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敬云

作品数:228 被引量:1,072H指数:20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9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8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8篇病毒
  • 73篇艾滋病
  • 68篇HIV-1
  • 50篇免疫缺陷
  • 44篇缺陷病
  • 44篇免疫缺陷病
  • 44篇免疫缺陷病毒
  • 36篇耐药
  • 35篇HIV
  • 28篇艾滋病病毒
  • 26篇抗体
  • 25篇人类免疫
  • 25篇人类免疫缺陷
  • 24篇基因
  • 2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1篇药物
  • 19篇人免疫缺陷病...
  • 19篇抗病毒
  • 18篇细胞
  • 17篇肝炎

机构

  • 220篇军事医学科学...
  • 15篇河南省疾病预...
  • 13篇山西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武警总医院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中国药品生物...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兰州军区乌鲁...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桂林医学院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新疆军区
  • 2篇北京军区北戴...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227篇李敬云
  • 128篇鲍作义
  • 87篇刘思扬
  • 87篇庄道民
  • 87篇李林
  • 76篇李韩平
  • 74篇刘永健
  • 23篇王晓林
  • 22篇李天一
  • 18篇王铮
  • 14篇李珏
  • 13篇吕富双
  • 12篇王宏霞
  • 12篇王哲
  • 12篇杨坤
  • 12篇樊卫平
  • 12篇郭伟
  • 10篇王红霞
  • 9篇董如华
  • 9篇李宏

传媒

  • 2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3篇中国艾滋病性...
  • 17篇军事医学科学...
  • 11篇中华微生物学...
  • 8篇中国消毒学杂...
  • 8篇中国病毒学
  • 7篇中国性病艾滋...
  • 7篇传染病信息
  • 7篇解放军预防医...
  • 7篇第四届全国免...
  • 4篇生物技术通讯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第一届中国艾...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军事医学
  • 2篇科技导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19篇2011
  • 11篇2010
  • 32篇2009
  • 11篇2008
  • 12篇2007
  • 13篇2006
  • 16篇2005
  • 6篇2004
  • 9篇2003
  • 8篇2002
  • 10篇2001
  • 13篇2000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淋巴细胞H9体外感染HIV-1后APOBEC3G mRNA水平的监测
2009年
目的:观察人淋巴细胞H9体外感染HIV-1后,在其细胞内APOBEC3G蛋白水平降低的同时,APOBEC3GmRNA的水平是否也下降,阐明HIV-1抵抗APOBEC3G蛋白抗病毒作用的机制。方法:H9细胞感染HIV-1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提取细胞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POBEC3G mRNA的水平。检测上清液的HIV-1 p24抗原含量验证H9细胞是否感染了HIV-1。结果:(1)采用??CT相对定量PCR方法检测APOBEC3G mRNA水平,其准确性高于94%。(2)在体外水平,H9细胞在感染HIV后,APOBEC3G mRNA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HIV-1可能主要通过降低APOBEC3G蛋白的水平而抵抗其抗病毒作用,这比通过降低mRNA水平来抵抗APOBEC3G的抗病毒作用更为快速、有效。
刘永健李林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李韩平李敬云
关键词:HIV-1APOBEC3GMRNA水平
艾滋病病毒1型CRF01_AE毒株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被引量:14
2016年
CRF01_AE是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本文从该毒株的发现起源与命名、在国内外的流行过程、参与形成的重组毒株以及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讨论了与流行病学特征密切相关的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李敬云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基因亚型
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应用,目的是提供一种拉夫米定HIV-1耐药性毒株及其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筛选上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病毒株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耐药性毒株3TC HIV-1 CGMCC №1140,该毒株对...
李敬云李珏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李韩平刘永健李林杨坤
文献传递
山东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山东省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效果和病人中HIV-1耐药毒株的出现情况及其对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于2004、2005年分别对治疗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人群进行2次横断面调查。对接受调查者...
张静林彬林琳杨培菊傅继华李韩平李敬云于修平
关键词:艾滋病耐药性
文献传递
HIV1 ThaiB亚型毒株的感染性克隆及其与APOBEC3G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李敬云李林王铮刘永健鲍作义王哲庄道民李韩平刘思扬李宏冯立刚
该项目属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研究领域。针对在我国广泛流行的HIV-1ThaiB亚型毒株,以毒株的感染性克隆及其与APOBEC3G蛋白的相互作用为核心,沿着两条技术路线开展了系列研究,一是构建毒株的感染性克隆并验证其在疫苗研...
关键词:
关键词:HIV1感染性克隆抗病毒
HIV耐药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检测HIV耐药毒株可采用基因型和表型方法。由于HIV及其准种的高度变异性、抗HIV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的多样性及HIV耐药检测方法的复杂性,目前,熟练运用HIV耐药检测方法并将检测结果整合到临床常规治疗的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制订合理的临床应用指南是耐药检测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针对常用的2种HIV耐药检测方法,分析解释检测结果使用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介绍国际最新的HIV耐药检测临床使用规范,并提出未来HIV耐药检测及临床应用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李敬云
关键词:HIV药物耐受性
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HIV-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阐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中国中部农村某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例研究队列中选择4例服药依从性较好,治疗初期为野生型毒株,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患者的4~5次随访血浆样本的反转录酶(RT)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观察每个克隆的基因型耐药性特征。结果共检测855个克隆,平均每份血液样本47.5个±22.8个克隆,得到4例患者历次克隆序列中带各种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构成图谱:某些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表现为典型的TAMs-1型突变模式,如L210W、T215Y、M41L突变,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优势种所携带的突变数目有累加趋势;某些患者表现为较明显的TAMs-2型突变,如K70R、D67N、K219Q等突变;其中,某些患者的克隆同时含有T215Y(TAMs-1型)和K70R、D67N(TAMs-2型)突变。结论总结出4例患者HIv-1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特征。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TAMs-1型、TAMs-2型以及TAMs-1/TAMs-2融合型,该类突变表现出逐级累加的趋势,最先筛选出来的耐药突变往往能够成为最后的优势种。
李珏焦丽燕李韩平李林刘永健庄道民刘思扬鲍作义李宏王哲李敬云
关键词:耐药基因突变
抗HIV-1活性的多肽CJ130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HIV-1活性的多肽CJ130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肽,命名为多肽CJ130,为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多肽。本发明还保护多肽CJ130在制备抗HIV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抗HIV的药物,其活...
李林李敬云常帅蔡利锋李天一李韩平鲍作义刘永健刘思扬庄道民王晓林
文献传递
桂林市经性传播的HIV-1的流行特征和亚型分析
2015年
目的 了解桂林市2008年及以后确诊的经性传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样本100例,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集抗凝全血,提取病毒RNA,RT-PCR法行gag基因扩增,对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100例样本中男女比例为2.125∶1;青壮年年龄组(20~49岁)患者为54%,〉50岁年龄组患者为45%;职业为农民的患者为40%,学生为6%;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占69%;经异性和同性性接触途径传播的分别为93%、7%。100例样本最终成功扩增得到61例样本的gag基因序列,CRF01-AE重组亚型48例,CRF07-BC重组亚型8例,B亚型5例。结论 应更加重视婚检、孕检的艾滋病抗体筛查;关注老年人群经性接触途径感染艾滋病的现象;采取针对低素质人群的有效防治措施;随着主要传播途径和主要亚型的变化,迫切需要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阻断HIV/AIDS的流行和传播。
孔衍琳张帅王雪雯李赫伟胡婷婷蒋骞蒋就喜潘定权张振开王海泉李林孙常荣李敬云梁浩梁冰玉张奇
关键词:HIV-1GAG基因
河南某农村艾滋病患者劣势耐药毒株的进化及原发耐药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发生情况,分析劣势耐药毒株在该人群本底存在情况。方法以河南某农村149名初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建(In-house)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耐药发生情况,对抗病毒治疗后产生耐药的病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实时定量PCR(allele-specificreal-timePCR,ASPCR)方法检测其抗病毒治疗前样本劣势耐药毒株存在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HIV-1病毒载量显著下降(t=275,P:0.0001),但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无明显变化(t=1.765168,P=0.0852)。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中耐药的发生率为4.88%,ASPCR检测发现,在调查基线时,7例耐药患者全部存在劣势M184V突变,5例存在劣势K103N突变。结论河南省部分未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存在HIV-1原发性耐药毒株,劣势耐药突变可能发展为优势耐药毒株并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李韩平郭伟朱新鹏王哲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王铮王晓林李敬云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原发耐药IN-HOUSE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