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齐飞
- 作品数:20 被引量:78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居群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7
- 2023年
- 以国内14个山桐子居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桐子的9个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有广泛变异,居群间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7%—32.51%,居群内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9%—35.21%。单串果穗重和单串果实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果横径、单果纵径及单果重的变异系数均较小。河南农业大学林木种苗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居群表型变异最丰富,四川省方山村居群最小。山桐子果穗表型性状与果实产量性状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山桐子14个居群分为4个类群,类群Ⅳ中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最为优良,果穗大、单果重,表现出突出的育种优势。(2)山桐子14个居群地土壤pH在5.36—8.49范围内,多数居群土壤为酸性,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低。(3)环境因子中全氮对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影响较大,土壤pH、有效磷含量与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变异,果穗外形对其产量有着显著影响;土壤pH及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山桐子果实表型性状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在生产中或可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及有效磷含量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 冯建刘震蔡齐飞蔡齐飞耿晓东王艳梅周慧娜耿晓东孔德良李明婉李志
- 关键词:山桐子环境因子
- 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生长规律差异性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源2年生山桐子主干顶芽抽枝、侧枝顶芽抽枝、二次分枝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3)6个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的生长量、展叶量、二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多,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苏种源,展叶最少的是河南种源;侧枝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最多,河南种源的展叶量最多,四川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少;在二次分枝方面,贵州种源的生长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四川、湖南,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西种源;四川、江西、湖南种源的二次分枝数量明显高于河南、贵州和江苏种源;不同种源的二次分枝以上主干生长量表现为:贵州种源最多,其次是湖南种源,四川、江苏、江西种源较少,河南种源最少;4)在贵州、江西、江苏3个种源的主干顶芽抽枝伸长过程,四川种源的侧枝顶芽抽枝伸长过程,江西种源的二次分枝粗生长过程中都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不同种源山桐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郑州地区以贵州种源的苗木生长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性。
- 张小雪刘震王新建李志李志蔡齐飞王艳梅耿晓东
- 关键词:山桐子种源生长发育顶芽
- 山桐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筛选出性状优良的山桐子种质资源材料,为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收集的373份山桐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29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及评价,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这373份山桐子种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树高、胸径、枝上高变异系数分别为17.31%、17.62%、29.26%、42.49%、42.37%和5.68%。其性状间变异范围为0.84%~42.49%,其中,叶长/叶宽变异系数最小,胸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胸径、轮生枝条、枝上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长、叶柄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胸径>叶宽>叶柄长>轮生枝条>枝上高>当年生侧枝数。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9个性状可归纳为以下3个主成分,即叶长、胸径、树高,说明山桐子的叶片和株茎性状对品种分类影响较大,三者的累计贡献率达63.37%。聚类分析依据表型特征可将373份种质聚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184份资源,叶形以心形为主,叶色主要为绿色,叶缘为重锯齿,叶基部有绒毛,占总数的49.33%,其他4个类群资源数量较少。【结论】山桐子种质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可筛选出一些优良的特异性状资源,在育种过程中可作为亲本材料。
- 蔡齐飞张敏敏徐自恒王帅许东辉刘震
- 关键词:山桐子种质资源表型变异
- 不同种源山桐子叶绿素荧光特征差异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为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的光能利用效率,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比较,以期为早期选择优良的育种材料提供参考.以山桐子叶片作为试验材料,运用Fluor C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分别测定11个种源的最小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叶绿体光系统II(PSII)潜在活性(Fv/Fo)、稳态非光化学荧光淬灭(NPQ_Lss)和稳态光化学荧光淬灭(q P_Lss)等参数.在11个不同种源山桐子中,东京种源的光能利用率高,热耗散能力低,光合能力强;赣州种源具有相对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光合潜能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张家界种源的电子传递能力强,光合效率高;整体而言,东京、赣州、张家界种源的山桐子各项荧光参数数据较其他种源突出,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和PSII潜在活性.综上所述,可以将它们作为山桐子高光效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在发展经济林建设时更适合采用东京、张家界种源山桐子;在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时,更适合采用赣州种源山桐子.
- 蔡齐飞王帅徐自恒宋雨刘震
- 关键词:山桐子种源叶绿素荧光
- 基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旅游模式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林业扶贫主要树种。以油茶观赏价值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油茶产业新型模式,对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阐述了油茶种植历史、自然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从油茶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旅游业发展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油茶的经济、生态和观赏价值,以及旅游业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的机遇和经济效益;提出了旅游开发中应遵循的生态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性和特色化原则,以及“自然+人文”、体验式农业休闲、农业科普等旅游模式;阐明了政府为“策划者”、企业为“掌舵者”、农户为“水手”的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同时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掘传统油茶文化、加强产业宣传、创新营销战略、落实政府鼓励政策等建议。通过分析、研究,以期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薛晓焱刘震王艳梅耿晓东蔡齐飞李志
- 关键词:油茶木本油料旅游模式林业扶贫
- 不同种源山桐子光合特性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为了研究山桐子不同种源的光合特性,以张家界、成都、广元和东京4个种源山桐子为研究对象,利用LCpro-SD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分析不同种源不同月份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 2摩尔分数(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变化、光响应曲线、CO 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张家界种源在6月的Pn值最高,为12.66μmol·m-2·s-1,广元种源5月Pn值最高,为9.41μmol·m-2·s-1,东京和成都种源7月的Pn值最高,分别为9.36和12.65μmol·m-2·s-1,4个种源Pn均在10月最低。4个种源山桐子的光饱和点(LSP)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LSP为939.26~1464.23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11.38~87.76μmol·m-2·s-1,张家界种源对光的适应范围最广,东京种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最高。4个种源山桐子的CO 2饱和点为1385.36~1527.29μmol·m-2·s-1,CO 2补偿点为19.12~146.42μmol·m-2·s-1,4个种源山桐子利用低摩尔分数CO 2的能力均相对较差,而利用高摩尔分数CO 2的能力相对较强。不同种源不同时间的光合特性可以为种源选择和栽培管理方式提供参考。
- 徐自恒房丽莎刘震李志蔡齐飞耿晓东翟雯婧王炳焱詹志伟王艳梅
- 关键词:山桐子光合日变化种源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
- 河南省山桐子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为了促进河南省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产业发展,分析了河南省山桐子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河南省拥有政策支持、环境适宜、科研基础良好、群众需求巨大等山桐子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指出了市场认知度不高、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山桐子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较弱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扩大山桐子经营规模、提高民众及市场认知度等发展对策,为山桐子产业及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 薛晓焱刘震王艳梅耿晓东蔡齐飞李志
- 关键词:山桐子
- 截干对泡桐根冠协同生长及平茬接干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验证截干促进树冠生长,利于根系生长,进而实现平茬接干最大化,并探寻实现平茬接干最大化与最佳截干高度,为优化传统的平茬接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 a生白花泡桐C23为试验材料,设置剪梢、1/3截干、2/3截干处理和对照(CK,不截干),当年观测树干地径、侧枝数量、侧枝长度和粗度、叶片数、光合速率、根系生长和分布等指标,翌年进行平茬接干,连续2 a观测树高、地径。【结果】截干处理能促进侧枝伸长和增粗生长,2/3截干处理的侧枝长度和粗度显著高于1/3截干、剪梢和对照(P<0.05)。截干处理不仅能提高光合效率,使地上生物量增大,2/3截干处理的生物量是对照的2.28倍。而且使侧根根系数量增多,其中,2/3截干处理的垂直分布分根数量尤其二、三级侧根的数量及距根茎水平范围内0~40 cm土层的二级侧根、20~60 cm土层内的三级侧根数量约为对照的2倍。截干后根系总生物量、根冠比指标随着截干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2/3截干>1/3截干>剪梢>对照。截干后再平茬结果表明,2/3截干处理的树高和地径显著大于对照,平茬当年树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5和1.2倍,平茬后第2年为1.3和1.1倍。【结论】2/3截干促进泡桐侧芽萌发抽枝成冠,扩大树冠,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根系生长,吸收根数量增加,根冠比增大,扩大了根碳储量,使翌年平茬接干达到最大化。
- 耿晓东陈叙仲蔡齐飞蔡齐飞李志王艳梅刘震
- 关键词:白花泡桐截干
- 不同分布区山桐子ISSR遗传差异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以江西赣州、南昌、九江,贵州贵阳、遵义,湖南张家界,浙江临安,湖北宜昌,四川成都、广元、重庆,河南洛阳12个分布区的山桐子叶片为材料,对山桐子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用选出的10个引物对12个分布区共110个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92条重复性高、清晰的条带,扩增片段相对分子质量为200~2 500,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位点为9.2个,各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为6~11条,其中多态性位点85个,多态性比率为87.5%~100%,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2.91%;(2)12个分布区山桐子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指数(I)所表现的山桐子12个分布区种群遗传多样性规律一致,其顺序依次为:广元〉重庆〉赣州〉成都〉张家界〉宜昌〉遵义〉九江〉洛阳〉贵阳〉临安〉南昌;(3)山桐子分布区间与分布区内都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P〈0.001),且主要在分布区内,占变异成分的78.01%,基因流Nm为0.8521,Nm〈1;(4)不同分布区之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723 6~0.980 6,UPGMA聚类显示,当相似系数为0.868时,可聚为3类,九江为1类,赣州为1类,其余10个分布区为1类,进行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分析,显著水平P〉0.05.
- 王艳梅李非蔡齐飞代莉黄帅马天晓刘震
- 关键词:山桐子ISSR
- 不同密度下2年生与3年生山桐子苗木质量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探究不同密度下山桐子苗木生长质量的差异,本研究以济源种源山桐子为试验材料,先在穴盘中播种,再按30×20 cm(密度1)、10×20 cm(密度2)、4×20 cm(密度3)3种株行距进行移栽。采用标准行法调查不同密度下2年生与3年生山桐子苗木的质量生长状况。2年生密度1的地径、根幅和主根长度均最大,分别为12.92 mm、47.85cm和27.25 cm,且显著高于密度2和密度3。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对苗木进行分级,得出2年生Ⅰ级苗的标准为苗高>80.83 cm、地径>8.71 mm,且在3个密度中Ⅰ级苗所占比例最大的密度为密度1,占比50.4%,合格苗占比80.8%;3年生密度1的地径、根幅、主根长度和Ⅰ级侧根数均最大,分别为11.73 mm、51.94 cm、34.05 cm和9.00,且显著高于密度2和密度3。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法得出3年生Ⅰ级苗的标准为苗高>91.56 cm、地径>10.93 mm,且在3个密度中Ⅰ级苗所占比例最大的密度为密度1,占比54.5%,合格苗占比95.4%。苗木各生长指标之间以及栽植密度与生长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且栽植密度与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根据苗高和地径两个形态指标,以及将Ⅰ、Ⅱ级苗视为合格苗,其占比之和大于等于80%的密度为较适宜的栽植密度,得出2年生与3年生优质苗木所占比最高的密度均为密度1,且由于密度1密度过小,种间竞争也较小,因此株数保存率最高,为91.7%。综合评定,2年生与3年生山桐子苗木较为合理的栽植密度均为密度1(30×20 cm)。
- 田凯欣乔明奎张梦醒靳超李鹏程刘震李志蔡齐飞耿晓东王艳梅
- 关键词:山桐子苗木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