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曦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篇卫星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卫星
  • 2篇风云二号
  • 1篇动态阈值
  • 1篇对流云
  • 1篇对流云团
  • 1篇遥感
  • 1篇云检测
  • 1篇云团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域
  • 1篇深对流
  • 1篇生命财产
  • 1篇生命财产安全
  • 1篇数据同化
  • 1篇太空
  • 1篇同化
  • 1篇气象工作
  • 1篇气象工作者

机构

  • 7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王曦
  • 5篇吴晓京
  • 1篇朱江
  • 1篇刘健
  • 1篇孙瑞静
  • 1篇毛紫阳
  • 1篇郑旭东
  • 1篇唐世浩
  • 1篇李云
  • 1篇宋晚郊
  • 1篇郭徵

传媒

  • 2篇海洋气象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卫星应用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红外观测在云团降水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提升灾害性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是短临天气预报的首要目标,但对流性降水在时间、空间上分布高度不均,观测难度大。卫星遥感监测降水的传统红外、水汽亮温判识方法,报警云团数量多,空报率高,指示意义不稳定,需要结合背景因素寻找方法提炼卫星辐射观测中更多的内在隐含信息,建立云顶亮温与此类灾害天气间的联系。此文尝试使用FY-2气象卫星红外云图数据和逐时加密地面降水观测资料,通过追踪云团移动进而分类、提取参数,然后用模糊支持向量机(FSVM)方法建立地面观测雨强与云团特征动态演变间的机器学习数学关系,标识出有监测预警意义的云团和强降水中心,对检验地域和时间的卫星强降水云团检测识别率达80%左右。
吴晓京朱小祥毛紫阳杨冰韵黄小玉王曦
关键词:红外亮温对流云团
利用动态阈值方法改进的风云二号卫星海雾检测技术被引量:11
2017年
有效的观测是提高对海雾认知和预报水平的关键因素,卫星数据是当前最可行的观测数据源,但需要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和精细的检测技术。本文为提高风云二号海雾检测水平,在现有卫星观测数据条件下借鉴了动态获取云雾阈值的思想,定制设计了一套从获取动态检测阈值到温度、纹理、噪声检测等步骤的黄渤海海雾检测方法流程。对黄渤海白天海雾检测结果的检验表明,虽然对于秋、冬非海雾季月份的效果还有待提高,但在春季海雾季已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同时该技术方法也需要继续搜集实例,进一步优化阈值获取方案。
吴晓京李云黄彬王曦宋晚郊
关键词:风云二号动态阈值
风云三号微波观测资料的海雾同化模拟被引量:5
2017年
数值模式边界层物理过程和初值场条件的欠缺是海雾模拟准确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本文为改进模式初始场,开展针对海雾模拟的卫星观测资料同化试验,将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后的FY-3A卫星微波湿度计(MWHS)和微波温度计(MWTS)的优选通道数据,经3DVar(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进入WRF模式以试验其对黄、渤海海雾模拟的影响。通过分析静止气象卫星检测到的海雾区模拟大气温、湿场同化分析增量,发现代表环境场条件的海雾类型及模式对其模拟能力的差异,显著影响了同化效果,表现为同化对模式模拟能力较强的平流冷型海雾改进明显,对模拟效果不甚理想的非典型混合过程中的暖型海雾阶段则基本没有改进效果。为寻找原因,对包括海雾区低层大气模拟场逆温结构在内的温湿度场与邻近探空观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随时间演变的海雾格点温、湿场同化分析增量,发现冷型海雾区格点同化分析增量能弥补观测—模拟差异,使气温调减,相对湿度调增,同时水汽和液态水也出现负相关的变化,边界层相关热力动力场同化分析增量在垂直方向也有配合迹象,相比而言,主体是暖型海雾的非典型过程则未见此类现象和其他的有益调整迹象。
吴晓京朱江王曦杨冰韵
关键词:卫星资料数据同化边界层
海洋大气和环境卫星遥感技术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分别从海雾、海上强对流、海洋环境监测角度,介绍了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方法和相关产品的最新进展。卫星监测能力上,发展方向主要为高低轨、主被动协同观测;数据提取和产品反演方面,遥感反演算法趋于多样化且逐渐稳定成熟。基于卫星遥感对高层大气(以强对流为代表)、边界层大气(以海雾为代表)以及海洋环境(以海洋藻类、水体组分参数为代表)的评估,已经从科学研究过渡到业务监测,进一步提升了对海洋大气和生态环境的监测能力。
田林王曦杨冰韵吴晓京
关键词:卫星遥感海洋大气海洋环境
基于FY-3D/MERSI-Ⅱ红外波段夏季北极云检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我国风云极轨气象卫星FY-3D/MERSI-Ⅱ(FengYun-3D/Medium Resolution Spectral Imager-Ⅱ)红外通道数据,结合星载激光雷达主动探测数据,开展北极地区夏季云检测模型研究。采用概率密度函数分析方法,并引入损失率,对相关阈值进行优化,提出适用于北极夏季的红外云检测方案,构建了基于置信度结果的云检测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云检测模型的检测结果与时空匹配的星载主动探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个例统计结果显示置信度高于0.8,云像元检测一致性100%。当置信度低于0.2时,存在10.15%云像元误判为晴空像元,误判云像元多为云顶高度在4~6 km之间的单层云,可能是卷云引起的误判。
王曦刘健杨冰韵
关键词:大气科学云检测夏季
基于CloudSat、FY-2E资料的中国海域及周边地区深对流和穿透性对流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深对流在地-气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而来的暴雨、雷电、冰雹等天气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利用CloudSat/CALIPSO和FY-2E卫星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海域及周边地区非穿透性对流(DCwo)及穿透性对流(CO)的海-陆分布、云顶红外亮温和云团特征(包括对流系统(CS)和对流单体(CC)的面积、活跃性对流比、偏心率、最低亮温、平均亮温梯度)。结果发现:穿透性对流比非穿透性对流的云顶红外亮温更低,垂直高度上的雷达反射率更高;从发生次数来看,非穿透性对流/穿透性对流在海洋比陆地多,低纬度比高纬度多,夏季比其他季节多,冬季海陆差异最大;从云顶亮温的分布来看,海洋比陆地、穿透性对流比非穿透性对流集中分布区间的亮温值更低,穿透性对流的分布区间比非穿透性对流集出现较大面积的对流系统/对流单体,海洋穿透性对流的活跃性对流比相对较高;偏心率在0.5以上的发生频率较高,对流系统形状更偏向于圆形,在海洋上更加明显;穿透性对流在海陆上的最低亮温集中分布区间为190—195 K,比非穿透性对流的分布更集中,平均亮温梯度在0.1 K/km以下的发生频率较高。
杨冰韵吴晓京王曦
关键词:深对流CLOUDSAT
太空“千里眼”观全球风云变化
2018年
2017年夏季,北美、澳洲、欧洲等地区以及我国大范围持续高温、干旱,而我国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频发。严峻形势下,一颗颗被誉为"千里眼"的风云气象卫星时刻紧盯天气变化,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正是基于这些"守护者"的辛勤工作,气象工作者才能完成各种精细监测和及时准确预报,助力防灾减灾和产业应用。
唐世浩王曦郑旭东孙瑞静郭徵
关键词:太空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工作者持续高温气象卫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