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莉
- 作品数:48 被引量:132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乌鲁木齐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3D打印辅助技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
- 2022年
- 探讨3D打印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拟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DDH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20人。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rowe 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髋臼中心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和设计值的偏差(绝对值);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2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Harris评分与传统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组HJC的水平距离差、HJC的垂直距离差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3D打印辅助DDH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髋臼假体安放精准度。
- 舒莉刘敏歌侯晓璐柴浩
-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外展角
- 关节镜下残端保留在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9年
-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残端保留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效果及对关节稳定性和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5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保残组(26例)和保残组(26例),非保残组采用常规关节镜下残端清理重建术式,保残组采用保留残端重建术式,比较2组患者主客观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KT-2000测试)、本体感觉恢复及胫骨、股骨隧道扩张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6、12和24个月的IKDC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KT-2000测试均明显降低(P<0.01),且保残组术后各时段IKDC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及KT-2000测试均优于非保残组(P<0.05,P<0.01);2组患者术后6、12和24个月重现角度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且保残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重现角度均明显低于非保残组(P<0.01)。与术后1个月相比,2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的胫骨和股骨隧道扩张度均明显升高,且保残组术后12个月的骨隧道扩张度明显低于非保残组(P<0.01)。结论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残端术后的运动功能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关节稳定性并降低骨隧道扩张程度,显著促进本体感觉的恢复。
- 舒莉郭晓斐柴浩杨德勇孙荣鑫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稳定性本体感觉
- 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与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对比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对比观察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78例(78膝),男28例(28膝),女50例(50膝),年龄16~26岁。单束重建组40例(40膝),双束重建组38例(38膝)。术后随访记录髌骨再脱位的病例数。复查术后屈膝20°CT测量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进行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4个月,平均12个月,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深静脉血栓、髌骨再次脱位、髌骨骨折情况,分别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手术前后指标,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两组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可以有效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疗效对比两种重建方法无显著差别。
- 孙荣鑫郭英巨啸晨舒莉柴浩姜侃
-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
- 鞘内保残重建术与牵张保残重建术对兔前交叉韧带残端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鞘内保留残端(保残)重建术与牵张保残重建术对兔前交叉韧带(ACL)残端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3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组3只、B组8只、C组16只、D组16只。B组单纯切断双侧ACL,C组切断ACL后给予残端鞘内重建术,D组切断ACL后给予牵张保残重建术,术后3、6周,取其ACL残端标本。A组作为正常对照选两侧后肢正常ACL标本(胫骨端4 mm)。各标本HE染色观察残端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残端内成纤维细胞中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残端内成纤维细胞凋亡。结果术后3、6周,B、C、D组ACL残端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均多于A组(P均<0. 05),B、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术后6周,B、C、D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术后3周减少,但仍高于A组(P <0. 05),B、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术后3、6周,B、C、D组残端成纤维细胞内Ki-67蛋白表达、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残端鞘内重建、牵张保残重建两种术式均未促进兔ACL残端成纤维细胞生长,二者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无差异。
- 舒莉柴浩巨啸晨张磊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残端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
- 一种关节手术固定板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关节手术固定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腔的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左侧与底板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涡轮,所述涡轮的下端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涡轮与蜗杆相互配合,所述丝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
- 凯沙尔·百合提亚尔舒莉杨德勇马强吴萍陈洪涛
- 一种基于骨科护理用助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骨科护理用助行装置包括:底板;两个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所述固定框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一侧贯...
- 吴萍王旭敏舒莉柴浩
- 沉默MAT1基因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与迁移
- 2020年
- 目的探讨沉默MAT1基因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以及对SDF1-CXCR4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qRT-PCR检测人成骨细胞hFOB1.19与骨肉瘤细胞株Saos-2、MG63、U2OS、143B中MAT1 mRNA的表达水平。将对数生长期143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NC)和siRNA-MAT1组(转染siRNA-MAT1),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各组143B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周期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143B细胞中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hFOB1.19细胞比较,骨肉瘤细胞株Saos-2、MG63、U2OS中MAT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143B细胞中MAT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siRNA-MAT1组143B细胞中MAT1 mRNA的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Blank组)和siRNA-NC组明显下降(P<0.01);与Blank组和siRNA-NC组比较,siRNA-MAT1组143B细胞增殖力明显降低,G 1期比例升高而S期比例降低,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沉默FOSL2基因的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143B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机制可能与下调SDF1和CXCR4表达有关。
- 巨啸晨舒莉周玲孙荣鑫
-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迁移
- 一种韧带张力辅助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韧带张力辅助测量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后端上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缸一,所述顶板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顶板的输出...
- 舒莉马强杨德勇吴萍凯沙尔·百合提亚尔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骨科学中的应用与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临床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9月—2020年8月对100名在医院骨科临床实习及出科考试的学生(OSCE组),采取OSCE临床教学和考核方法,统计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并于2018年1月—2019年7月对100名非OSCE临床教学和考核方法学生(常规组)的出科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SCE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SCE临床教学和考核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骨科学的知识,还能较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是骨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 舒莉吴萍胡永胜姜侃
- 关键词:教育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骨科学临床教学
- 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临床效果评价
- 2022年
- 探讨对418例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418例患者,其中男性300例,女性118例。平均年龄73岁(57-93岁),病程平均23.3月(6周-2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身高、体重指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人分为2组:A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共198例)围手术期开展常规预防和护理治疗。B组(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共220例)围手术期护理采用Wells 评分进行进行分组,根据处理流程同时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包括肺栓塞死亡2例),发生率9.09%,B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无致死性肺栓塞病例,发生率3.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ells 评分系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护理人员早期发现,并通过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治疗,对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 吴萍舒莉胡永胜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