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伟权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体积
  • 4篇体积比
  • 4篇椎体
  • 4篇骨水泥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椎体强化
  • 2篇骨壁
  • 2篇骨水泥渗漏
  • 2篇成形术
  • 1篇医用膜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瘢痕
  • 1篇粘连膜
  • 1篇乳酸
  • 1篇水泥
  • 1篇水泥量
  • 1篇切除
  • 1篇切除减压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黄伟权
  • 4篇姚珍松
  • 4篇张顺聪
  • 4篇晋大祥
  • 4篇梁德
  • 4篇江晓兵
  • 2篇叶林强
  • 2篇唐永超
  • 2篇杨志东
  • 2篇丁金勇
  • 1篇周广全
  • 1篇庞智晖

传媒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十届中国南...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及椎体骨壁裂口与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骨水...
梁德叶林强江晓兵黄伟权姚珍松唐永超张顺聪晋大祥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文献传递
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及椎体骨壁裂口与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采用PVP治疗的98例单节段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5例;年龄54-95岁,平均77.2岁。病程15-120 d,平均43 d。骨密度T值为—6.7-—2.5,平均—3.8。所有患者均使用经双侧椎弓根穿刺置管。根据术后CT观察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将患者分成渗漏组和未渗漏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骨密度、手术节段、术前手术节段椎体前缘和中部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术前合并椎体骨壁裂口、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方面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0-50 min,平均40 min。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为7.84%-38.99%,平均24.88%。术后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9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49例手术节段发生骨水泥渗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和术前合并椎体骨壁裂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手术节段、术前手术节段椎体前缘及中部压缩程度、矢状面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和术前合并椎体骨壁裂口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VP治疗OVCF时,术前合并椎体骨壁裂口和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越大的手术节段,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越高。
梁德叶林强江晓兵黄伟权姚珍松唐永超张顺聪晋大祥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骨水泥
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在微创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这一新指标在微创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并通过探讨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与患者临床疗效、骨水泥渗漏情况和分布情况的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获得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推荐范围。  方法:选取自20...
黄伟权
关键词:脊椎骨折椎体强化微创外科
文献传递
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体积及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建立基于Mimics软件计算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量与骨水泥/椎体体积比的新方法 ,并验证其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2012年1月~3月共有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院接受椎体强化术(14个椎体),均使用标准化定量推注管道注入骨水泥,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准确记录骨水泥量,将他们记录的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术后对患者手术节段进行CT薄层扫描,再将CT数据输入Mimics软件,利用Mimics软件计算测量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及椎体体积,并计算出椎体内骨水泥/椎体的体积比,将2名检测者计算出的骨水泥量平均值定义为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将计算出的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准确性。并对2名不同检测者按照同样操作流程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及椎体体积进行比较,以判断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2例患者(14个椎体)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2名医师记录的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为4.99±0.60ml,检测者A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1±0.61ml、26.66±2.93ml,检测者B测量出的骨水泥体积和椎体体积分别为5.02±0.59ml、26.64±2.92ml,检测者A及B测量出骨水泥体积的平均值(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为5.02±0.60ml,椎体内骨水泥/椎体体积比为0.19±0.03(0.13~0.23)。椎体内骨水泥估计量与椎体内实际骨水泥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水泥估计量及椎体体积计算量在2名不同检测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mics软件可精确计算椎体内骨水泥量,并测量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椎体强化术骨水泥量的相关研究。
江晓兵黄伟权庞智晖周广全梁德晋大祥姚珍松杨志东张顺聪丁金勇
关键词:骨水泥MIMICS软件
聚-DL-乳酸膜可吸收医用膜在全椎板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附42例疗效与术后MRI表现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比在椎板切除减压术中使用或不使用可吸收医用脊柱膜术后1年临床结果、术后MRI表现的差异,观察其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42例行单节段腰椎椎板切除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术中使用医用可吸收膜,B组术中不使用医用可吸收膜。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3~18个月),术后1年根据手术评价标准测定,A组中优16例,良5例;B组中优13例,良8例,两组间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A组为(1.43±0.49)分、B组为(2.59±0.64)分,两组疗效的优、良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RI复查发现A组中硬膜囊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隔的比例为76.2%、B组为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DL-乳酸膜可吸收医用膜用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时,相比对照组可更好地隔离硬膜与周围瘢痕,可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江晓兵张顺聪姚珍松梁德黄伟权杨志东丁金勇晋大祥
关键词:椎板切除减压可吸收防粘连膜硬膜外瘢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