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指标、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性指标、凝血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ACS患者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60例。治疗1组给予氯吡格雷疗程3个月,治疗2组为6个月。观察12个月时两组血小板活性指标血栓烷(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酶原(FIB)、D-二聚体(DDI)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 12个月时,两组除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DDI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组炎症指标IL-6、IL-8、hs-CRP、TNF-α及血小板活性指标TXB2、GMP-140、PAC-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1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应用6个月较应用3个月对血小板活性及炎症反应的抑制更明显,更有益于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而使患者获益。
- 郎明健王越李志陈娇何培根周心涛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血小板活性炎症因子
-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iR-126的作用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微小RNA(miR)-126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部分:心肌细胞H9C2分6组,建立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SI/R)损伤模型,并分别转染miR-126mimic和miR-126inhibitor。qRT-PCR检测心肌细胞miR-126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及其裂解片段的蛋白表达。体内部分:雌性Wistar健康大鼠分5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并分别转染含有GFP的空病毒、miR-126mimic以及miR-126inhibitor的慢病毒。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TUNEL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H9C2SI/R后miR-126表达(0.32±0.02)明显降低(P=0.000)、细胞凋亡率(3.8±0.6)明显上升(P=0.000);与SI/R相比,采用miR-126mimic上调miR-126表达后细胞凋亡率(5.3±0.8)明显增加(P=0.007),caspase-3表达(0.450±0.003)明显降低(P=0.000),而采用miR-126inhibitor下调miR-126表达后细胞凋亡率(2.9±0.5)明显降低(P=0.000),caspase-3表达(1.80±0.03)明显升高(P=0.002)。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和I/R+GFP组心肌梗死范围[(59.4±2.5),(60.2±2.8)]明显增加(P=0.000,P=0.000),而与I/R组相比,I/R+miR-126mimic组心肌梗死范围(69.0±2.4)明显增加(P=0.013),而I/R+miR-126inhibitor组心肌梗死范围(39.5±2.5)明显降低(P=0.000);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和I/R+GFP组心肌细胞凋亡率[(33.4±1.7),(33.7±1.8)]明显升高(P=0.000,P=0.000);而与I/R组相比,I/R+miR-126mimic组心肌细胞凋亡率(42.2±2.3)明显增加(P=0.003),而I/R+miR-126inhibito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25.5±1.5)明显降低(P=0.000)。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起miR-126表达降低,而上调miR-126表达会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相反抑制miR-126表达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
- 郎明健王越李志陈娇何培根
- 关键词:MIR-12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筛选影响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特异性死亡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选择2010—2015年诊断为HER-2阳性浸润性导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Kaplan-Meier分析和竞争风险模型计算的肿瘤特异性病死率的差异。采用竞争风险模型识别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正曲线对模型的效率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31282例HER-2阳性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病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按7∶3比例分为建模组(21897例)和测试组(9385例),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Kaplan-Meier生存分析相比,竞争风险模型计算出的肿瘤特异性病死率较低。年龄、种族、婚姻、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手术方式、化疗、第一原发恶性肿瘤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是HER-2乳腺癌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和测试组预测列线图的C-index分别为0.789和0.797。在建模组中预测肿瘤特异性死亡的1、3、5年AUC值分别为0.774、0.810、0.787,测试组中为0.776、0.814、0.793。校正曲线证实列线图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利用竞争风险模型构建的HER-2阳性乳腺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对临床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华张华李志袁杰赵菁赵菁康骅
- 关键词: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