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晨曦

作品数:10 被引量:12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梗死
  • 3篇心病
  • 3篇心肌梗死患者
  • 3篇造影
  • 3篇死亡率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冠心病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 2篇动脉
  • 2篇住院
  • 2篇住院期间
  • 2篇住院期间死亡
  • 2篇冠脉
  • 2篇冠脉造影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病变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天门市第一人...
  • 1篇新泰市人民医...
  • 1篇寿光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阜阳市...
  • 1篇厦门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窦克非
  • 10篇宋晨曦
  • 6篇伏蕊
  • 5篇王春玥
  • 4篇杨进刚
  • 4篇杨跃进
  • 4篇高晓津
  • 4篇许海燕
  • 4篇刘倩倩
  • 4篇宋卫华
  • 3篇朱成刚
  • 3篇王虹剑
  • 3篇张睿
  • 2篇李卫
  • 2篇刘佳
  • 2篇张冬
  • 2篇尹栋
  • 2篇王杨
  • 1篇刘曦
  • 1篇张鸿雁

传媒

  • 7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报道被引量:4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发作胸痛2年入院。2017-03-15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左冠脉前降支近段严重钙化,回旋支中段直径狭窄百分比(DS)为80%狭窄伴严重钙化,右冠脉中段DS为80%伴严重钙化(图1)。团队进一步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病变,结果提示右冠脉中段严重钙化,最小管腔面积2.18 mm2(图2)。
宋晨曦杨伟宪丰雷朱成刚宋雷慕朝伟徐波窦克非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脉造影IVUS血管内超声
冠心病不同进展阶段患者代谢差异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检测冠心病不同进展阶段患者代谢差异的初步分析。方法: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冠状动脉正常(正常组2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临界组19例)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组18例)的冠心病不同进展阶段的患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比较并筛选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可能有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共618种代谢物纳入冠心病不同进展阶段血浆代谢组学分析,其中正常组与临界组、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临界组与心肌梗死组的组间差异代谢物分别为91种、52种、148种。(1)正常组与临界组及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的差异代谢物交集有6种物质。与正常组相比,临界组和心肌梗死组均上调者有棕榈酸、1-硬脂酰-SN-甘油-3-磷酰胆碱、L-酪氨酸、N4-乙酰胞嘧啶核苷,均下调者有L-丙氨酸、阿卡地辛。(2)正常组与临界组及临界组与心肌梗死组的差异代谢物交集仅有1种物质L-苯丙氨酸,且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下调,在正常组、临界组、心肌梗死组表达量依次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界组vs.正常组:VIP 1.48,P=0.090,差异表达倍数:0.92;心肌梗死组vs.临界组:VIP 1.42,P=0.004,差异倍数0.80)。结论:冠心病不同进展阶段患者具有不同血浆代谢组学图谱,L-苯丙氨酸可能作为同冠心病进展相关的标志物。
王春玥宋晨曦张睿张冬尹栋朱成刚王虹剑宋卫华窦克非
关键词:冠心病临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代谢组学L-苯丙氨酸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6
2020年
目的: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4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23417例[其中579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176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0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21913例患者为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临床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终点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1504/23417)的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更多,体重指数更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更高,Killip心功能分级更高,并发症更多,并且更易出现心脏骤停(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钾浓度、血清钠浓度、STEMI、前壁心肌梗死、心脏骤停、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6个当代中国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刘倩倩伏蕊宋晨曦窦克非杨进刚高晓津许海燕王春玥王杨刘佳刘慧张鸿雁杨圣印杨跃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死亡率住院期间
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1至2014-09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NSTEMI患者5 816例。35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住院期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5 464例患者为住院期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结局指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5%(352/5816)的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每增加1岁,比值比(OR)=1.027;95%可信区间(CI):1.014~1.041;P<0.01)、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OR=0.943;95%CI:0.900~0.988;P<0.01)、收缩压(每增加1 mmH g,OR=0.983;95%CI:0.978~0.988;P<0.01)、Killip心功能分级(每增加1级,OR=1.565;95%CI:1.370~1.786;P<0.01)、心跳骤停(OR=3.118;95%CI:1.339~7.262;P<0.01)、ST段压低(OR=1.571;95%CI:1.169~2.110;P<0.01)、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OR=4.579;95%CI:1.876~11.177;P<0.01)、血肌酐(每增加1μmol/L,OR=1.004;95%CI:1.002~1.005;P<0.01)、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109/L,OR=1.100;95%CI:1.071~1.130;P<0.01)、从不吸烟(OR=2.080;95%CI:1.460~2.962;P<0.01)、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1.913;95%CI:1.298~2.820;P<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OR=0.322;95%CI:0.142~0.729;P<0.01)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2个因素是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伏蕊窦克非宋晨曦杨进刚许海燕高晓津李卫王杨刘佳张玉平宁彬万书平杨跃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死亡率
中国无典型胸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比较中国有典型胸痛和无典型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自2013-01-01至2014-09-30共入选26 5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2 145例为STEMI并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典型胸痛定义为剧烈而持久(持续时间超过20 min)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果:2 922例STEMI(24.1%)患者无典型胸痛。与典型胸痛患者相比,无典型胸痛患者较多合并糖尿病(20.0%vs 17.8%),从发病到医院时间>12小时的比例较高(35.2%vs 23.9%),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者比例较低(44.6%vs51.2%),而为右冠脉的比例较高(42.9%vs 36.9%);无典型胸痛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比例较低(64.9%vs73.9%),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3.3%vs 2.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典型胸痛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364,95%可信区间:1.018~1.827)。结论:约四分之一的STEMI患者就诊时无典型胸痛症状。无典型胸痛患者就诊时间晚,接受急诊PCI的比例低,住院期间死亡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无典型胸痛STEMI患者的识别和治疗。
伏蕊宋晨曦杨进刚许海燕高晓津李卫窦克非杨跃进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院内死亡率
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登记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中的NSTEMI患者共5 509例。主要终点指标是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的全因死亡,依据患者随访期内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584例(10.6%)患者在出院后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年龄(HR=1.051,95%CI:1.042~1.060,P<0.001)、体重指数(HR=0.956,95%CI:0.930~0.984,P=0.002)、既往心肌梗死史(HR=1.414,95%CI:1.140~1.755,P=0.002)、脑卒中史(HR=1.334,95%CI:1.071~1.661,P=0.010)、住院期间未接受再灌注治疗(HR=2.375,95%CI:1.890~2.983,P<0.001)、Killip心功能分级(HR=1.265,95%CI:1.158~1.381,P<0.001)、ST段压低(HR=1.193,95%CI:1.007~1.414,P<0.042)、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79,95%CI:0.972~0.985,P<0.001)、心率(HR=1.007,95%CI:1.004~1.011,P<0.001)、血红蛋白(HR=0.994,95%CI:0.990~0.997,P<0.001)、白细胞计数(HR=1.034,95%CI:1.014~1.055,P=0.001)、血清肌酐(HR=1.002,95%CI:1.001~1.003,P<0.001)、血清钾(HR=1.187,95%CI:1.026~1.374,P=0.021)是患者出院后24个月随访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伏蕊窦克非许海燕杨进刚高传玉王焱宋晨曦高晓津范肖雪宋卫华刘倩倩王春玥杨跃进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因素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冠心病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及代谢标记物的探索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中国冠心病患者群体血浆小分子代谢特点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150例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狭窄≥80%)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年龄与性别1:1匹配的1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狭窄≤20%)者(对照组)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伴有的传统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后,从105种两组间差异显著的代谢物中筛选出棕榈酸、亚油酸、脂酰肉毒碱(14:1)、石胆酸、磷脂酰甘油(20:3/2:0)等5种差异最为显著的血浆代谢物。校正危险因素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这5种代谢物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2.791~7.237)。结论:借助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获得了中国冠心病患者群体的代谢指纹图谱,发现了105种与冠心病相关的代谢物,其中包括两种新的与冠心病病理生理过程强关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石胆酸和磷脂酰甘油(20:3/2:0)。
刘倩倩王春玥宋晨曦李一平伏蕊朱成刚窦克非
关键词: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左心室血栓(LVT)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血栓脱落可引发系统性栓塞。目前尚无评估抗凝预防或AMI治疗后LVT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随着直接口服抗凝剂的广泛应用,AMI后LVT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本文旨在对AMI后LVT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史博群刘曦蔡中兴宋晨曦王虹剑尹栋窦克非宋卫华
关键词:华法林
无传统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MI)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及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所有患者共74612例,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有吸烟史的患者后,共604例患者纳入分析。根据既往病史、冠脉造影、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非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n=479);和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n=125)。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人群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心肌梗死组相比,心肌梗死组男性患者更多、左室射血分数(EF)更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白细胞(WBC)、血肌酐(Scr)更高。两组患者有统计意义的差异化验指标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hsCRP仍与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1.101,95%CI:1.026-1.180,P=0.007)。ROC曲线下面积为0.584有统计学意义(P=0.004)。此外,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亚组,均有心梗组hsCRP高于非心梗组的趋势。结论本研究发现hsCRP与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呈正相关。因此hsCRP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新型危险因素,并为预防心肌梗死发生的新靶点提供线索。
刘倩倩宋晨曦张睿宋卫华王虹剑伏蕊贾镭董秋婷王春玥窦克非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冠心病
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环境中HUVECs细胞衰老、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在氧化应激环境中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探索。方法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HUVECs衰老的细胞并记录阳性细胞数,观察过氧化氢(H2O2)单独处理以及联合RSV后,细胞衰老情况的变化;采用长时程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分析系统检测H2O2单独处理以及联合RSV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并绘制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2O2单独及联合RSV对HUVECs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UVECs经H2O2处理后,相比于H2O2组,RSV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减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二者差异显著(P<0.05);相比于RSV组,H2O2组细胞周期多被阻滞在G1期,且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AKT和pERK)表达减少,而衰老相关蛋白p53、p21、p16、p-Rb表达明显增多;而RSV可拮抗H2O2对HUVECs的作用,使HUVECs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RSV可抑制氧化应激环境中HUVECs细胞的衰老及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对HUVECs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RSV改变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陈昌喆宋晨曦李彬张冬张睿窦克非
关键词:白藜芦醇增殖细胞周期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