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文瑞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牦牛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化合物
  • 1篇雪花
  • 1篇源性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性
  • 1篇牛肝
  • 1篇牛种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温度
  • 1篇相色谱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骨汤
  • 1篇肝脏

机构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绿润食品...

作者

  • 4篇余群力
  • 4篇郭文瑞
  • 2篇李永鹏
  • 2篇韩玲
  • 1篇张玉斌
  • 1篇郭兆斌
  • 1篇高娜
  • 1篇王军
  • 1篇邓丽娟
  • 1篇杨濯羽
  • 1篇刘玲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冷却去油工艺对牦牛骨汤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冷却去油工艺对牦牛骨汤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本实验选取成年牦牛骨制备骨汤,根据有无去油工艺分为:普通牛骨汤和冷却去油牛骨汤,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测定。结果发现,冷却去油工艺使牛骨汤中的醛类和酯类物质分别减少了34.78%和16.65%,而酮类和烃类物质分别增加了33.37%和17.93%。来自于脂肪氧化产物的己醛、庚醛和辛醛分别显著减少了1.28%、7.44%、5.81%(p<0.05),而来自于美拉德反应产物的苯并噻唑极显著减少了1.01%(p<0.01)。经去油工艺的牛骨汤新检出1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癸烷和2,3-庚二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85%和2.21%。结果表明,冷却去油工艺可以影响牦牛骨汤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能使部分挥发性化合物被GC-MS检出。
郭文瑞李永鹏王军杨濯羽余群力杨勤
关键词:挥发性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
不同温度下内源性V_E对牛脂肪储藏期间氧化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内源性V E对牛脂肪储藏期间氧化状态的影响,本实验选取8头西门塔尔牛进行屠宰,取肾周脂肪,在-18、0、20℃条件下储藏,测定其内源性V E含量、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底物值(TBARS)。结果发现,牛脂肪在经过120h的有氧储藏后,其20℃下的POV和TBARS值的增加量最高,是0℃储藏时增加量的1.20倍和1.65倍,是-18℃的1.84倍和1.94倍;与氧化状态变化相应的是,内源性V E在20℃下的残留率仅为21%,分别比0℃和-18℃储藏下低62.5%和70.4%。而经相关性分析也发现,内源性V E含量与POV及TBARS均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在-0.920^-0.997和-0.946^-0.983之间。结果表明,低温可以延缓牛脂肪在储藏期间的POV和TBArs上升过程,这与其内源性V E的显著负相关性有密切关系。
刘玲李永鹏余群力韩玲郭文瑞邓丽娟韩广星于春起
关键词:温度
牦牛背最长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提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牦牛背最长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本实验以牦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以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以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为响应值,对磷酸盐缓冲液、Tris-HCl和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3种提取液的pH值、浓度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提取液的pH值>料液比>浓度;最佳提取参数为磷酸盐缓冲液pH 7.22、料液比1∶2.25(m/V)、浓度2.12 mmol/L在此条件下酶活力为73.92 U/L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6说明本实验所建立的模型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高娜张玉斌韩玲保善科郭文瑞余群力
关键词: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响应面法
不同牛种肝脏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试验旨在研究我国不同牛种牛肝脏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选取甘南牦牛肝、雪花牛[(秦川牛♀×安格斯牛♂)F1代♀×日本和牛♂]肝和当地西×秦杂交牛(秦川牛♀×西门塔尔牛♂)肝为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牛肝共检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烃类、酮类、醛类、醇类、酯类、芳香类物质和杂环类物质;牦牛肝和雪花牛肝样品中分别检出31种和38种挥发性化合物,2种牛肝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相似,但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醛类和烃类为牦牛肝和雪花牛肝的主体挥发性化合物。
郭兆斌郭文瑞曹晖张文华余群力
关键词:牛肝牦牛挥发性化合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