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臣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电池
  • 3篇生物燃料电池
  • 3篇燃料电池
  • 3篇微生物燃料
  • 3篇微生物燃料电...
  • 3篇MFC
  • 3篇产电
  • 2篇电特性
  • 2篇电性能
  • 2篇燃料
  • 2篇喹啉
  • 2篇降解
  • 2篇产电特性
  • 2篇产电性能
  • 1篇吲哚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微生物群落结...
  • 1篇硝基
  • 1篇硝基苯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4篇张翠萍
  • 4篇李明臣
  • 3篇张仁铎
  • 3篇刘广立
  • 3篇罗勇
  • 3篇李婕
  • 2篇全向春
  • 1篇谢健
  • 1篇贾后磊
  • 1篇陈姗姗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葡萄糖和硝基苯为混合燃料时MFC的产电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构建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以铁氰化钾溶液为阴极电子受体,以硝基苯(nitrobenzene,NB)和葡萄糖为混合燃料,研究MFC的产电特性和NB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外阻为1000Ω的条件下,随着NB初始浓度的增加,双极室MFC的产电特性明显受到抑制.当葡萄糖浓度为1000mg/L,NB初始浓度分别为0、50、150、250mg/L时,MFC的运行周期逐渐缩短,分别为55.7、51.6、45.9、32.2h;最大输出电压分别为670、597、507、489mV;最大体积功率密度分别为28.57、20.42、9.29、8.47W/m3;电荷量分别为65.10、43.50、35.48、30.32C.MFC利用NB和葡萄糖为混合燃料,可以在稳定地输出电能的同时实现有机物高效降解,MFC对NB去除率高达100%,对COD的去除率达到87%~98%.但以250mg/LNB为单一燃料时,MFC无明显产电现象.DGGE图谱表明NB的加入改变了MFC阳极电极上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李婕刘广立张仁铎罗勇张翠萍李明臣全向春
关键词:硝基苯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混合燃料
以吲哚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和产电特性被引量:17
2010年
以铁氰化钾为电子受体,在两极阴阳室内使用碳毛刷纤维为电极材料构建了循环式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了以吲哚为单一燃料和吲哚+葡萄糖为混合燃料条件下MFC的产电特性以及对吲哚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1000mg/L葡萄糖+250mg/L吲哚为混合燃料时,MFC的最高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660mV和51.2W/m3(阳极),MFC运行10h对吲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89.5%;分别以250,500mg/L吲哚为单一燃料时,MFC的平均最高电压分别为115,118mV,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2.1,2.3W/m3(阳极).在MFC中,250,500mg/L吲哚被完全降解的时间分别为6,30h.MFC能够利用吲哚为燃料,在实现高效降解吲哚的同时对外产生电能,可用于处理含有毒且难降解有机物的焦化工业废水.
罗勇张仁铎李婕李明臣张翠萍刘广立
关键词:吲哚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产电性能
喹啉为MFC阳极燃料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化分析
2012年
通过构建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首次对以喹啉为燃料时的MFC阳极表面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PCR-DGGE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燃料的改变,微生物群落也发生改变.当以喹啉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稳定地作为燃料时,由于受到喹啉毒性的抑制,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优势菌也发生明显的改变.与葡萄糖共基质相比,以单一喹啉为燃料时的阳极微生物优势菌落发生明显改变.新增加一类菌,这类菌与Pseudomonas sp.DIC5RS的同源性为100%,推测该菌在单一喹啉为MFC燃料时喹啉的降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张翠萍谢健贾后磊李明臣罗勇李婕
关键词:喹啉微生物燃料电池
纯菌株与混合菌株在MFC中降解喹啉及产电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阳极微生物菌群组成与MFC产电性能有重要关系.从稳定运行了210 d以上,以200 mg.L-1喹啉为燃料的MFC阳极室分离提纯出4株兼性厌氧菌Q1、b、c和d,分别代表原MFC中所有4类不同菌落形态的可培养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Q1、c和d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b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sp.).通过构建双室MFC,以200 mg.L-1喹啉和300 mg.L-1葡萄糖为混合燃料,以铁氰化钾为电子受体测定各菌株产电能力,结果表明菌株b、c和d均为非产电菌.产电菌Q1与非产电菌b、c、d复合产电电荷量依次为3.00、3.57和5.13C,库仑效率依次为3.85%、4.59%和6.58%,产电菌与非产电菌对燃料的降解利用存在竞争关系,使得复合菌产电能力比产电菌Q1单独时的产电能力差.在MFC中,非产电菌与产电菌复合产电时24h内对喹啉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100%,降解喹啉效果优于4株菌单独构建的MFC,即混合菌更有利于利用复杂碳源.GC/MS的测定结果表明,产电菌株Q1构建的纯菌MFC和原混合菌MFC周期结束时出水中存在的喹啉代谢产物均为2-羟基喹啉和苯酚.
陈姗姗张翠萍刘广立张仁铎李明臣全向春
关键词:喹啉降解共基质产电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