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损伤识别
  • 3篇钢管
  • 3篇钢管焊接
  • 2篇遗传算法
  • 2篇柔度
  • 2篇柔度曲率
  • 2篇量子遗传
  • 2篇量子遗传算法
  • 2篇模态
  • 2篇模态柔度曲率...
  • 2篇模型修正
  • 2篇结构损伤识别
  • 1篇信赖域
  • 1篇信息融合
  • 1篇振动与波
  • 1篇证据理论
  • 1篇损伤识别方法
  • 1篇弯管
  • 1篇D-S
  • 1篇D-S证据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王天辉
  • 6篇张瑞刚
  • 4篇李永军
  • 4篇郭利
  • 2篇马立元
  • 2篇李世龙

传媒

  • 2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运用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进行结构损伤识别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振动得到的模态参数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是当前结构损伤识别领域中采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之一。文中引入量子遗传算法处理模态参数,为了让量子遗传算法更适用于复杂结构的损伤识别,还提出了改进的动态策略调整量子门旋转角,并应用于某框架结构的损伤识别。在识别过程中,以结构损伤前后柔度矩阵差的1范数为基础建立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判断框架结构的损伤发生、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张瑞刚郭利王天辉李永军
关键词:振动与波量子遗传算法损伤识别
基于模态柔度曲率差的弯管结构损伤识别被引量:7
2013年
为对弯管结构进行无损检测,结合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具有不同位置和程度的损伤弯管结构进行研究,计算和分析其模态柔度曲率差,探讨模态分析方法在弯管结构损伤检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弯管结构的模态柔度具有方向性,弯管所在平面x,y方向柔度求解的模态柔度曲率差不能对弯管进行损伤识别;垂直弯管所在平面z方向柔度不仅可以对弯管进行单处、多处的损伤定位,而且可以对同一位置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郭利张瑞刚李永军王天辉
关键词:弯管损伤识别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钢管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从发射台骨架试验模型获取的模态参数,选择识别结果中精度较好的模态频率作为模型修正的基准频率。通过对待修正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运用ANSYS和MATLAB软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以实测模态和计算模态之间的误差建立一个带约束边界的非线性最小二乘目标函数,将损伤识别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引入量子遗传算法处理模态参数,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为了让量子遗传算法更适用于结构工程损伤识别领域,提出了改进的动态策略调整量子门旋转角。以有限元模型焊接结点单元组弹性模量的降低模拟焊缝损伤,并假定了损伤工况,对发射台骨架模型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表明:该损伤识别方法识别效果较为理想,为解决这种复杂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天辉马立元李世龙张瑞刚
关键词:损伤识别模型修正量子遗传
一种钢管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方法
2013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修正的钢管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方法。利用从发射台骨架试验模型获取的模态参数,选择识别结果中精度较好的模态参数作为模型修正的基准参数。提出基于柔度的最小二乘目标函数,极小化结构实测模态柔度与分析模态柔度之间的误差,将损伤识别问题转化为二次优化问题,并采用信赖域方法求解该问题。以有限元模型焊接结点单元组弹性模量的降低模拟焊缝损伤,并假定两种损伤工况,通过对发射台骨架模型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识别效果较为理想,为解决这种复杂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天辉马立元李世龙张瑞刚
关键词:模型修正信赖域损伤识别
弯管结构模态柔度曲率差法损伤识别被引量:1
2012年
对弯管结构进行损伤识别,采用模态柔度比结构的频率或位移模态更灵敏,且模态柔度仅需结构的低阶频率和振型就可准确地计算。采用有限元方法,以一弯管为仿真算例,以结构模型的单元刚度的下降来模拟损伤。结果表明:弯管结构的模态柔度具有方向性,弯管所在平面x、y方向柔度求解的模态柔度曲率差不能对弯管进行频率损伤识别,垂直弯管所在平面z方向柔度不仅可以对弯管进行单处、多处的损伤定位,而且可以对同一位置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郭利张瑞刚李永军王天辉
关键词:模态柔度曲率差
运用改进的D-S进行钢管焊接结构损伤识别
2013年
为了有效利用结构健康诊断中的多源不确定数据,提高损伤识别的准确率,通过改进D-S证据理论(Dempster提出由Shafer完善形成的一种推理理论)中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和组合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和熵权理论处理信息源的基本概率赋值问题,利用改进的D-S组合规则处理信息源间的相关、冲突问题。通过钢管焊接结构的试验研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优于传统的D-S损伤识别方法;相对于单一损伤信息的损伤识别而言,基于多源损伤信息能够有效降低损伤误判的可能性,获得更准确的损伤识别结果。
张瑞刚郭利王天辉李永军
关键词:信息融合损伤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