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伟
- 作品数:20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英语教学中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因素
- 2008年
-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语言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达到语言的有效传递。
- 徐志伟
-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文化意识
-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本土文化缺失现象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互式行为。长期以来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片面强调英语背景文化的传入,却忽视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教学,形成了单向文化教学现象,造成中国本土文化的缺失,其原因和应对策略是多元的。
- 徐志伟
- 关键词: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
- 高职高专英语语音教学之我见被引量:2
- 2012年
- 英语语音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其教学实践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反思。论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重新设置教学计划,建立导师制度,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找到了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提高了高校英语语音教学的效果。
- 徐志伟
- 关键词:英语语音教学
- 功能目的翻译论视域下的旅游公示语英译研究
- 2022年
- 为了更好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日益频繁的商旅活动,进一步优化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标准,基于功能目的翻译理论,结合旅游公示语的应用功能、语言特点和句子特点,以及旅游公示语简洁性、规约性和互文性等特性,遵循国际化和“外宣三贴近”翻译原则,就目前旅游公示语英译普遍存在的不规范、不标准、不达意现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旅游公示语英译策略,助力优秀中国文化正确有效地传译,促进文旅事业国际间交流,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 徐志伟张金英吕雅娟
- 关键词:旅游公示语英译策略
- 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2016年
- 阅读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以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英语阅读课的状况,进而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以期这些结果对同类的专科学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 常香莲徐志伟
- 关键词:阅读教学英语专业
- 民俗文化的外宣及其翻译策略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我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地方性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朝阳地方民俗文化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地方民俗文化外宣的定位问题,从归化和异化、中式外语及多元翻译策略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民俗文化外宣的语际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为地方民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服务,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 徐志伟
- 关键词:民俗文化外宣语内翻译语际翻译
- 目的论视域下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代表和象征,民俗文化的翻译和外宣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目的视角探索民俗文化翻译,了解民俗文化翻译原则,能够弥补民俗文化翻译中文化要素的缺失。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民俗文化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推介和宣传,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加注弥补信息失真、保留源语民俗色彩和本土文化信息、拓宽译文推介模式,有利于发挥民俗文化在目的语文化中魅力。
- 徐志伟邓景茹
- 关键词:目的论民俗文化翻译策略
- 民俗文化外宣翻译的经济价值探究被引量:1
- 2016年
-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民俗文化的传承,这样的精神生生不息。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如社会组织民俗、民间文学、人生礼仪、宗教等都属于民俗文化范畴。文化外宣翻译是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如今多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本文通过研究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其如何推动经济发展进行探讨,对外宣翻译工作进行客观评价。
- 徐志伟
- 关键词:民俗文化外宣翻译
- 地方民俗文化介绍及其外宣的必要性——以朝阳地方民俗文化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民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外宣工作是加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朝阳地方民俗文化为例,阐述了外宣工作的必要性。
- 徐志伟
- 关键词:民俗文化
- 奈达主要翻译理论评介被引量:1
- 2013年
- 尤金·奈达被誉为"西方翻译理论之父"。他提出的翻译信息论、"动态对等"论和读者反应论等翻译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通过对奈达主要翻译理论的介绍,试评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以求对译者合理应用其理论从事翻译研究起指导作用。
- 徐志伟
- 关键词:读者反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