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文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以汉江流域为例,盘点了跨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思路.讨论指出,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研究重点是加强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协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投融资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及公共监督机制等.
- 李启文张中旺常国瑞
- 关键词: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
- 巫山黄土形成的地貌环境
- 张玉芬李长安孙习林邵磊李启文熊德强
- 贵州思南石林资源特征及成景机制探讨被引量:3
- 2013年
- 贵州思南石林目前正建设成为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长坝石林景区.本文通过石林的形态特征对比研究及区域地质环境的调查,分析了石林的景观资源特征,并探讨了石林的形成条件和发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思南石林属溶洼边坡型石林,石林形态多样、个体高大且象形景观众多,加之石林生态环境良好,风光秀美,具有较高的观赏、科研和科普及开发价值.(2)思南石林以质纯层厚的下二叠统深色泥晶灰岩为主,并处于南东—北西构造应力带上,利于较高大石林的形成和保存;地貌上,石林发育在喀斯特单面山与溶蚀洼地之间的斜坡上,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动力条件导致石林形态和分布的差异;气候上,思南地区自新第三纪以来以热带、亚热带温湿气候为主,为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外营力条件;此外,来自碎屑岩区的外源水侵蚀和下伏碎屑岩的隔水顶托作用为大面积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水环境条件.(3)石林形成过程可归纳为海侵沉积、抬升剥蚀、构造变形、土下溶蚀和地表塑造5个阶段;其中地表塑造阶段是石林的成景时期,依据有关侵蚀数据计算得出石林成景时代约为30.04~45.06 ka,即晚更新世中晚期.
- 王硕李启文曾克峰刘超
- 关键词:资源特征
- 三峡巫山黄土Sr-Nd同位素组成与物源示踪被引量:7
- 2020年
- 巫山黄土作为中国南方黄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该区的物源将为破译这一宝贵沉积记录提供重要的环境信息.对巫山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和Sr-Nd同位素分析,并与黄土高原同期黄土及近源的河流沉积物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巫山黄土的87Sr/86Sr值变化范围为0.717411~0.719163,平均值为0.717998,与黄土高原末次冰期黄土的87Sr/86Sr值(变化范围为0.718235~0.719673,平均值为0.718623)几乎一致;巫山黄土εNd(0)值在-10.1^-11.7之间,平均值为-11.4,明显与长江上游现代河漫滩沉积物εNd(0)值(-5.9^-7.2)差别较大,而与黄土高原黄土εNd(0)值(-9.2^-11.3)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巫山黄土的粉尘主要为北方输入,与黄土高原黄土同源.据此认为,巫山黄土的形成并不是因为冰期导致三峡地区干旱河滩干涸暴露而引发粉尘近源堆积,这与近年来长江下游下蜀黄土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 张玉芬李长安李启文贾明明李亚伟
- 关键词:SR-ND同位素黄土高原物源示踪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