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肺癌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源性
  • 1篇治疗及预后
  • 1篇生存期
  • 1篇生殖
  • 1篇生殖细胞
  • 1篇生殖细胞瘤
  • 1篇生殖细胞肿瘤
  • 1篇酸酶
  • 1篇前肽
  • 1篇肿瘤
  • 1篇纵隔
  • 1篇晚期
  • 1篇晚期肺癌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细胞肿瘤
  • 1篇联合化疗

机构

  • 3篇自贡市第四人...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刘美
  • 3篇尤玮
  • 2篇高扬
  • 1篇缪继东
  • 1篇郭开峰

传媒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肿瘤药学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对70岁高龄晚期肺癌生存期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对70岁高龄晚期肺癌生存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晚期肺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多西他赛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期间两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并对随访2年结果行生存分析。结果观察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便秘及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70岁以上高龄晚期肺癌,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减少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郑成丽缪继东郭开峰尤玮刘美周辉
关键词:埃克替尼靶向治疗高龄晚期肺癌
肺癌骨转移患者化疗前后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化疗前后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92例作为肺癌骨转移组,均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治疗,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单纯肺癌无骨转移患者110例作为肺癌组,检测肺癌骨转移组患者化疗前后和肺癌组血清BALP、PINP、β-CTX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肺癌骨转移组化疗前BALP、PⅠNP、β-CTX、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cytokeratin 19f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显著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肺癌骨转移组骨转移数目≤3个的患者BALP、PINP、β-CTX、CYFRA21-1、CEA水平显著低于>3个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肺癌骨转移组化疗后BALP、PINP、β-CTX、CYFRA21-1、CAE水平低于化疗前,且化疗有效组低于化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BALP、PINP、β-CTX及肿瘤标志物与肺癌骨转移、骨转移数目有关,且可用于化疗效果评估中。
刘美尤玮郑成丽高扬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氨基末端肽
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45例,均采用胸根治性切除肿瘤术及姑息性切除肿瘤术治疗,并采用如下化疗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长春花碱(VIP)、顺铂+异环磷酰胺+紫杉醇(TIP)、顺铂+足叶乙苷+博来霉素(PEB)。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临床疗效及随访2年的生存率、复发率)情况。结果 (1)45例患者中男32例,女1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憋气、气促、胸闷、胸痛、咳嗽、发热等;病理分型:精原细胞瘤23例、卵黄囊瘤14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8例。(2)治疗方案有放疗、化疗、手术及联合治疗。1例患者单纯采用放疗治疗,治疗1个周期后患者肿瘤扩散而放弃治疗,出院后20 d死亡。3例患者采用VIP治疗1个周期,其中1例病变局限于纵隔,2例病变进展,3例患者于3个月内死亡。5例患者单纯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例病变局限于纵隔,1例病情稳定,2例病变进展,5例患者于5个月内死亡。36例患者采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18例采用VIP化疗,12例采用TIP化疗,6例采用PEB化疗。(3)3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5例,进展2例。随访2年,患者生存率为73.3%(33/45),复发率为45.4%(15/33)。结论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憋气、气促、胸闷、胸痛、咳嗽、发热等,主要为精原细胞瘤、卵黄囊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联合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和预后。
刘美尤玮郑成丽高扬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病理学特征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