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双双

作品数:13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慢性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肝炎
  • 5篇纤维化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肝纤维化
  • 4篇肝炎病毒
  • 4篇病毒
  • 3篇蛋白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无创诊断
  • 3篇慢性感染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正常值
  • 2篇正常值上限
  • 2篇症状
  • 2篇瞬时弹性成像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马双双
  • 8篇郜玉峰
  • 5篇叶珺
  • 5篇邹桂舟
  • 4篇代倩
  • 3篇沈玉先
  • 2篇沈玉君
  • 2篇李晶晶
  • 1篇李旭
  • 1篇朱鹏
  • 1篇张玉
  • 1篇李玉宇

传媒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生素D补充影响孕母糖稳态和婴幼儿生长及神经发育的RCT研究
目的探究妊娠期维生素D补充对孕妇糖稳态的影响,分析维生素D的干预效果是否受有无妊娠期糖尿病(GDM)、基线维生素D缺乏程度及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影响,随访并观察产前补充维生素D对子代出生结局、生长发育和神经...
马双双
关键词:子代发育VDR基因多态性
恩替卡韦治疗谷丙转氨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及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ALT<2倍ULN但肝脏炎症/纤维化≥G2/S2的CHB患者5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符合ALT≥2倍ULN的CHB患者7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2、24、36、48周时的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并对观察组的部分患者再次复查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阳性患者的ALT复常率(83.33%vs 97.44%),HBV DNA阴转率(96.15%vs 92.31%),E抗原阴转率(30.76%vs 41.03%),E抗原血清转换率(19.23%vs 35.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阴性患者的ALT复常率(90.91%vs100%),HBV DNA阴转率(100%vs 97.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观察组8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穿病理结果,5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前好转,其中1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由S3转为S1。结论 ALT<2ULN但肝穿病理≥G2/S2的CHB患者初始给予ETV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进展。
李玉宇郜玉峰马双双代倩叶珺李旭邹桂舟
关键词:恩替卡韦丙氨酸转氨酶
MANF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后肝纤维化进展中的无创监测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索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纤维化进展中的表达差异及无创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并于穿刺当日检测患者肝功能等临床指标计算FIB-4和APRI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健康对照和169例接受肝穿病理检查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MANF蛋白的表达水平,以肝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MANF蛋白的受试者工作曲线(AUC),计算曲线下面积、特异度和敏感度,并与FIB-4、APRI指数等无创肝纤维化预测模型进行比较,评价MANF蛋白对显著肝纤维化和严重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微肝纤维化(S0-1)组、显著肝纤维化(S2)组和严重肝纤维化(S3-4)组4组间MAN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5,P=0.00);进一步组间两两分析显示,除S0-1和S2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MANF蛋白水平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性(rs=0.431,P<0.001),与APRI指数和FIB-4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基本一致。MANF蛋白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S≥S2)的AUC为0.67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5%和68.7%,诊断严重肝纤维化(S≥S3)的AUC分别为0.73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46.6%。结论MANF蛋白表达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对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马双双王殷秋郜玉峰沈玉君沈玉先
关键词:肝纤维化乙型肝炎病毒无创诊断
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效率及临床症状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效率及临床症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季节性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9例抑郁症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抑郁及焦虑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价睡眠质效率,静脉血测定血清25(OH)D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的25(OH)D和焦虑评分呈显著的季节性波动,25(OH)D在冬春季呈较低水平,焦虑评分在冬春季呈较高水平。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相比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的睡眠效率更低(β=-0.046,95%CI-0.089~-0.003),精神焦虑评分更高(β=1.240,95%CI 0.501~1.980),未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躯体焦虑(R=0.006,P=0.902)及抑郁总得分(R=-0.025,P=0.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季节分层后发现,维生素D状态与睡眠效率(P=0.001)、精神焦虑评分(P=0.018)仅在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更高睡眠效率的抑郁症患者,其精神焦虑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1.877,95%CI-3.634~-0.119)。按季节分层后的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在冬春季调查人群中,维生素D可能通过改变睡眠效率来影响精神焦虑症状(直接效应为0.999,P=0.081;中介效应为0.401,P=0.013)。结论抑郁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通过降低睡眠效率,加重精神焦虑症状,并且这种关联可能存在季节性差异。
张玉张玉余家快郑明明张佳佳马双双马双双朱鹏
关键词:抑郁症维生素D睡眠效率临床症状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索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ANF)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后不同疾病进展患者外周血中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正常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ymptomatic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carriers,AS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compensatory liver cirrhosis,CLC)患者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DLC)患者外周血中MANF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阶段慢性HBV感染者中的差异.结果:ASC组、CHB组、CLC组、DLC组和H C组5组之间M A N 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91,P=0.00;进一步进行两两组间分析显示,与HC组、ASC组和CHB组相比较,CLC及DLC组MANF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C组与ASC组、CHB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ANF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分组(<1500 IU/m L,1500-20000 IU/m L和>20000 IU/m L)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20,P=0.000);M A N F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水平的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88,P=0.045;t=2.867,P=0.005);M A N F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水平的谷丙转氨酶分组、HBV DNA分组和E抗原状态等分组中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MANF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HBV慢性感染后的疾病进展相关.
叶娇娇马双双郜玉峰沈玉君沈玉先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乙型肝炎病毒疾病进展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血清HBsAg水平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感染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肝穿刺检查的195例CHB感染者,将其分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及阴性组。以肝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血清HBsAg水平、瞬时弹性成像两个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探索其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价值。结果 HBeAg阳性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BsAg水平逐渐降低,HBsAg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性(r_s=-0.377,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性别、年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血小板(PLT)、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肝脏硬度测量值(LSM)等因素中,HBsAg为HBeAg阳性患者严重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HBsAg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0,敏感度(SN)为89.50%,特异度(SP)为57.20%。瞬时弹性成像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为0.787,SN为83.6%,SP为68.3%,阳性预测值(PPV)为38.10%,阴性预测值(NPV)为94.91%。将瞬时弹性成像与血清HBsAg联合诊断严重肝纤维化较单独诊断相比,串联方法显示两者联合后SP提升为86.43%,PPV提升为56.27%;并联方法显示两者联合后SN提高至98.34%,NPV提高至99.03%。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_s=0.223,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BsAg不是HBeAg阴性组肝纤维化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sAg与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诊断可提高严重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李晶晶代倩马双双郜玉峰叶珺邹桂舟
关键词: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纤维化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APRI和FIB-4指数模型无创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联合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和FIB-4指数无创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并于穿刺当日检测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 ouch)检测肝脏硬度(LSM),根据临床指标分别得出APRI和FIB-4指数结果。以肝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LSM、APRI及FIB-4指数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其对显著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和肝硬化(S=4)的预测价值,并将APRI、FIB-4指数分别与LSM值联合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并利用联合法计算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LSM值(rs=0.622,P<0.001)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明显高于APRI及FIB-4指数。在265例患者中,FibroT ouch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肝硬化(S=4)的AUC分别为0.810、0.881、0.961,明显高于APRI和FIB-4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据ROC曲线得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严重肝纤维化(≥S3)、肝硬化(S=4)的FibroT ouch、APRI和FIB-4各自截断值,得出在肝纤维化各分期的诊断中,FibroT ouch特异度及敏感度均高于APRI、FIB-4。同时将FibroT ouch分别与APRI、FIB-4联合诊断,并联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其与APRI并联时其敏感度可达到91.11%以上,与FIB-4并联时敏感度亦可明显上升。而串联诊断则可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其中FibroT ouch与APRI串联时其特异度可达94.42%以上。结论 FibroT ouch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APRI及FIB-4。APRI、FIB-4与FibroT ouch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FibroT ouch、APRI、FIB-4单项指标。
代倩李晶晶马双双郜玉峰叶珺邹桂舟
关键词:瞬时弹性成像APRI肝纤维化无创诊断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ALT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脏炎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7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患者外周血中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NLR比值与肝脏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以肝脏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LR比值在鉴别肝脏炎症活动度≥2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17例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中,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为G0、G1、G2及G3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27%、45.28%、44.44%及5.12%。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NLR比值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升高而逐渐增高,并分别与ALT和AST呈正相关性(r=0.307、0.349,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比值鉴别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2的慢性HBV感染患者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显著高于ALT和AST曲线下面积0.65和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部分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患者肝脏存在较严重的炎症病变,NLR具有评估该部分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管子姝郜玉峰代倩马双双叶珺邹桂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脏炎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其预后的价值
2022年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病(PLA)原学特点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其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收治的187例肝脓肿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基本病史、治疗方案、实验室指标、病原菌类型、住院天数、预后等资料,分析与探讨病原学特点及NLR与预后的关联性。结果:187例患者基本情况等信息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血培养阳性45例(24.06%)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7例(60.00%)、大肠埃希菌7例(15.56%)等;脓液培养阳性71例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42例(59.15%)、大肠埃希菌7例(9.86%)等。两组患者的NLR比值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LA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同时在诊治过程中需及时关注NLR比值,可预测PLA治疗效果、住院天数、预后等,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马双双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中性粒细胞
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关联研究: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的中介作用
目的了解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流行状况,探讨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为在中学生中开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
马双双
关键词:中学生中介效应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