]显著早于不稳定组患者[(1.9±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3,P=0.019)。而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患者的随访时间[(13.9±3.8)、(15.1±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1.3)、(4.5±1.2)个月]、Mejeed骨盆功能评分[(84.8±6.4)、(80.3±12.2)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LC-1型骨盆骨折的稳定性:稳定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骨折早期采用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 黄海张斌飞张红王鹏飞丛雨轩韩爽刘萍柯超尚昆王虎张堃庄岩
- 关键词:骨盆骨折稳定性
- 股骨头负重区压缩对老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评估股骨头负重区压缩对老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合并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损伤的老年髋臼骨折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73.2±6.5)岁(范围60~87岁)。术中对股骨头负重区压缩未行处理。髋臼骨折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12例,"T"形骨折4例,横断骨折4例,后柱+后壁骨折2例;其中14例伴髋臼关节面压缩,29例伴关节脱位。随访时采用Merle d’Aubigné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Matta分类法评价髋臼骨折复位、Kellgren-Lawrence分级评估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Ficat-Alert分期评估股骨头坏死。将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坏死Ⅲ期、Ⅳ期或创伤性关节炎Ⅲ、Ⅳ级或接受关节置换术定义为手术失效。术前、术后(第2~5天)行骨盆CT扫描,于冠状面、横断面片测量股骨头压缩大小,并计算压缩体积。将压缩严重程度按照体积大小分为小(<1 cm^(3))、中(1~2 cm^(3))、大(>2 cm^(3))。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股骨头压缩体积是否为手术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随访(34.7±8.9)个月(范围25~54个月)。术前测量大、中、小体积股骨头压缩患者分别为7例、14例、15例;术后分别为12例、10例、14例。Matta分类:优6例、良22例、差8例,优良率78%(28/36)。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és评分为优2例、良8例、可5例、差21例,优良率28%(10/36)。随访期间发生手术失效20例,失效率56%(20/36)。手术失效组与非手术失效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类型、骨折复位Matta分类、合并髋臼关节面压缩及合并关节脱位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股骨头负重区压缩体积频数分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47,P<0.001)。股骨头负重区域大、中、小体积压缩患者的手术失效率分别为92%、8
- 王虎马吉海蔡明建魏星严新安黄海尚昆邓洪利付亚辉雷金来王鹏飞张斌飞丛雨轩张堃庄岩
- 关键词:髋臼骨折股骨头
- 复杂距骨体骨折的个体化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复杂距骨体骨折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例复杂距骨体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5~41岁,平均(29.6±5.9)岁。11例距骨体骨折患者根据Sneppen分型均为Ⅴ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6.9±1.7)d。手术采用前内侧切口5例,前外侧切口4例,内外侧联合入路2例。所有患者采用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2.4±8.1)个月。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8.0±3.5)周。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价,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2.7%。术后2例出现距骨缺血性坏死,行踝关节融合术。结论复杂距骨体应根据骨折形态采取个体化治疗,仔细操作,减少软组织剥离,保护残存血运,晚负重,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踝关节功能。
- 雷金来庄岩丛雨轩张斌飞张堃
- 关键词:距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 抗HMGB1抗体通过TNF-α-JNK通路减轻挤压综合症后肾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
- 目的 由于炎性反应在挤压伤后的肾功能衰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报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能启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JNK通路参与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但目前它们的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
- 张斌飞王鹏飞魏星黄海庄岩
- 关键词:TNF-ΑJ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