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凤

作品数:33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布鲁氏菌
  • 7篇食品
  • 6篇基因
  • 5篇球菌
  • 4篇单核细胞增生
  • 4篇淋球菌
  • 4篇聚合酶
  • 4篇合酶
  • 4篇布鲁菌
  • 3篇毒力
  • 3篇免疫
  • 3篇耐药
  • 3篇基因分型
  • 3篇杆菌
  • 3篇PCR方法
  • 2篇单纯疱疹
  • 2篇单纯疱疹病毒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电泳
  • 2篇疑似

机构

  • 17篇军事医学科学...
  • 15篇吉林大学
  • 9篇海南省皮肤性...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吉林省疾病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吉林石油集团...
  • 2篇长春市疾病预...
  • 1篇广东省皮肤性...
  • 1篇吉林省省卫生...
  • 1篇澄迈县皮肤性...

作者

  • 33篇乔凤
  • 17篇王玉飞
  • 17篇陈泽良
  • 14篇杜昕颖
  • 12篇钟志军
  • 12篇黄留玉
  • 11篇汪舟佳
  • 9篇赵瑾
  • 8篇曲勍
  • 8篇徐杰
  • 7篇钟娜
  • 5篇于雅琴
  • 5篇郑文爱
  • 4篇李波
  • 4篇王芳乾
  • 4篇刘桂华
  • 3篇刘巧
  • 3篇林丽华
  • 3篇彭广能
  • 3篇于爽

传媒

  • 3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第七届全国皮...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15例门诊就诊者HPV基因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为HPV感染患者的治疗及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对海口地区615例性病门诊就诊者泌尿系分泌物标本的HPV6,11型和HR-HPV(8个型)进行检测。结果 615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302例,感染率为49.11%(302/615),其中HPV6,11-DNA阳性130例,阳性率为21.14%(130/615),HR-HPV-DNA阳性126例,阳性率为20.49%(126/615),HPV6,11型合并HR-HPV阳性46例,占7.48%(46/615)。HPV6,11低危型与HR-HPV混合高危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2例HPV感染者中尖锐湿疣(CA)患者187例,占61.92%(187/302),检出HPV6,11-DNA阳性126例,占67.38%(126/187),HR-HPV-DNA阳性19例,占10.16%(19/187),HPV6,11型和HR-HPV混合感染42例,占22.46%(42/187)。CA患者感染以HPV6,11低危型为主,HPV6,11/HR-HPV次之,少部分为高危混合型HR-HPV感染,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尖锐湿疣主要的基因型感染是低危型HPV6,11,高危型HPV感染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患者HPV基因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是临床HPV感染分型检测的有效方法。
林丽华钟娜乔凤张丽芬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FQ-PCR感染率尖锐湿疣
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_(157):H_7的PCR检测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方法。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MPCR)特异性扩增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STX、rfbEf、liC基因。结果分别在228,378,709 bp处扩增出3个目的基因片段,且只有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获得扩增,其他菌种扩增均呈阴性。结论PCR方法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和简便,为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邢立新孙武长刘桂华乔凤龚云伟黄鑫
关键词:食品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聚合酶链式反应
布氏杆菌病致病因子及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8年
布氏杆菌是引起动物布氏杆菌病的病原。这类胞内病原菌表达一系列的因子,包括脂多糖类、毒力调节蛋白和磷酸卵磷酯等来保证其毒力。有些毒力因子是侵袭宿主所必须的,而其他的毒力因子对逃脱宿主的清除是必须的。它们允许布氏杆菌在复制泡内生存和增殖,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检测。了解其毒力可为疫苗研制提供依据,也可促使新的抗生素研制。在动物布病防治中生产兽用疫苗来预防该病,但还没有合适的疫苗防治人布病,可能是人布病复杂的病理生理学不同于动物模型。本文就布氏杆菌毒力因子以及如何操纵在宿主细胞中运输进行综述。
钟志军陈泽良黄克和乔凤王玉飞赵瑾汪舟佳徐杰曲勍黄留玉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致病因子
布鲁氏菌自杀载体的改建及其在突变株构建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改建布鲁氏菌自杀载体.方法:用NdeⅠ将pKOBEG-SacB质粒中的反向筛选基因SacB切下来,与同样酶切处理的pUC19质粒连接,得到pUC19-SacB,经测序和蔗糖筛选实验证实.结果:成功将SacB从pKOBEG-SacB中切下来并插入到pUC19质粒中,构建得到了pUC19- SacB.测序和蔗糖筛选实验证实.插入的sacB基因具有较好的反筛功能.我们利用该质粒,成功的构建了布鲁氏菌Ⅳ型分泌系统的突变株,改建的载体能高效的应用于布鲁氏菌染色体的精确修饰.结论:构建了一个新的自杀质粒pUC19-SacB,该质粒能用于布鲁氏菌无痕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王玉飞陈泽良乔凤汪舟佳杜昕颖苑锡铜黄留玉
关键词: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由于现有的减毒活疫苗仍存在较强的毒力,因抗原与毒株的差异不大而很难区分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等缺点,限制了现有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布鲁氏菌的减毒活疫苗株M5进行遗传改造,克服这些缺点。【方法】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卡那抗性基因替换了布鲁氏菌减毒疫苗株M5的BP26基因,得到了新的标记疫苗株M5ΔBP26。分别用标记疫苗株和野生株侵染巨噬细胞和感染小鼠,比较分析标记株在细胞内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根据种特异性保守基因dnaK和缺失的BP26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双重PCR,用于区分标记株与野生株。【结果】成功构建了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标记株仍能在胞内和小鼠内存活,具备作为减毒活疫苗的特性。小鼠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两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9,而突变株为101.1(P<0.01),至第3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2,而突变株未能检出,表明与原疫苗株相比,标记株的感染力进一步减弱。根据DNA序列的差异,建立了能够区分标记疫苗株与野生株的双重PCR方法,标记株因只能扩增出一条带而能与野生株和毒株相区分,从而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结论】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为布鲁氏菌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汪舟佳甄清乔凤王玉飞杜昕颖钟志军赵瑾于雅琴黄留玉孙岩松陈泽良
关键词:布鲁氏菌
omp25c基因对马耳他布鲁菌疫苗株M5的毒力及免疫保护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初步评价马耳他布鲁菌M5疫苗株omp25c基因对其毒力及免疫保护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M5的omp25c(BMEI1829)基因,得到缺失突变株M5Δomp25c;分别用M5Δomp25c和M5免疫小鼠,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通过脾脏细菌计数分析缺失突变株在小鼠体内的毒力,通过检测IgG和IFN-γ的水平分析缺失突变株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力,通过攻毒实验评价突变株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与M5株相比,M5Δomp25c在小鼠脾脏内的存活时间较短,在第4周时未能检出;M5Δomp25c免疫小鼠诱导产生的IgG水平在第4周达到最高,第6周开始下降;M5Δomp25c免疫小鼠诱导分泌的IFN-γ水平在第4周达到最高为790pg/mL,第6周时浓度降至530pg/mL,整体趋势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接种了M5Δomp25c的小鼠用布鲁菌强毒株16M攻毒后,免疫保护效果也下降。结论:缺失omp25c的突变株毒力减弱,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及免疫保护效果下降,说明omp25c基因是马耳他布鲁菌M5疫苗株的毒力相关基因,对疫苗株M5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曲勍王玉飞乔凤钟志军徐杰杜昕颖汪舟佳赵瑾黄留玉于雅琴陈泽良
关键词:毒力免疫保护性
羊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质组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分泌蛋白是指那些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可能介导了病原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布鲁氏菌的毒力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限制了分泌蛋白的研究。本文报道了利用蛋白质组的方法来寻找羊布鲁氏菌的分泌蛋白。首先用TCA-丙酮法提取布鲁氏菌培养上清中的分泌蛋白,双向电泳进行分离,然后用质谱来鉴定这些蛋白,最终鉴定到40种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是ABC转运系统的底物结合蛋白、外膜蛋白和热休克蛋白。这些蛋白的识别不仅有助于对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理解,而且也可为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研制提供靶标蛋白。
王玉飞曲勍乔凤钟志军杜昕颖汪舟佳陈泽良黄留玉
关键词:布鲁氏菌分泌蛋白双向电泳质谱
海南地区2011年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etM基因分型
2013年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TRNG菌株,PCR方法对TRNG菌株鉴定并进行tetM基因分型;纸片酸度法测定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PCR方法鉴定β-内酰胺酶质粒并行TEM-1基因分型。结果 2011年检测101株淋球菌,检出TRNG 54株(53.47%),其中22株(40.74%)对四环素和青霉素耐药;tetM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2株为荷兰型,有2株为美国型。22株对四环素和青霉素耐药株的TEM-1基因分型21株为亚洲型,1株非洲型且合并美国型;未见多伦多型、里约型。结论海南地区TRNG流行株以荷兰型tetM基因为主(96.30%),美国型偶见。
钟娜郑文爱乔凤郑和平吴兴中陆玉珠王芳乾
关键词:奈瑟氏淋球菌TETM基因
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质的组成鉴定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技术阐明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主要组成。方法:提取并纯化羊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应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分离,选取双向电泳图上主要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同时主要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利用Mascot在NCBInr蛋白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共鉴定到67个蛋白点,主要外膜蛋白为Omp25和Omp31,其他外膜蛋白如Imp、Frp、GroEL等,功能涉及物质运输、能量代谢、应激等。结论:对主要外膜蛋白Omp25和Omp31的识别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对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而且为布鲁氏菌病的疫苗研制提供靶标蛋白。
曲勍王玉飞徐杰钟志军乔凤杜昕颖汪舟佳黄留玉于雅琴陈泽良
关键词:布鲁氏菌细菌外膜蛋白质类双向电泳
疑似生殖器疱疹1312例HSV基因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方法用核酸PCR-荧光探针法对本院1 312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HSV-1/2型基因检测。结果 1 312例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中,HSV-1型阳性22例,阳性率1.68%(22/1 312),HSV-2型阳性621例,阳性率47.33%(621/1 312),单纯疱疹病毒阳性共643例,阳性率49.01%(643/1 312),无合并感染者。643例HSV阳性患者,有典型临床症状(溃疡、结痂、水疱等)426例,占66.25%;无症状217例,占33.75%。HSV-1型阳性率与HSV-2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3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中,男465例,阳性率49.47%(465/940),女178例,阳性率47.85%(178/372),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口地区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HSV阳性检出率高,感染有型别差异,以HSV-2为主。无症状HSV感染者占1/3,提示临床应重视对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HSV基因检测,避免误诊漏诊。HSV感染率无性别差异。
林丽华钟娜乔凤张丽芬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