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毅

作品数:40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0篇切除
  • 15篇术后
  • 14篇脾切除
  • 14篇切除术
  • 11篇脾切除术
  • 11篇中医
  • 8篇豆状核
  • 8篇豆状核变性
  • 8篇肝豆状核
  • 8篇肝豆状核变性
  • 7篇脾功能
  • 7篇脾功能亢进
  • 7篇中医药
  • 7篇亢进
  • 7篇功能亢进
  • 6篇手术
  • 6篇切除术后
  • 6篇胃癌
  • 6篇细胞
  • 5篇脾切除术后

机构

  • 34篇安徽中医药大...
  • 10篇安徽中医药大...
  • 4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句容市中医院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40篇沈毅
  • 32篇于庆生
  • 24篇张琦
  • 16篇王振
  • 15篇刘举达
  • 12篇潘晋方
  • 11篇周富海
  • 8篇黄龙
  • 2篇王汉明
  • 2篇涂从银
  • 2篇汪宏
  • 2篇喻宗繁
  • 1篇卢业才
  • 1篇翟荣幸
  • 1篇袁以洋
  • 1篇高雁楠
  • 1篇吴立胜
  • 1篇甄茂椅
  • 1篇蔡守旺
  • 1篇侯勇

传媒

  • 7篇中医药临床杂...
  • 7篇安徽中医药大...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南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07
  • 3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于庆生教授运用从肝治胆理论治疗胆石症经验被引量:4
2021年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结石类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疾病。于庆生教授运用从肝治胆理论治疗胆石症取得较好疗效。于庆生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安徽省“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在胆石症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从肝治胆理论治疗胆石症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西医学理论支撑。于庆生教授认为,肝胆经脉互相络属,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腑的胆汁需要肝的疏泄作用,此与西医学对肝胆关系的认识是不谋而合的,在解剖关系、血液供应和回流、淋巴引流、神经分布、生理功能联系上均有密切的联系。胆石症的治疗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静止期相当于胆道或胆囊慢性炎症期,治疗以养肝、柔肝、疏肝、软肝为主。养肝柔肝是肝阴虚、肝血不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养肝阴之不足,肝脏宜以柔为补。疏肝是一种使肝气疏泄条达、疏调肝气的治法,主要是疏肝郁之气。软肝是一种活血化瘀的治法,是软化血瘀之肝。活动期相当于胆道或胆囊急性炎症期,治疗以清肝、泻肝为主要治则,是针对肝火偏旺、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肝胆之热、泻肝胆实火、利肝胆湿热。对于庆生教授运用从肝治胆理论治疗胆石症进行临床经验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张琦于庆生沈毅
关键词:胆石症中医师
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胃切除大鼠肠黏膜生物屏障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后肠黏膜生物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肠内营养组,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胃切除术复制大鼠肠黏膜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自由饮水进食,不给予肠内营养液和中药;肠内营养组术后注射肠内营养液;芪黄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每日5、10、15 g/kg剂量滴注中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肠上皮绒毛形态和结构,采用凝胶法检测大鼠体内内毒素含量,运用细菌培养技术对大鼠结肠内容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培养与计数。RT-PCR荧光定量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ing-1,ZO-1)、封闭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芪黄煎剂能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大鼠门静脉、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内毒素水平(P<0.05),显著增加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肠黏膜损伤Chiu氏病理评分(P<0.05),显著上调小肠组织中ZO-1、claudin、occludin及其mRNA表达水平(P<0.05),且其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大鼠胃切除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肠道黏膜生物屏障的损伤,高剂量芪黄煎剂可以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更好地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黏膜机械屏障肠上皮细胞的ZO-1、claud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起到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
周富海于庆生于庆生张琦沈毅王振张琦
关键词:菌群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脾切除近期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合并脾功能亢进脾切除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行脾切除术413例HLD合并脾亢患者,检测手术前1d和术后1、7、14d外周血象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观察术后1、7、14d并发症和死亡人数。结果:术前1d患者外周血象WBC、RBC、HGB、PLT低于正常值,肝功能ALT、AST、TBIL高于正常值,ALB低于正常值;术后1d与术前1d比较外周血象WBC、RBC、HGB、PLT明显升高(P<0.001),肝功能ALT、AST、TBIL较术前明显升高,ALB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7d与术前1d比较外周血象WBC、RBC、HGB、PLT明显升高(P<0.001);肝功能ALT升高明显,AST、TBIL下降明显(P<0.001),但ALB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14d与术前1d比较外周血象WBC、RBC、HGB、PLT明显升高(P<0.001),肝功能ALT、AST、TBIL下降明显,ALB上升明显(P<0.001)。413例患者14d内并发症:出血78例(18.85%)、胰瘘44例(10.65%),肝功能恶化仅83例(20.10%),而门静脉系统血栓达138例(33.41%),术后仅1例死亡。结论:HLD合并脾亢患者,脾切除后血象得以复常,这有助于患者长期驱铜治疗,肝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PVST需临床提前干预。
郑州于庆生潘晋方潘晋方张琦沈毅黄龙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血象
CD86、CD206结直肠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间质中CD86、CD206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CD86和CD206的表达状态,并比较其对预后的影响,揭示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CD86、CD20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以及分化程度均无关;与结直肠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关联密切(P<0.05)。富集分析显示CD86和CD206主要富集在癌症相关免疫反应、信号通路的激活、细胞黏附等。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86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P<0.01);而CD206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构建了用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模型,其结果显示CD86低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优于高表达患者(P<0.05),而CD206的结果并不理想。结论CD86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标志物,为结直肠癌预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CD206作为患者预后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陆二光沈毅彭辉李子义刘举达王振于庆生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86预后
序贯应用地塞米松及吲哚美辛栓剂防治Wilson病脾切除术后发热
2007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序贯用药防治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病人术后发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1月,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序贯用药,防治45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脾切除术后发热,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者42例(93.3%),术后2周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100%),发生各种并发症5例(11.1%);对照组术后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者26例(61.9%),术后2周内共32例(76.2%),发生各种并发症12例(28.6%)。结论肝豆脾切除术后序贯应用地塞米松及吲哚美辛栓剂防治发热疗效确切(P<0.01)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P<0.01)。
喻宗繁于庆生梁启新沈毅
关键词:脾切除吲哚美辛
于庆生运用中医药分期治疗肠梗阻临床经验被引量:1
2021年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典型症状是呕吐、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病因复杂,病程和转归各异,且易出现各种变证。于庆生教授将肠梗阻分为痞结期、瘀结期、疽结期、恢复期,分别应用通腑润下、行气活血,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外科手术以及健脾益气、养阴润肠等辨证治疗;同时辨证予以中药敷脐、中药灌肠、针灸等中医外治法等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
沈毅
关键词:肠梗阻中医药疗法
精准脾切除术在乙肝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精准脾切除术在乙肝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乙肝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177例,行精准脾切除术(精准组) 105例,传统脾切除术(传统组) 7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精准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44. 5±44. 9) min、(33±25) d,传统组分别为(138. 7±133. 7) min、(42±25) 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 05;精准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77±402)、(603±613) m L,传统组分别为(502±592)、(809±1541) m L,两组比较,P均<0. 05。精准组腹腔出血、发热、门静脉血栓分别为22 (30%)、60 (57. 1%)、58例(55. 2%),传统组分别为40(55. 6%)、54(75. 0%)、56例(77%);两组比较,P均<0. 05。结论与传统脾切除术相比,精准脾切除术能减少乙肝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胡高斌于庆生潘晋方潘晋方张琦沈毅
关键词:脾切除术脾功能亢进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
脾切除术后血细胞变化对血瘀证形成的影响及中医药早期干预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血细胞变化对血瘀证形成的影响,并评价健脾活血中药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脾切除手术的268例HLD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血细胞对术后血瘀证形成的影响,并将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者(222例)按照是否加用健脾活血中药分为中药组(127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肝功能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血瘀证及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形成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RBC、PLT计数与术后血瘀证形成均有关(P<0.05),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第7天PLT是血瘀证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 R=1.008,95%CI[1.003,1.014],P=0.003)。两组血瘀证患者例数在术后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达到最高水平,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术后第7、14天中药组血瘀证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瘀证患者PVST计数在术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第21天逐渐下降,其中脾切除术后第14、21天,中药组PVST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细胞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第7、14天,中药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4天R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所有肝功能指标水平在术前,术后第1、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ALT、AST、IBIL显著下降(P<0.05),ALB则显著上升(P<0.05)。结论:血细胞中RBC、PLT是影响脾切除术后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因素,术后第7天PLT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健脾活血中药的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脾切除术后血瘀证和PVST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善血细胞和肝功能水平。
魏肥生彭辉沈毅张琦王振王振
关键词:脾切除血细胞血瘀证健脾活血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亢患者脾切除前后血小板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合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脾切除术的77例HLD合并脾亢患者,观察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和的变化及其术后D-二聚体(D dimer,D-D)变化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脾切除术后PLT和D-D升高明显。术后1 d,多数患者(70.1%)PLT恢复到正常范围,所有患者(100%)D-D均超过正常范围;术后7 d,77例患者(100%)PLT都恢复到正常范围及其以上。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in system thrombosis,PVST)的发生率为67.5%。其中术后7 d为41.5%,术后14 d为26.0%。结论:脾切除术后HLD合并脾功患者PLT明显升高,达到了手术目的,满足了内科驱铜治疗。但随着PLT升高,D-D水平上升,血液凝固性增加,易形成PVST,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恢复,临床上需提前干预,预防PVST的发生。
郭彬彬于庆生沈毅沈毅王振张琦周富海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血小板
丹参注射液联合5-氟脲嘧啶腹腔化疗抗鼠胃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5-氟脲嘧啶(5-FU)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及其对5-FU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减轻作用,为中药对抗肿瘤药的增效减毒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鼠种植性胃肿瘤模型,将60只Wistar雄性胃肿瘤大鼠随机分为3组:9.0 g/L氯化钠注射液(NS)组、5-FU组、5-FU+丹参组。接种后第7天,NS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入NS,5-FU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入5-FU,5-FU+丹参组每只每天腹腔注入5-FU+丹参,3组均连用5 d。于腹腔化疗结束后第7天每组处死10只大鼠。观察肿瘤体积抑制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细胞凋亡、大鼠生存时间。结果:①5-FU组和5-FU+丹参组鼠胃肿瘤生长明显缓慢,肿瘤体积较NS组明显减小(P(0.05,P(0.01),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36.57%、59.44%(P(0.05);5-FU组和5-FU+丹参组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延长率分别为23.7%、38.7%(P(0.05)。②与NS组相比,5-FU组和5-FU+丹参组外周血WBC、PLT明显减少,血清ALT、AST、Cr、BUN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与5-FU组相比,5-FU+丹参组WBC、PLT显著升高,而ALT、AST、Cr、BUN显著下降(P(0.05,P(0.01)。③与NS组相比,5-FU组和5-FU+丹参组凋亡面积增大,光密度明显升高(P(0.05,P(0.01);而5-FU+丹参组与5-FU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增强5-FU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并能减轻5-FU所致的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
于庆生王汉明卢业才沈毅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化疗5-氟尿嘧啶丹参注射液细胞凋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