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宏超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当代文学史研...
  • 1篇当代文学研究
  • 1篇新左派
  • 1篇学史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知识
  • 1篇深处
  • 1篇史考
  • 1篇批评家
  • 1篇情怀
  • 1篇重读
  • 1篇自由派
  • 1篇左派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史

机构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杨宏超
  • 1篇陈婷婷
  • 1篇卢水金
  • 1篇罗长青
  • 1篇魏巍
  • 1篇余海霞

传媒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琼台学刊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心态与姿态——90年代人文知识分子分化的一种考察
2009年
知识分子下从政治回到学术本身,这种回归有着或出于主动或出于无奈的区分。新左派与自由知识分子在解释社会矛盾以及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的提出等方面发生了相当大的分歧。这些分歧反映了不断边缘化的背景中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转型的复杂心态,当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知识分子择取的社会批判姿态的不同定位。
罗长青杨宏超
关键词:知识分子分化新左派自由派
重读《小巷深处》
2007年
超越单纯审美视角,用新的知识系统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阅读和解释,以考察文本与语境及历史的关系,进而对当下现实进行镜像式批判,这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的《再解读》一书中就开了先河。90年代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洪子诚两位教授主持的"批评家周末"研讨活动,为当代文学研究树立了"经典重读"的范例。新世纪出版的李杨教授的专著《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则以新的文学史观和新方法打开了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更广阔的学术空间,在专业文学教育中极有启示意义。对"经典"的重新读解,目的当然不单是为文学史自身的建构,而是要通过深入历史性文本对历史进行反思,并且是为了认识现实去反思历史。在文本历史化的过程中,研究者的现实文化态度会决定他(她)重返历史时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纯客观地返回历史现场只是一种假象。正因为如此,"经典"可历时性地重读,也能共时地采用不同的读法。要紧的是不必偏执一端,而应承认无论从哪个角度进入文本,都可能是对历史的某一侧面的接近。秉着这样的文学信念,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当代文学学习研究,试图站在文学史知识层累上,从"经典"作品的本文中寻找当代精神生活中某些尚未被发现的历史擦痕,为此开展了系列性的作品讨论活动。对"百花小说"《小巷深处》的重读,是其中的一次。这次讨论由毕光明教授主持,参加研讨的有2006级18名研究生,卢水金作主体发言。现将发言选登如下,作为对"再解读"活动的一种响应。
卢水金陈婷婷魏巍杨宏超陈梅余海霞
关键词:《小巷深处》批评家重读当代文学史研究当代文学研究史考
贾平凹小说中的悲悯情怀被引量:1
2008年
一个作家无须有宗教的信仰,但不可无宗教的情怀,即悲悯情怀。贾平凹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观照时下中国人的生活,他的小说充满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精神。
杨宏超
关键词:悲悯情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