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颖丽
-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紫檀芪干预人软骨细胞的氧化应激性凋亡被引量:6
- 2020年
-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抗氧化剂可抑制炎性因子生成而表现出抗关节炎作用,紫檀芪是一种强大的天然抗氧化剂,但其在软骨细胞抗氧化应激作用中的研究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软骨细胞氧化应激性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关节软骨细胞,使用含不同质量浓度紫檀芪(7.8-32000μg/L)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确定紫檀芪的最佳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紫檀芪组(含有125μg/L紫檀芪的培养基),H2O2组(0.2 mmol/L的H2O2),H2O2+紫檀芪组(含有125μg/L紫檀芪的培养基预处理2 h后,更换含H2O2与125μg/L紫檀芪的培养基继续培养),分别处理24 h。通过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FDA/PI染色检测细胞活性、番红O染色观察蛋白聚糖水平的变化,以及通过RT-PCR检测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酶1表达变化。研究方案取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805008。结果与结论:①MTT实验显示,紫檀芪在15.6-250μg/L可显著促软骨细胞生长,尤其是在为125μg/L时促进作用最明显;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和FDA/PI染色结果显示,在H2O2组中软骨细胞的数量减少,在H2O2+紫檀芪组中细胞数量较单独H2O2刺激组显著增加,细胞活性提高;③番红O染色显示紫檀芪促进软骨细胞分泌蛋白聚糖,抑制H2O2对软骨细胞的不利作用;④RT-PCR结果表明紫檀芪可促进氧化应激损伤的软骨细胞高表达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酶1基因,改善软骨细胞分化功能;⑤结果说明,紫檀芪能够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人关节软骨细胞凋亡。
- 林义才吴正远罗颖丽姚军
- 关键词:软骨关节软骨软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
- 麻醉复苏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和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以2016年1~5月麻醉复苏室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以2017年1~5月麻醉复苏室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防范措施;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87%,显著低于对照组(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防范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 罗颖丽杨一兰沈凯李红林义才
-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隐患
- 细化健康教育流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细化健康教育流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骨关节外科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取细化健康教育流程进行健康教育。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假体脱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细化健康教育流程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假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成江容何晓红罗颖丽徐筱清彭薏颖
- 关键词:健康教育流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问卷调查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细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析细化健康教育运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运用细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为(89.4±2.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8.5±2.8)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4±1.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知识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细化健康教育运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增强患者满意度,缓和紧张的护患关系。
- 成江容何晓红罗颖丽徐筱清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生活质量评分
- 陪同模式结合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小儿腺样体手术麻醉复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陪同模式结合集束化干预策略护理措施在小儿腺样体手术麻醉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行小儿腺样体手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复苏护理,观察组行陪同模式结合集束化干预策略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麻醉复苏期间躁动发生率、躁动停留时间、总麻醉时间与麻醉复苏时间,并分析两组应激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为81.00%;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16.00%,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停留时间、总麻醉时间、麻醉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拔管时各项应急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12.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陪同模式结合集束化干预策略护理可减少小儿腺样体手术麻醉复苏期间躁动的发生率,降低麻醉复苏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罗颖丽杨一兰甘晓沈凯韦雨希赵珍
- 关键词:腺样体麻醉
-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康复护理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一期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和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行膝关节镜下多韧带损伤重建术,根据手术方法、患者个体差异性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康复护理,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活动范围来评估疗效。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2个月,患膝关节活动范围良好:伸0°〈==〉屈120°~140°。膝关节IKDC评分:术前(21.7±4.3)分,末次随访时(73.2±6.0)分;Lysholm评分术前(26.6±5.2)分,末次随访时(77.1±10.5)分;患膝关节活动度术前(65.5±5.5)°,末次随访时(125.0±8.9)°,手术前、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多发韧带损伤特点,制订系统化、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对促进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关节功能的全面康复至关重要。
- 罗颖丽何晓红成江容徐筱清陈卯珍
- 关键词:膝关节镜康复护理
- 改良经皮微创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通过比较改良经皮微创缝合治疗和内侧切开开放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改良经皮微创缝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内侧切开组(22例)和改良经皮微创缝合组(28例)。所有患者均遵循相同的康复方案。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美国矫形踝足协会评分标准(AOFAS)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标准(AT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AOFAS和ATR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经皮微创缝合组手术时间[(32.18±5.56)min]、切口长度[(3.37±6.26)cm]和住院时间[(6.86±2.14)d]均明显短于内侧切开组[(66.36±9.42)min、(9.85±4.47)cm、(9.04±3.83)d](均P<0.05)。结论:改良经皮微创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急性跟腱断裂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功能结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林义才马天骏罗颖丽姚军
- 关键词:跟腱断裂微创开放手术并发症
- 基于磁性医院的管理与启示:分组式人力资源管理
- 目的探讨科室如何以护士为中心、合理配置并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从磁性医院不可或缺的8个构成要素等方面,对骨关节外科护理的现状(人员配备不足、年轻化)进行思考,2014年6月开始尝试根据病人需...
- 何晓红成江容徐筱清罗颖丽彭薏颖陈卯珍
-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文医院管理
- 细化健康教育流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 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公认是理想的治疗髋关节疾患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式之一,而健康教育作为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临床广泛运用,健康教育的方式也存在多样化,但由于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仍存在较...
- 成江容何晓红俆筱清罗颖丽彭薏颖
- 关键词:健康教育髋关节置换问卷调查
- 不同方式髂筋膜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麻醉护理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髂筋膜阻滞对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接受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年龄>70岁),随机分为单次髂筋膜阻滞组(C组)和连续髂筋膜阻滞组(D组),每组40例。(C组)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0.单次髂筋膜阻滞,D组患者术前同样行单次髂筋膜阻滞并留置导管,术后接镇痛泵。观察两组患者在复苏期间的生命体征、复苏时间,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各时间点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功能锻炼时间。结果:与C组相比,D组患者复苏期间心率较慢、血压较低,复苏时间较短(P<0.05);D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疼痛程度较轻。D组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为42.31±3.13 h,较C组患者(53.76±4.08 h)早(P<0.05)结论:与单次髂筋膜隙阻滞相比,连续髂筋膜阻滞可明显缓解全髋置换术高龄患者的在复苏期间及术后的疼痛,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术后康复。
- 李红杨一兰罗颖丽覃怡
- 关键词:术后镇痛麻醉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