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凡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堆肥
  • 1篇有机碳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降解性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微生物
  • 1篇稳定化
  • 1篇可生物降解
  • 1篇可生物降解性
  • 1篇减量化
  • 1篇降解
  • 1篇降解性
  • 1篇翻堆
  • 1篇腐殖化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乐毅全
  • 2篇付小花
  • 2篇王磊
  • 2篇李凡
  • 1篇陆兵
  • 1篇吴纪华
  • 1篇徐殿胜
  • 1篇陈金海
  • 1篇单伊娜

传媒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被引量:23
2016年
以黄豆、玉米、水稻这3种农业秸秆为原料,崇明东滩围垦土地为试验样区,以景观植物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研究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呼吸和地上植物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豆秸秆还田后土壤呼吸相对最低,土壤有机碳最高,因此黄豆秸秆还田的土壤碳封存能力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秸秆还田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以及β-糖苷酶、脱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呼吸相关性最显著.黄豆秸秆还田脱氢酶活性最低,相应的土壤呼吸也最低.黄豆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C/N含量最高,可降解性最低,表明黄豆秸秆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利用,因而还田后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最终导致最低的土壤呼吸和较高的土壤有机碳.
曹湛波王磊李凡付小花乐毅全吴纪华陆兵徐殿胜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可生物降解性
翻堆频率对堆肥减量化、腐殖化和稳定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好氧堆肥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有效手段之一,堆肥还田也是贫瘠土壤改良的常用措施。但好氧堆肥是一个典型的CO_2等温室气体的释放过程。如何减少堆肥过程中的CO_2释放,强化堆肥的腐殖化过程对于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低碳化堆肥、提高作为优良土壤改良剂的腐殖质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农林秸秆和餐厨垃圾作为堆肥原料,研究不同翻堆频率对堆肥过程中的物料减量化、腐殖化和稳定化的影响,以期发现一个较低碳的堆肥工艺,并从微生物角度初步探索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翻堆频率(分别为每2 d、4 d和6 d翻堆一次),堆料的减量化和腐殖化程度有一定差异,翻堆频率为4 d的堆肥工艺物料减量率最高为50.5%,但碳减量率最低为77.4%;而翻堆频率为2 d的堆肥工艺腐殖质产量最高;3种堆肥工艺经62 d堆肥都达到了腐熟程度,翻堆频率为4 d的堆肥工艺腐熟化程度最高。不同的翻堆频率可能通过影响堆肥过程中堆料的温度、含氧量等因素从而改变堆料中活性微生物量、种类和生物酶活性,进而影响堆料的矿化和腐殖化进程。
李凡陈金海王磊单伊娜尹秋晓乐毅全付小花
关键词:减量化腐殖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