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卉
- 作品数:83 被引量:637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刺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疾病具有良好效果,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胆道系统的运动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各类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查阅、分析国内、国际有关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调节机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结果,从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神经和体液调节、针刺对oddi括约肌的调节机制及针刺对胆囊压力和张力的影响等方面对针刺调控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该研究对指导针灸临床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李亮赵敬军贲卉孟醒荣培晶
- 关键词:胆囊胆总管针刺ODDI括约肌
- 电针大鼠耳穴“心”等对孤束核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作用于不同穴位对麻醉大鼠不同状态下平均动脉压(MAP)及孤束核(NTS)与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证明NTS神经元在针刺和升压反射信号整合中的作用。方法:在麻醉大鼠生理状态下及颈静脉注射脱羟肾上腺素(PE)引起升压反射的状态下,观察电针耳穴"心"及体穴"内关""足三里"对MAP的影响,同时用电生理学单细胞记录的方法记录和鉴别NTS与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细胞外放电活动,同步观察上述两种状态下针刺对单细胞放电的影响。结果:颈静脉注射PE引起升压反射,NTS神经元活动对升压反射的反应以兴奋为主。麻醉大鼠生理状态下和PE引起升压平台期时,电针耳穴"心"和体穴"足三里"能降低大鼠的MAP(P<0.001,P<0.05),"内关"无明显作用。电针3个穴位均能增加大鼠生理状态和升压平台期状态NTS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两种血压状态下电针耳穴"心"和体穴"足三里"引起神经元放电增加的百分比均大于"内关"(P<0.05)。结论:NTS内存在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这类神经元被耳穴"心"及体穴"足三里"激活的百分比与"内关"相比更为显著,与针刺耳穴"心"及体穴"足三里"引起的降压效应反应相一致,说明在NTS内针刺和加压反射信号发生整合。
- 刘坤李亮贲卉赵玉雪荣培晶高昕妍朱兵
- 关键词:电针孤束核平均动脉压
- 内脏伤害性传入易化体表穴区功能的中枢机制被引量:21
- 2015年
-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从脊髓、延髓、丘脑三个水平的4个核团研究了穴位敏化的生理学机制。通过开展穴位敏化现象的动态过程研究,阐释了穴位功能从相对"沉寂"到相对"激活"的动态变化规律;从敏化穴区与其相关脑区的量-效关系中枢机制研究,阐明穴位刺激发挥治疗作用的生物学过程,为解释穴位与内脏的功能联系,阐明穴位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 李亮荣培晶罗曼赵敬军贲卉朱兵
- 关键词:敏化
- 体液因素在家兔内脏-耳穴反应中的作用(二)——摘除肾上腺家兔的心脏-耳穴反应
- 在交叉循环实验中已经证明了家兔的心脏-耳穴反应确有体液物质参与。为了探讨肾上腺的作用,进行了摘除肾上腺后观察家兔心脏-耳穴反应的实验。已经摘除了肾上腺的家兔在刺激心脏4小时后,其耳穴反应大为减弱。与未摘除肾上腺的家兔比,...
- 朱元根贲卉叶燕燕
- 关键词:肾上腺体液因素
- 文献传递
-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子午流注针法由金代何若愚所撰《子午流注针经》首载,其思想基础与学术源泉主要来自《内经》,它与"天人相应""五运六气""气血流注"等理论的联系极为密切。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自然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被广为应用。本文结合有关子午流注针法的文献,对近年来子午流注方法在临床中的运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加以回顾总结,并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 贲卉荣培晶高昕妍李亮何伟
-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
- 胃溃疡患者皮肤压痛阈及辨别阈的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压痛阈是传统评测痛觉的方法之一。机体的疼痛阈值代表机体对疼痛感觉的分辨水平。压痛阈是指受试者的皮肤在接受外部压力刺激时,最初能感受到由压力觉变为痛觉时的最小压力值。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这种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被称为两点辨别阈。笔者以人体穴位压痛阈和皮肤两点辨别阈为检测指标,观察正常人及胃溃疡患者在经线及非经线上的压痛阈值及两点辨别阈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贲卉荣培晶李艳华李彩芬吉长福李亮何伟高昕妍
- 关键词:针刺胃溃疡痛阈腧穴
- 经络导引仪治疗神经官能症35例疗效观察
- 1994年
- 经络导引仪治疗神经官能症35例疗效观察朱元根,起吉会,叶燕燕,贲卉(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100700)经络导引仪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气功导引理论和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而设计的以临床治疗为主的仪器。在应用中,我们体会到此仪器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
- 朱元根起吉会叶燕燕贲卉
- 关键词:经络学说生物反馈疗法气至普通针刺循经取穴
- 胃溃疡和胃炎患者皮肤压痛阈及体表敏感点的观察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测量人体皮肤压痛阈,观察胃溃疡、胃炎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敏感点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指压法,检测正常人体及胃溃疡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的压痛敏感点。使用Von Frey检测仪,检测正常人体、胃溃疡、胃炎患者相关体表反射区的压痛阈值。结果指压法检测在正常组无明显压痛反应,胃溃疡组患者有明显压痛部位。用Von Frey检测仪,正常对照组痛敏感点分散,胃溃疡组及胃炎组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的痛敏感点较为集中。结论胃溃疡组及胃炎组患者在体表相关反射区有较为敏感的压痛反应。穴位可能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功能区域,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反应更加敏感,功能性更强。
- 贲卉荣培晶李亮高昕妍黄凤何伟
- 关键词:胃溃疡胃炎
- 耳-迷走神经反射和耳穴作用途径及机理
- 荣培晶贲卉张宏启高昕妍李丽娜
- 从形态学和功能学双方面研究耳穴(特别是耳甲区的内脏代表穴位)与迷走神经的特异性联系,创建“耳-迷走神经反射”理论,为耳穴能相对特异性地治疗内脏器官的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相对于体穴而言,耳穴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稳定。耳穴的这种效...
- 关键词:
- 关键词:耳针孤束核
- 不同表面积和不同温度的热灸样刺激对大鼠延髓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的激活作用被引量:4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热灸法的作用机制及最佳的热灸刺激参数。方法:选用SD大鼠15只,微电极胞外记录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RD)神经元活动,观察7种不同温度(40、42、44、46、48、50、52℃)和7种不同圆形面积(直径分别为1.0、1.5、2.0、2.5、3.0、3.5、4.0 cm)组成的不同组合的热刺激对SR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刺激部位以"中脘"穴为中心,刺激持续时间为30 s。结果:40℃和42℃的热刺激在任何面积下对SRD神经元均无激活作用;44℃-Φ3.5 cm和44℃-Φ4.0 cm的刺激组合对SRD神经元有明显激活作用;温度达46℃以上后,热刺激面积与SRD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呈线性相关;48℃-Φ3.0 cm、50℃-Φ3.5 cm、52℃-Φ3.5 cm刺激组合达到SR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平台期,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SRD神经元放电不再随刺激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结论:伤害性范围内的热刺激可以激活SRD神经元,当热刺激达到一定参数后,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会出现平台期。
- 李亮杨金生荣培晶贲卉高昕妍朱兵
- 关键词:中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