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汉林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锰钢
  • 1篇服役
  • 1篇高锰
  • 1篇高锰钢
  • 1篇场分析

机构

  • 1篇燕山大学

作者

  • 1篇张福成
  • 1篇钱立和
  • 1篇马鹏辉
  • 1篇刘帅
  • 1篇张汉林

传媒

  • 1篇铁道学报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服役加工硬化后高锰钢辙叉心轨应力/应变场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建立由铁路辙叉和列车车轮组成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高锰钢辙叉心轨的应力/应变场。文中考虑辙叉心轨在顶宽50mm处的两种服役状态——服役前期未发生加工硬化和服役后期发生加工硬化,分析加工硬化对心轨应力/应变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对服役加工硬化的情况,考虑到距离工作表面不同深度处辙叉材料性能的不同,将心轨局部模型分层,并设置各层的材料性能;对未发生加工硬化的情况,为模型设置均匀的材料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服役状态下辙叉心轨的von Mises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均随深度的增加先快速增大,然后逐渐减小;与服役初期相比,服役后期心轨的最大等效应力增大约23%,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则降低约40%;塑性变形区域也明显减小,这是由于心轨在服役加工硬化后屈服强度已大幅提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服役后期的加工硬化起着抑制心轨顶面塌陷和飞边形成的作用。此外,与未加工硬化心轨相比,加工硬化后心轨的最大等效应变与工作表面的距离由0.8mm增大到了1.5mm,这表明易产生裂纹的位置有远离心轨表面的趋势。
马鹏辉钱立和张汉林刘帅张福成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