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磊

作品数:22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N
  • 3篇电致变色
  • 3篇复合材料
  • 3篇SI
  • 3篇复合材
  • 3篇-B
  • 2篇氧化钨
  • 2篇塑性
  • 2篇陶瓷
  • 2篇闭孔
  • 2篇SI3N4
  • 2篇SIO
  • 2篇ZRO
  • 2篇BN
  • 2篇超塑性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硼
  • 1篇氮化碳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机构

  • 16篇东北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沈阳真空技术...

作者

  • 22篇袁磊
  • 13篇于景坤
  • 4篇刘涛
  • 4篇常香荣
  • 4篇顾有松
  • 4篇田中卓
  • 3篇王晓光
  • 3篇赵敏学
  • 2篇庞世瑾
  • 2篇杨乃恒
  • 2篇韩露
  • 1篇马鹏程
  • 1篇肖纪美
  • 1篇李志强
  • 1篇翟玉春
  • 1篇刘岩
  • 1篇张秀芳
  • 1篇时东霞
  • 1篇张令
  • 1篇张永平

传媒

  • 6篇东北大学学报...
  • 5篇材料与冶金学...
  • 2篇耐火材料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物理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0
  • 6篇199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PCVD制备β-C_3N_4薄膜的成分和结构研究
2000年
M .L .Cohcn和A .Y .Liu利用半经验公式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 ,如果C和N能够结合成类似于 β Si3 N4结构的化合物 β C3 N4,由于C N的键长比C C的键长短和键的离子性小 ,它的体弹性模量B约为 483GPa至 42 7GPa ,接近甚至超过金刚石的体弹性模量。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理论上预言一种超硬性能的新材料 ,β C3 N4的实验合成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一种全新的材料 ,而且能够进一步检验理论预言的正确性。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 (MPCVD) ,用高纯氮气 ( 99.999% )和甲烷 ( 99.9% )作反应气体 ,在单晶Si( 1 0 0 )基片上沉积C3 N4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薄膜形貌表明 ,薄膜由密排的六棱晶棒组成。X射线能谱 (EDX)分析了这种晶态C N膜的化学成分 ,对不同样品不同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 ,N/C比接近于 4/3。X射线衍射 (XRD)结构分析说明该膜主要由 β C3 N4和α C3 N4组成。利用XPS分析说明薄膜为C+ N-极性键结合 ,FT IR和Raman谱支持C N公价键的存在。
张永平顾有松常香荣田中卓时东霞张秀芳袁磊
SiO_2纳米孔隔热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2年
概述了SiO2纳米孔隔热材料的隔热原理、隔热效果以及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应用前景。气相法SiO2纳米粉末基隔热材料因具有原料简单易得,制备工艺相对简单,可规模化制备等优势,有望替代SiO2气凝胶隔热材料在工业、民用、军工等领域得到应用。
韩露袁磊于景坤
关键词:SIO2气凝胶热导率
α-WO_x薄膜电致变色反应中的结晶性能被引量:3
1997年
用XRD和STM研究了反应溅射沉积WOx薄膜在电致变色过程中的物相结晶性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着退色反应使非晶WOx薄膜向有序化方向转变,表现为薄膜非晶胞衍射特征减弱这种转化与薄膜着退色反应程度密切相关饱和着色态WOx膜层由平均晶粒尺寸为20nm的颗粒组成,且表面出现空洞疏松;而不饱和着色态WOx膜层由平均晶粒尺寸为110nm的团簇组成。
王晓光江月山杨乃恒袁磊庞世道
关键词:电致变色
含杂质碳氮薄膜的X射线衍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自从Niu等首次获得接近β-C3N4的电子衍射谱以来,许多研究小组都报道说已制备出β-C3N4微晶。但在本实验中发现,当含有铁等杂质时,碳膜和碳氢膜的X射线衍射谱中都出现几条与β-C3N4的理论计算相近的谱线。这提示在β-C3N4的研究中,需要排除杂质的影响,制备出纯净的样品,以便得出明确可靠的结论。
赵敏学顾有松常香荣田中卓袁磊张云汉
关键词:碳氮薄膜X射线衍射微晶
反应烧结制备Si_3N_4-BN复合材料被引量:1
2008年
以Si粉和BN粉为原料,Fe2O3为烧结助剂,采用反应烧结法于1450℃氮气气氛下制备了Si3N4-BN复合材料.利用XRD研究了不同烧结制度和BN含量下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利用SEM对材料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不同BN含量材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同时探讨了Fe2O3的助烧机理和β-Si3N4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氮化温度为1450℃、保温时间为45h时,Si可完全氮化,材料中主晶相仅为Si3N4和BN.随着BN含量的增加,相对密度和常温抗折强度下降,β-Si3N4含量增多.当BN含量为30%时,其相对密度为73.3%,抗折强度可达52.5MPa,同时β/α相比为3.4.
袁磊于景坤
关键词:SI3N4BN复合材料
氧化钨薄膜电致变色状态下物相组份及表面形貌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通过对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得到WOx膜层的电化学和光学性能测试,以及XRD和STM的物相、形貌分析,发现该WOx膜层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原始沉积态WOx膜层为非晶态,其着退色状态仍为非晶特性,而晶态WOx膜层在着色态和退色态之间发生物相组份的可逆变化,且表面形貌有很大差异。
王晓光江月山杨乃恒袁磊庞世瑾
关键词:电致变色表面形貌氧化钨
镁橄榄石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分析纯氧化镁、高纯熔融石英以及电熔镁砂颗粒为原料,研究了固相法合成镁橄榄石的反应动力学.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镁橄榄石生成速率的影响,分析了MgO与SiO2的反应机理.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1 100~1 300℃下MgO与SiO2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求出了表观反应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镁橄榄石生成率逐渐增加.在反应初期,MgO与SiO2反应生成了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在合成反应中后期时Mg2+通过产物层扩散而进一步反应,MgO与SiO2反应合成镁橄榄石的反应过程由Mg2+扩散所控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20±20)kJ/mol.
陈勇袁磊刘涛于景坤
关键词:镁橄榄石固相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
超塑性高温发泡制备闭孔多孔Al_2O_3基陶瓷被引量:5
2013年
分别以纳米和亚微米Al2O3粉末为原料,MgO为掺杂剂,SiC为高温发泡剂,利用Al2O3基陶瓷具有超塑性变形能力的特点,制备了闭孔多孔Al2O3基陶瓷.研究了不同粒径Al2O3粉末和不同MgO含量对Al2O3基多孔陶瓷开口气孔率、闭口气孔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考察了Al2O3基多孔陶瓷的物相组成,探讨了闭口气孔在Al2O3基多孔陶瓷烧结过程中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纳米Al2O3粉末制备的Al2O3基多孔陶瓷具有更低的开口气孔率,仅为1.3%,而闭口气孔率可达13.2%,且其闭孔孔径尺寸约为1~2μm.坯体中MgO与Al2O3反应完全,多孔陶瓷的物相组成仅为Al2O3和MgAl2O4.
袁磊和珍宝于景坤
关键词:多孔陶瓷AL2O3超塑性
IF钢凝固过程中Al_2O_3-TiN复合夹杂物的形成机理被引量:18
2012年
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IF钢凝固过程中Al2O3-TiN复合夹杂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以凝固分率0.9为界限,钢水凝固过程中Al2O3和TiN先后通过异质形核方式析出并结合形成Al2O3-TiN复合夹杂物;冷却速率越小,复合夹杂物粒径越大;在冷却速率一定时,可作为异质形核核心的夹杂物的粒径越大,凝固过程中析出的复合夹杂物的长大程度越小;复合夹杂物内层Al2O3粒径越小,外层TiN长大程度越明显.
李志强袁磊刘涛于景坤
关键词:凝固复合夹杂物微观偏析
凝胶注模工艺制备闭孔多孔Al_2O_3基陶瓷被引量:3
2016年
以亚微米Al_2O_3粉末为原料,Mg O为掺杂剂,Si C为高温发泡剂,利用Al_2O_3基陶瓷在高温下具有超塑性变形能力的特点,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备了闭孔多孔Al_2O_3基陶瓷.研究了不同Si C含量对Al_2O_3基陶瓷烧结密度、开口气孔率、闭口气孔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考察了Al_2O_3基陶瓷的物相组成及气孔孔径的分布和大小,并且与传统的球磨混合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坯体中Mg O与Al_2O_3反应完全,多孔陶瓷的物相组成为Al_2O_3和Mg Al2O4,并伴有少量的SiO_2晶相存在.随着Si C含量的增加,其烧结密度和开口气孔率逐渐降低,闭口气孔率逐渐增加.与球磨混合工艺相比,凝胶注模工艺制备的Al_2O_3基陶瓷中闭口气孔的孔径大小和分布更加均匀.
张晓东袁磊林师峰刘涛于景坤
关键词:凝胶注模超塑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