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双定位像结合DoseRight技术降低外伤儿童胸腹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采用正侧位定位像结合DoseRight技术进一步降低外伤儿童胸腹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搜集行胸腹部CT检查的0~16岁外伤患儿207例,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胸腹部正侧位定位像定位扫描,对照组只采用正位定位像定位扫描,两组患儿均采用DoseRight技术。记录患儿的CTDIVOL及DLP并对比分析,然后对胸腹部CT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实验组患儿胸部及腹部平均DLP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2.8%和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5.9;P﹤0.05)。右侧胸大肌处实验组SD值高于对照组而S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4.96;P﹤0.01);第5腰椎椎旁肌肉区SD值高于对照组而S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3.86;P﹤0.01);其余兴趣区在SD及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胸腹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定位像结合DoseRight技术能够降低外伤儿童胸腹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边传振李倩张见王颖刘杰
- 关键词:胸腹部外伤
- 双上肢垫高体位在儿童气道异物CT检查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通过改变CT检查气道异物的儿童双上肢的摆放体位,来明确双上肢和颈胸椎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分析行气道CT检查的1~48月患儿103例,CT检查时根据双上肢摆放位置按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A、B、C 3组,A组34例,B组36例,C组33例。A组患儿双上肢上举置于颈椎两侧,B组患儿双上肢置于胸椎两侧,C组患儿双上肢用海绵垫抬高约45°置于胸部两侧。采用荷兰飞利浦128iCT进行数据采集,记录3组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所得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颈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B组(4.33±0.72)和C组(4.19±0.63)均优于A组(3.71±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2.61,P<0.05);胸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4.21±0.47)优于B组(3.71±0.39)和C组(3.92±0.42),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71、-2.08,P<0.05);DLP间的差异,B组(57.7±6.8)mGy·cm高于A组(51.6±7.6)mGy·cm和C组(51.3±6.3)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儿童气道异物CT检查时,将双上肢抬高45°置于胸部两侧,会改善气道CT检查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 边传振张见王颖刘杰杨明
- 关键词:气道异物上肢
- 儿童肺部CT定位像精准扫描策略
- 2020年
- 目的为儿童肺部CT定位像扫描确定精准扫描方案。方法回顾分析618例儿童肺部CT图像,将其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记录所有患儿年龄M(月)和身高H(cm),并测量实际肺野范围(cm)(以第七颈椎下缘至肺底的范围作为实际肺野)。利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肺野范围与年龄和身高的关系,获得关系方程。另随机选取男女各50例,根据线性方程计算的范围进行CT定位像扫描,并与实际肺野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标准。结果肺野范围(Y)与身高(H)及年龄(M)的回归方程为,男性:Y=0.087H+0.056M+3.4;女性:Y=0.088H+0.045M+3.1。回归方程所得精准扫描肺野范围与实际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部扫描时,根据年龄、身高可精准确定定位像扫描范围,有效规避常规经验扫描的误差,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 刘杰王颖边传振刘鹏
- 关键词:儿童
- 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结节性硬化患儿颅内病变的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结节性硬化患儿颅内病变性质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或活检明确诊断为结节性硬化同时术前行MRI检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8个月~17岁。依据病理结果分析对应病变的MRI影像表现,并测量各病变在DWI序列中的ADC值,探讨ADC值在颅内不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32例患者中,24例出现室管膜下多发结节(75.0%),室管膜下结节多呈稍短T1WI稍长T2WI信号,边界清晰,部分呈等信号,DWI序列可见部分结节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室管膜下结节往往大小不一,部分凸向侧脑室内,导致侧脑室积水、扩张。另外有14例患者出现皮层或皮层下结节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界常常欠清,T2WIFLAIR序列大部分呈高信号,DWI序列可呈高信号。共计取得术后或活检病理结果的病理总数为76个,其中为星形细胞胶质瘤的病灶有24个(31.58%),单纯室管膜下结节有51个(67.11%),其它病变1个(1.32%)。对各病变测量ADC值后发现:星形胶质瘤病灶的ADC值约为(56.78±8.38)×10^-6mm^-2/s,而单纯室管膜下结节的ADC值约为(87.49±7.94)×10^-6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P=0.012<0.05)。结论 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能够有效的在术前鉴别结节性硬化患者颅内病变性质,其中胶质瘤病变的ADC值要显著低于单纯室管膜下结节。
- 雷娟刘杰
-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指标比较及扫描前剂量预算回归模型的建立
- 2024年
- 目的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与基于水当量直径(DW)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_(DW))在辐射剂量衡量上的差异,分析CTDI_(VOL)、SSDE_(DW)、剂量长度乘积(DLP)与儿童年龄(Age)、胸围(CC)的相关性,建立快速计算CTDI_(VOL)、SSDE_(DW)、DLP的回归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我院748例儿童胸部影像学资料,根据年龄分为<5岁、5~≤10岁及10~≤15岁3个年龄组。手动测量最中间横断面图像的兴趣区面积(A_(ROI))及CT值(CT_(ROI)),计算基于DW的SSDE_(DW),使用t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CTDI_(VOL)与SSDE_(DW)间差异。Pearson分析CTDI_(VOL)、SSDE_(DW)、DLP与Age、CC间相关性,建立基于Age、CC计算CTDI_(VOL)、SSDE_(DW)、DLP的回归模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CTDI_(VOL)为(3.05±0.72)mGy;SSDE_(DW)为(5.69±0.87)mGy;CTDI_(VOL)较SSDE_(DW)低46.40%,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5,P<0.001)。基于Age的回归模型:CTDI_(VOL):y=1.78exp(0.06 x)(x=Age,R^(2)=0.64);SSDE_(DW):y=4.16exp(0.03 x)(x=Age,R^(2)=0.51);DLP:y=40.10exp(0.09 x)(x=Age,R^(2)=0.81);基于CC的回归模型:CTDI_(VOL):y=-0.76+0.06x(x=CC,R^(2)=0.84);SSDE_(DW):y=0.06x+1.99(x=CC,R^(2)=0.55);DLP:y=-84.26+2.96x(x=CC,R^(2)=0.81)。基于变量Age、CC计算CTDI_(VOL)其误差分别为(0.13±0.10)、(0.09±0.06);基于变量Age、CC计算SSDE_(DW)其误差分别为(0.10±0.06)、(0.09±0.07);基于变量Age、CC计算DLP其误差分别为(0.13±0.09)、(0.13±0.10);基于CC计算的辐射剂量指标其误差值较Age小。结论在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衡量上,CTDI_(VOL)较SSDE_(DW)低估其辐射剂量,使用SSDE_(DW)更为精确;使用年龄、胸围作为水当量直径的替代指征来预计算患儿的辐射剂量指标,可以在检查前快速预算其辐射,对于辐射剂量更好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 张见刘杰张朋张晓军
- 关键词:儿童胸部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 剂量指数在婴幼儿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剂量指数(DRI)在降低婴幼儿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的作用及最适合腹部的iDose^(4)算法权重。方法搜集行腹部CT扫描的1~12个月、13~24个月和25~36个月患儿,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128iCT行数据采集,管电压100 kV,DoseRight技术,对临床预实验组预设6个不同的DRI进行扫描,然后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得到DRI临界值,采用DRI临界值扫描条件对临床实验组进行扫描,并依据iDose^(4)算法的不同权重,重建出6组图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临床预实验组1~12个月患儿DRI为9~13时,13~24个月患儿DRI为10~13时,25~36个月患儿DRI为11~13时,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1~12个月患儿,13~24个月患儿,25~36个月患儿DRI临界值分别为9、10、11;3组患儿的CTDI_(VOL)、DLP及SSDE均随DRI的减小而降低(P﹤0.01)。临床实验组3组患儿在脾区及椎旁肌肉区的SNR均随iDose^(4)权重级数增加而增加(P﹤0.05);1~12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在iDose^(4)权重为3时图像主观评分最高,25~36个月组iDose^(4)权重为4时图像主观评分最高。结论合适的剂量指数结合适当的iDose^(4)权重能够降低儿童腹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
- 张娇娇边传振高峰刘杰刘鹏雷娟
- 关键词:腹部CT
- 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在估算外伤儿童胸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与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SSDE)在估算外伤儿童胸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胸腹部CT检查的0~16岁患儿87例。根据胸部有效直径(Effective Diameter,ED)将所有患儿分为A1、B1、C1三组;根据腹部有效直径(ED)将所有患儿分为A2、B2、C2三组。CT扫描后,对患儿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记录患儿的CTDIvol,计算得到SSDE,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差异,并计算SSDE较CTDIvol的增量(X)。结果 A1组、B1组和C1组在SNR、SD及E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B2组和C2组在SNR、SD及ED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胸、腹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B1和C1三组患儿组内X值分别为76.9%、34.8%和-13.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A2、B2和C2组内X值分别为52.6%、20.7%和-11.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5)。结论 SSDE能精确评估不同体型的患儿胸腹部CT检查时受到的辐射剂量。
- 李倩边传振仰飞刘杰戴石
- 关键词:胸腹部
- 基于胸围的固定管电流检查在儿童胸部增强CT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胸围的固定管电流检查在幼儿胸部增强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胸部增强参考病例的病例资料,建立DW与胸围(CC)的回归方程。依据胸围分为CC≤45 cm、45 cm0.05)。结论:根据患儿胸围计算SSDE DW并以此设置固定管电流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在满足图像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 张见张晓军刘杰
- 关键词:胸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颈椎前凸体位在学龄前儿童颈部CT检查的应用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对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连续采集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颈部CT检查的1~5岁患儿125例,将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1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头部固定于CT头颅支架内,实验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颈部用自制海绵垫垫高,使患儿头颅后仰且肩部下垂,采用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128iCT进行数据采集,从工作站剂量报表获得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患儿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ED)和水当量直径剂量估算值(SSDEWD),测量患儿第3颈椎中部层面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软骨层面甲状腺区域的噪声值及信噪比,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依据颈部各结构的显示情况,采用5分制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试验组患儿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腺区噪声值均低于对照组(t=-6.93、-7.41,P<0.05)而信噪比均高于对照组(t=5.74、6.14,P<0.05);两组患儿颈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组(4.32±0.70)优于对照组(3.7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7,P<0.05);实验组患儿颌咽角度数和椎体显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t=4.94、5.09,P<0.05);对照组患儿的CTDIVOL、SSDEWD和SSDEED分别较实验组高22.1%、26.0%和27.1%(t=6.17、5.11、4.35,P<0.01)。结论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提高图像质量;采用来表示患儿的辐射剂量更加准确。
- 边传振张见王颖刘杰
- 关键词:颈部学龄前儿童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婴幼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婴幼儿(0~3岁)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经临床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气道异物患儿的影像资料。所有患儿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然后经工作站运用多层面重组、曲面重组和最小密度投影法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其中58例患儿同时采用仿真内窥镜技术进行图像处理,比较二者对于异物的检出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除3例患儿异物未能明确诊断考虑为分泌物外,其余194例异物位置大小均可明确显示和诊断,其中喉部1例,主气管8例,气管分叉处2例,右侧支气管102例,左侧支气管77例,左右主支气管均有异物4例。大部分患儿伴有肺气肿、肺炎、肺不张和纵膈皮下积气等气道异物间接征象。三维重建技术和仿真内窥镜技术二者对于异物检出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儿童气道异物的检出准确率非常高且能明确异物位置,属于无创伤性检查,可作为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前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 张朋刘鹏刘杰梁琼鹤姜辉
- 关键词:婴幼儿支气管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仿真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