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道民

作品数:94 被引量:4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7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4篇病毒
  • 33篇艾滋病
  • 31篇HIV-1
  • 24篇免疫缺陷
  • 21篇缺陷病
  • 21篇免疫缺陷病
  • 21篇免疫缺陷病毒
  • 19篇耐药
  • 17篇药物
  • 12篇细胞
  • 12篇艾滋病病毒
  • 10篇人免疫缺陷病...
  • 10篇突变
  • 10篇抗HIV药物
  • 10篇抗病毒
  • 10篇感染者
  • 9篇人类免疫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9篇基因
  • 9篇HIV

机构

  • 94篇军事医学科学...
  • 10篇河南省疾病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云南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百色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 1篇国家质量监督...
  • 1篇驻马店市疾病...
  • 1篇沈丘县卫生防...

作者

  • 94篇庄道民
  • 87篇李敬云
  • 79篇刘思扬
  • 78篇鲍作义
  • 68篇李林
  • 65篇刘永健
  • 65篇李韩平
  • 22篇王晓林
  • 18篇李天一
  • 15篇王铮
  • 11篇李珏
  • 11篇郭伟
  • 9篇王哲
  • 9篇董如华
  • 9篇杨坤
  • 8篇李宏
  • 6篇耿庆茂
  • 6篇冯福民
  • 6篇常帅
  • 5篇白丽

传媒

  • 10篇中华微生物学...
  • 10篇中华流行病学...
  • 9篇中国艾滋病性...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中国消毒学杂...
  • 5篇第四届全国免...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毒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检验检疫科学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2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2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取代苯氨基)羰基甲硫基]-6-环己甲基-3H-嘧啶-4-酮类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用途
2-[(取代苯氨基)羰基甲硫基]-6-环己甲基-3H-嘧啶-4-酮类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用途,属药物技术领域。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Image file="DSA00000519687800011.GIF" he="1...
何严萍庄道民蔡青青李敬云李聪王华
文献传递
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HIV-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阐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中国中部农村某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例研究队列中选择4例服药依从性较好,治疗初期为野生型毒株,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患者的4~5次随访血浆样本的反转录酶(RT)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观察每个克隆的基因型耐药性特征。结果共检测855个克隆,平均每份血液样本47.5个±22.8个克隆,得到4例患者历次克隆序列中带各种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构成图谱:某些患者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表现为典型的TAMs-1型突变模式,如L210W、T215Y、M41L突变,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优势种所携带的突变数目有累加趋势;某些患者表现为较明显的TAMs-2型突变,如K70R、D67N、K219Q等突变;其中,某些患者的克隆同时含有T215Y(TAMs-1型)和K70R、D67N(TAMs-2型)突变。结论总结出4例患者HIv-1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特征。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TAMs-1型、TAMs-2型以及TAMs-1/TAMs-2融合型,该类突变表现出逐级累加的趋势,最先筛选出来的耐药突变往往能够成为最后的优势种。
李珏焦丽燕李韩平李林刘永健庄道民刘思扬鲍作义李宏王哲李敬云
关键词:耐药基因突变
抗HIV-1活性的多肽CJ130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HIV-1活性的多肽CJ130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肽,命名为多肽CJ130,为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的多肽。本发明还保护多肽CJ130在制备抗HIV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抗HIV的药物,其活...
李林李敬云常帅蔡利锋李天一李韩平鲍作义刘永健刘思扬庄道民王晓林
文献传递
河南某农村艾滋病患者劣势耐药毒株的进化及原发耐药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发生情况,分析劣势耐药毒株在该人群本底存在情况。方法以河南某农村149名初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建(In-house)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分析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耐药发生情况,对抗病毒治疗后产生耐药的病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实时定量PCR(allele-specificreal-timePCR,ASPCR)方法检测其抗病毒治疗前样本劣势耐药毒株存在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HIV-1病毒载量显著下降(t=275,P:0.0001),但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无明显变化(t=1.765168,P=0.0852)。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中耐药的发生率为4.88%,ASPCR检测发现,在调查基线时,7例耐药患者全部存在劣势M184V突变,5例存在劣势K103N突变。结论河南省部分未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存在HIV-1原发性耐药毒株,劣势耐药突变可能发展为优势耐药毒株并影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李韩平郭伟朱新鹏王哲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王铮王晓林李敬云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原发耐药IN-HOUSE
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物,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DNA和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DNA组成;所述引物组合物的功能为如下(a)或...
李韩平李敬云郭伟鲍作义李林刘永健庄道民刘思扬李天一王晓林
文献传递
我国部分地区HIV-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及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我国4个地区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主要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以及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和抗原表位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这些地区HIV-1gag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来自河南、广东、四川、北京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中提取基因组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部分gag基因,用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使用Genotyping Tool软件进行亚型分析,使用MEGA4.1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用Distance工具计算各个亚型序列的基因离散率;用SNAP程序分析同义替换率与非同义替换率的比值(Ks/Ka),并对各亚型中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Ⅰ型限制的CTL抗原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这些地区HIV-1主要流行毒株gag基因亚型主要是B′、CRF07_BC、CRF01_AE、B、CRF08_BC和CRF02_AG。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不同,由大到小排列为CRF01_AE>B>CRF08_BC>CRF07_BC>B′,Ks/Ka为CRF01_AE>B>CRF08_BC>B′>CRF07_BC。p17区段的CTL抗原表位变异远大于p24区段。各个亚型共享序列中存在的突变位点由多到少排列为CRF01_AE>B>B′>CRF07_BC。结论:我国HIV-1流行毒株的gag基因序列中,CRF01_AE亚型受到的选择压力最大,基因离散率也最大,且CTL抗原表位的变异亦最大,其次是B和B′亚型,CRF07_BC亚型变异最小。各亚型间CTL抗原表位变异的差异明显。
陈立力刘永健李韩平鲍作义庄道民刘思扬王铮赖章丽李林李敬云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GAG基因基因型
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已上市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抗HIV活性研究
2009年
目的:评价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JB25、JB26)与3种已上市药物齐多夫定(AZT)、依非韦仑(EFV)、沙奎那韦(SQV)联合应用的体外抗HIV活性。方法:将10个浓度的JB25、JB26分别与AZT、EFV、SQV的7个浓度组成各种浓度的组合,加入384孔细胞培养板,与HIV-1ⅢB急性感染的MT-2细胞共培养3d,最后利用TZMbl细胞报告基因检测HIV-1的表达,共重复3次。利用MacSynergyⅡ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JB25与AZT、EFV、SQV的平均协同/拮抗容量分别是244.45/-5.05,119.58/-65.93,145.83/-0.32(nmol/L)2%;JB26与AZT、EFV、SQV的平均协同/拮抗容量分别是398.90/0,103.62/-0.49,138.473/-0.27(nmol/L)2%。结论:两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3种已上市的药物在体外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HIV作用,MacSynergyⅡ软件可以全面评价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情况。
庄道民刘思扬董如华白丽姜标赵小龙李敬云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沙奎那韦
用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表达HIV-1 gp41抗原表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表达融合蛋白的可行性。方法:以纯化的HIV-1感染者血清多克隆抗体为配体,在噬菌体展示随机十二肽库中进行生物淘洗,经ELISA鉴定阳性克隆,DNA测序,确定优势表位。将优势表位及两个优势表位的串联体分别与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连接,克隆入PQE30载体进行蛋白表达,再以表达蛋白为抗原检测HIV-1感染者血清中的抗体。结果:成功筛选到位于HIV-1 gp41蛋白上的3组优势抗原表位(HGPKDAETTAIW;AAFKDNQLLRIW;AAFKDNQLTRIW),3组优势表位及表位串联体(YGPKDAETTAIW-GGGS-SCSAKFTCTTQI)在PQE30载体中实现可溶性融合表达。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与不同的HIV-1抗体阳性血清呈特异反应。结论:用M13噬菌体PⅢ蛋白Ⅰ-Ⅱ结构域表达HIV-1 gp41抗原表位是可行的。
冯福民李敬云鲍作义刘思杨李林庄道民
关键词:HIV-1GP41表位
吗啡对拉米夫定抗HIV-1药效影响的体外MT2细胞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吗啡是否影响拉米夫定(3TC)抗H1V-1的抗病毒效果。方法MT2细胞随机分为吗啡+3TC、吗啡+纳洛酮+3TC、纳洛酮+3TC处理组及3TC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用纳洛酮处理相应组的MT2细胞0.5h后,加入吗啡处理细胞24h,然后每组细胞加入等量的HIV-1ⅢB病毒和3TC溶液;病毒感染细胞第3、4、5和6天,取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的HIU-1 p24抗原,根据p24抗原表达量,计算各个处理组的3TC抗HIV-1p24抗原抑制率。结果HIV-1感染细胞第3和第4天,吗啡+3TC处理组的3TC抗HIV-1p24抗原抑制率最低,与3TC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纳洛酮+3TC处理组和纳洛酮+3TC处理组的3TC抗HIV-1p24抗原抑制率相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分别与3TC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细胞第5和第6天,各处理组的3TC抗HIV-1p24抗原抑制率与3TC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处理组的3TC抗HIV-1p24抗原抑制率随感染时间延长而降低,呈现时间一效应关系。结论吗啡在病毒感染初期能降低3TC的抗HIV-1药效;纳洛酮能够阻滞吗啡降低3TC的抗HIV-1药效作用。
梁冰玉庄道民蒋俊俊刘思扬苏齐鉴李敬云梁浩
关键词:吗啡拉米夫定抑制率
用单基因组扩增法(SGA)分析艾滋病病人体内耐药毒株准种的分子进化
目的:利用单基因组扩增法(SGA)检测病毒准种的优势,分析一例长期接受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换用含蛋白酶抑制剂(IDV)治疗方案的患者体内IDV耐药的分子进化特点。 方法:对病例在换药前后进行6次随访,对采集的血...
耿庆茂李韩平鲍作义刘永健李林庄道民刘思扬李敬云
关键词:艾滋病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