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非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山桐子
  • 2篇休眠
  • 1篇休眠解除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激素
  • 1篇种源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种子萌发过程
  • 1篇种子休眠
  • 1篇种子休眠解除
  • 1篇萌发
  • 1篇萌发过程
  • 1篇发芽
  • 1篇发芽率
  • 1篇发芽势
  • 1篇ISSR

机构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作者

  • 3篇王艳梅
  • 3篇刘震
  • 3篇李非
  • 2篇代莉
  • 1篇马天晓
  • 1篇黄帅
  • 1篇王海洋
  • 1篇姚兵
  • 1篇蔡齐飞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休眠解除后山桐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低温解除休眠处理后,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及与种子萌发的关系,为明确山桐子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济源种源山桐子种子进行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1)25℃恒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萌发率均低于10%;15℃/25℃变温条件下,没有经历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发芽率仅为33%~37%,随着5℃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升高,60天低温处理的济源山桐子种子发芽率可达98.0%。2)15℃/25℃变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内源激素IAA、GA_3、ZR含量均明显高于25℃恒温,而ABA含量正好相反,(IAA+GA_3+ZR)/ABA或GA_3/ABA比值变大。3)在变温条件下,没有低温处理的山桐子萌发过程中IAA与AB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GA_3与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经过5℃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只有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IAA、GA_3、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差别是峰值出现时间不同。4)不同低温处理时间,(IAA+GA_3+ZR)/ABA与GA_3/ABA的比值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达到3.8±0.2,2.0±0.1,但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0、20、40和60天的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0、12、12天或8天、8天。5)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山桐子种子发芽率虽与单一内源激素没有相关性,但与(IAA+GA_3+ZR)/ABA与GA_3/ABA比值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济源山桐子种子具有明显的冬休眠特征,在变温条件下经历不同时间5℃低温解除休眠后的济源山桐子在萌发过程中(IAA+GA_3+ZR)/ABA以及GA_3/ABA比值升高达到峰值的时间越早发芽率越高,当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到8天时,发芽率最大。低温解除休眠的作用是使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及早达到内源激素的平衡态。
王艳梅姚兵刘伟伟王丽君颜慧萍李非刘震
关键词:山桐子休眠解除萌发内源激素
不同低温处理对12个种源山桐子种子休眠解除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探讨不同低温对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休眠的解除效果,以12 个种源山桐子种子为材料,在5 ℃、10 ℃、12 ℃、15 ℃分别处理0 d、20 d、40 d、60 d,并在15/25 ℃条件下观测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发芽率增加了5.38 %-35.41 %,增幅为8.26 %-114.18 %;发芽势增加了7 %-48.96 %,增幅为37.49 %-276.19 %.不同种源最合适的低温处理温度和低温处理时间不同,最适低温处理温度大致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10 ℃的低温对大部分种源的休眠解除效果较好,20 d的低温处理即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在较高的温度下,过长时间的低温处理会抑制种子的萌发,15 ℃的低温处理会延长山桐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在低温处理60 d 时,15 ℃的低温处理甚至导致了临安种源种子不发芽的情况.
王艳梅王海洋代莉李非刘震
关键词:山桐子发芽率发芽势休眠
不同分布区山桐子ISSR遗传差异性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以江西赣州、南昌、九江,贵州贵阳、遵义,湖南张家界,浙江临安,湖北宜昌,四川成都、广元、重庆,河南洛阳12个分布区的山桐子叶片为材料,对山桐子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用选出的10个引物对12个分布区共110个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92条重复性高、清晰的条带,扩增片段相对分子质量为200~2 500,平均每个引物扩增位点为9.2个,各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为6~11条,其中多态性位点85个,多态性比率为87.5%~100%,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2.91%;(2)12个分布区山桐子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指数(I)所表现的山桐子12个分布区种群遗传多样性规律一致,其顺序依次为:广元〉重庆〉赣州〉成都〉张家界〉宜昌〉遵义〉九江〉洛阳〉贵阳〉临安〉南昌;(3)山桐子分布区间与分布区内都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P〈0.001),且主要在分布区内,占变异成分的78.01%,基因流Nm为0.8521,Nm〈1;(4)不同分布区之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723 6~0.980 6,UPGMA聚类显示,当相似系数为0.868时,可聚为3类,九江为1类,赣州为1类,其余10个分布区为1类,进行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分析,显著水平P〉0.05.
王艳梅李非蔡齐飞代莉黄帅马天晓刘震
关键词:山桐子I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