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霞

作品数:29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中医
  • 8篇中医药
  • 7篇电针
  • 4篇多裂肌
  • 4篇心肌
  • 4篇针刺
  • 4篇委中
  • 3篇学位
  • 3篇学位论文
  • 3篇肾上腺
  • 3篇肾上腺素
  • 3篇受体
  • 3篇受体介导
  • 3篇缺血
  • 3篇中医药科技
  • 3篇介导
  • 3篇博士学位
  • 3篇博士学位论文
  • 2篇代谢
  • 2篇心肌缺血

机构

  • 18篇北京中医药大...
  • 18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字节跳动...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河南省中医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陕西省中医药...

作者

  • 29篇李霞
  • 8篇杨坤杰
  • 7篇荣培晶
  • 4篇朱兵
  • 4篇孟凡红
  • 4篇贲卉
  • 4篇赵敬军
  • 3篇李海燕
  • 3篇高俊虹
  • 3篇童元元
  • 3篇李亮
  • 3篇赵英凯
  • 3篇喻晓春
  • 3篇胡艳敏
  • 3篇张莉
  • 2篇李少源
  • 2篇刘儒鹏
  • 2篇李志刚
  • 2篇何巍
  • 2篇霍则军

传媒

  • 3篇针刺研究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中医药导报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2篇中国中医药图...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医学图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督启神”针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病因迄今尚未明确。随着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及生物学标志物的纳入,AD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前,针刺防治AD是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本团队研究"通督启神"针法防治AD,不仅在改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而且还重点探索了针刺防治AD的相关机制,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之上结合团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赵俊李霞田会玲李志刚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针刺
耳针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7
2014年
失眠以经常不得安睡为主要特征,重者可彻夜不眠,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身心健康。现代医学对失眠的干预措施较为局限,患者长期服药可能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针对失眠的治疗有操作简单、取效迅速、无副作用的优越性。本研究从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既包括耳针的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又涵盖单纯耳针,耳针结合中药内服、体穴针刺、拔罐、艾灸等治疗方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综合应用,对存在问题进行评述,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临床耳穴治疗失眠疗效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参考。
赵敬军李少源焦玥李霞荣培晶
关键词:耳穴疗法失眠
内脏疾病背根神经节交感-感觉偶联参与穴位敏化并放大针刺效应
2024年
最初,在神经病理痛模型中观察到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交感神经末梢异常芽生的现象。芽生的交感末梢围绕在DRG神经元周围,形成“篮状结构”,即交感-感觉偶联,可以激活感觉神经元,导致疼痛的发生。近年来,学者注意到内脏病变(如心肌缺血)情况下,DRG及相应交感节神经间亦发生交感-感觉偶联,伴随心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本团队既往的研究发现内脏疾病会引起体表痛觉过敏或牵涉痛,参与穴位敏化。交感神经系统通过异常交感功能或者通过影响传入神经异常活动参与上述的病理性变化。而针刺这些敏化穴位放大了穴位本身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将阐述交感-感觉偶联与穴位敏化之间的联系以及针刺是否可以通过交感-感觉偶联对内脏疾病产生调控作用。
李霞吕涛奚晗清崔翔刘坤高昕妍
关键词:针刺自主神经
β-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电针改善游泳疲劳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效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游泳疲劳诱发的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改善效应,并探讨β-肾上腺素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成年雄性C 57BL/6及同品系的β1/β2-AR双敲小鼠各16只,分别将两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无负重游泳疲劳方式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电针组均采用电针"内关"穴干预(2Hz,0.5mA)30min,每日1次,共7d。观察比较7d后各组标准Ⅱ导联心电图ST段幅值、心率(HR)和心律失常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C 57BL/6小鼠游泳疲劳后可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发生,表现为:ST段幅值显著升高(P<0.01),心率降低(P<0.05),心律失常评分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ST段幅值明显下降(P<0.01),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β1/β2-AR敲除小鼠游泳疲劳后亦可诱发急性心肌缺血发生,而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ST段幅值、HR以及心律失常评分都没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具有改善游泳疲劳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β-肾上腺素受体参与介导了该针刺效应。
李霞高俊虹喻晓春赵玉雪赵敬军朱兵荣培晶
关键词:心肌缺血电针Β-肾上腺素受体
《中医药科技查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订、解读与应用
2023年
目的/意义加强中医药科技查新管理,规范查新技术工作。方法/过程详细阐述《中医药科技查新技术规范》标准制订过程,分析标准要点及其在科技查新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结果/结论该标准能较好地指导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规范科技查新报告撰写,提高查新报告质量,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科技查新健康发展。基于该标准构建的科技查新管理系统,提高了查新工作效率。
孟凡红杨坤杰胡艳敏李霞郑酉友李海燕
关键词:中医药
电针“委中”穴对腰多裂肌损伤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C及受体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穴对腰多裂肌损伤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C(PDGF-CC)、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从骨骼肌损伤后修复的角度研究电针及不同治疗周期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24只。其中,模型组和电针组再分1、3、5、7 d 4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布比卡因致腰多裂肌损伤。电针组电针"委中"穴,每次治疗20 min,每日治疗1次,分别干预1、3、5、7 d。取大鼠左侧多裂肌用于HE染色观察多裂肌损伤变化,右侧多裂肌用于Western blot检测PDGF-CC、PDGFR-α、MMP-1的含量。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肌纤维出现大面积变形,肌间隙增大;同一时点,电针组肌纤维恢复程度优于模型组;电针5、7 d组肌纤维恢复程度优于电针1、3 d组。与同时点正常组相比,模型1、3、7 d组PDGF-CC表达降低(P<0.05),模型5 d组升高(P<0.05);模型5、7 d组PDGFR-α表达升高(P<0.05);模型3 d组MMP-1表达降低(P<0.05),模型5、7 d组表达升高(P<0.05)。与各时点模型组相比,电针3、5、7 d组PDGF-CC表达升高(P<0.05);电针5 d组PDGFR-α表达升高(P<0.05);电针3、5 d组MMP-1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各亚组比较,电针5 d组PDGF-CC、PDGFR-α表达高于电针1、3、7 d组(P<0.05);电针5、7 d组MMP-1表达高于电针1、3 d组(P<0.05)。结论:电针"委中"穴能促进损伤多裂肌的修复,并且在治疗5 d时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多裂肌中PDGF-CC、PDGFR-α和MMP-1的表达相关。
陈莉徐菁李霞吕巧巧田圆张莉张佳怡李欣怡鲁曼刘通
关键词:电针
延髓背柱核在穴位敏化现象中的作用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内脏病理状态下穴位敏感程度的变化;观察电针刺激对延髓背柱核(DCN)神经元激活效应在正常和内脏伤害性传入情况下反应的量-效变化,阐述穴位敏化的中枢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直结肠扩张(CRD)作为内脏伤害性刺激,记录延髓DCN神经元活动,观察不同强度CRD刺激前后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穴区对DCN神经元的激活作用量-效反应的不同改变。结果:内脏的伤害性传入可以在DCN神经元观察到敏化穴位针刺的反应强度,并随着内脏伤害强度的增加,针刺对DCN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也随之增加。结论:穴位可随内脏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当内脏功能受损时,体表相应反应点的数量、穴位感受野的大小和穴位的敏感程度也发生相应改变。
荣培晶李霞李亮余玲玲朱兵
时令在耳针干预抑郁状态大鼠行为学表现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令耳甲部电针刺激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状态演进过程进行干预的行为学表现差异。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经筛选,分为空白组(12只,冬季),模型组(9只,冬季)、耳甲电针1组(14只,冬季)、耳甲电针2组(12只,夏季),共计4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复合刺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造模,通过开野实验、糖水摄入实验评估大鼠行为活动状态。结果:电针刺激对耳甲电针1组大鼠糖水兴趣丧失进程无影响,对耳甲电针2组可使大鼠糖水兴趣丧失进程逆转;电针刺激对耳甲电针1组大鼠敞箱中的行为活动显著降低无法有效干预,耳甲电针2组大鼠开野得分未出现显著降低。结论:疗程14d的耳甲部电针刺激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状态演进的夏季干预有效,冬季干预基本无效。
刘儒鹏荣培晶李艳华黄占霞贲卉李亮李霞
关键词:耳针抑郁症开野实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查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被引量:2
2017年
概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的查新现状,总结了2012~201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类型、创新性特点,分析了博士学位论文查新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查新时间点、探索新的查新模式、开展博士生查新检索培训和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博士学位论文查新等改进措施。
孟凡红杨坤杰李霞赵英凯刘扬李海燕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中医药论文选题
基于WOS的针刺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计量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针刺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探索和揭示国际针刺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Excel、VOSviewer等工具从国际针刺研究的文献量趋势,主要国家(地区)、机构分布,合作网络,以及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结果2011-2020年间,Web of Science共收录针刺研究相关论文8267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开展针刺研究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广泛,主要研究力量来自中国、美国和韩国;临床疗效是目前国际针刺研究关注的重点,针刺干预的疾病或症状主要涉及痛症、脑血管疾病(中风、脑缺血)、抑郁、失眠、癌症(乳腺癌)、偏头痛、帕金森病等。结论近10年来,国际针刺研究面向作用机制的揭示与临床应用不断推进和深入;中国针刺研究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但国际间的竞争一直存在;基于证据的临床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的双向转化是目前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高曼刘扬徐俊杨坤杰李霞孟凡红童元元
关键词:针刺研究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