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涛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4篇密度泛函
  • 4篇密度泛函理论
  • 4篇密度泛函理论...
  • 4篇泛函
  • 4篇泛函理论
  • 3篇IR
  • 1篇羟基
  • 1篇甲醇
  • 1篇甲基
  • 1篇甲氧基
  • 1篇PT
  • 1篇CH
  • 1篇CH3OH
  • 1篇CO
  • 1篇CO吸附
  • 1篇PD

机构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黄武英
  • 4篇陶涛
  • 3篇程春
  • 2篇许小超
  • 1篇时春峰

传媒

  • 2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甲醇在Ir(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和周期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CH3OH分子在Ir(111)表面top,bridge,fcc和hcp位的吸附模型进行了构型优化,对体系的吸附能、O-H键、C-O键和-CH3键等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并对电子态密度(DOS)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top位是比较有利的吸附位,但是吸附能较小,吸附后甲醇分子构型未发生较明显的变化.通过对吸附前后甲醇分子振动频率分析,发现甲醇吸附后O-H键比C-O键红移大,说明甲醇解离时O-H键比C-O键活化程度高.通过DOS分析发现甲醇主要是π轨道参与了成键.
陶涛许小超黄武英
关键词:CH3OH密度泛函理论
CO吸附在Pd/Pt(111)双金属表面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O在Pd/Pt(111)双金属表面的吸附性质.分别考虑了Pd原子全部取代表层Pt原子以及部分取代表层和次表层Pt原子的情况,分析了CO吸附在双金属不同表面的吸附能、C-O和C-Pt键长及振动频率.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表层或者次表层加入Pd原子,相比CO吸附在干净Pt(111)表面情况,CO在双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几乎没有变化,而键长、频率也未见明显改变.这些吸附特性说明Pt催化剂的抗CO中毒性质主要依赖于最外层的Pt原子,临近的Pd原子可能会对其产生影响,但是未见明显变化.
黄武英许小超陶涛程春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COPD
甲基和羟基在Ir(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超原胞近似和slab模型基础上,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在0.11覆盖度(ML)下,对甲基与羟基在Ir(111)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甲基和羟基在Ir(111)表面不同吸附位置的吸附能和吸附构型,计算了它们的振动频率,同时分析了甲基和羟基共吸附于Ir(111)表面的情况.结果表明,甲基和羟基在Ir(111)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置都是top位,甲基是碳端向下吸附,羟基是通过氧端向下倾斜吸附.通过频率分析发现吸附后CH3中C-H键的对称伸缩振动、反对称伸缩振动以及剪切振动频率均发生了红移,而羟基中的O-H键的振动频率发生蓝移现象.通过计算对比发现甲醇分解为甲基和羟基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从热力学角度来说该反应是可行的.
黄武英程春陶涛
关键词:甲基羟基密度泛函理论
甲氧基在Ir(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014年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和周期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甲氧基在Ir(111)表面top,bridge,fcc和hcp位的吸附模型进行了构型优化、能量计算、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以及差分电荷密度计算.结果表明,甲氧基通过氧原子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时,垂直吸附在fcc位是最有利的吸附构型,吸附能为2.26eV,此时电子从金属表面向甲氧基转移.吸附过程中C-O键振动频率发生红移,表明在该表面C-O键容易被活化.结合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吸附时CH3O中氧的2p原子轨道和铱的dz2原子轨道相互作用形成σ键.
黄武英程春陶涛时春峰
关键词:CH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