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昕妍

作品数:85 被引量:69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穴位
  • 17篇针刺
  • 12篇针灸
  • 12篇敏化
  • 11篇神经元
  • 11篇耳针
  • 9篇电针
  • 8篇孤束核
  • 7篇迷走
  • 7篇迷走神经
  • 7篇耳穴
  • 6篇心血管
  • 6篇血管
  • 6篇耳甲
  • 5篇血压
  • 5篇针刺镇痛
  • 5篇结肠
  • 4篇镇痛
  • 4篇神经节
  • 4篇天枢

机构

  • 69篇中国中医科学...
  • 15篇中国中医研究...
  • 12篇陕西中医药大...
  • 8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河南省洛阳正...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西中医学院
  • 3篇香港浸会大学
  • 3篇云南省中医医...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三峡大学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4篇高昕妍
  • 47篇朱兵
  • 37篇荣培晶
  • 32篇贲卉
  • 25篇刘坤
  • 15篇朱兵
  • 15篇李亮
  • 14篇何伟
  • 13篇崔翔
  • 6篇何勋
  • 5篇李艳华
  • 5篇秦庆广
  • 4篇赵玉雪
  • 4篇李艳华
  • 4篇王海萍
  • 3篇付勇
  • 3篇王健
  • 3篇施静
  • 3篇梅志刚
  • 3篇梅志刚

传媒

  • 24篇针刺研究
  • 5篇中国针灸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实用医学进修...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家庭医药(快...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2004年全...
  • 2篇2009年传...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医杂志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炎模型小鼠内脏痛及穴位敏化的外周神经机制探讨
2023年
目的:从背根节(DRG)神经元水平说明内脏病变与相应体表穴位敏化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皮肤伊文思蓝(EB)外渗实验: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4只。2,4,6-三硝基苯磺酸直结肠灌注7 d制备结肠炎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EB检测体表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观察渗出点的位置及面积。痛行为实验: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8只,造模方法同上,观察下背部和足部Von Frey丝机械刺激诱发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小鼠在体DRG钙成像实验:Pirt-GCaMP6s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12只,造模方法同上,暴露腰(L)6或L4 DRG,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对直结肠扩张刺激(CRD)、下背部或后爪机械刺激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及后爪神经源性炎性EB渗出较多(P<0.05);同时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后爪对机械刺激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增加(P<0.01,P<0.05);CRD 60 mm Hg诱发内脏痛引起的L6 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中中型神经元数量增加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炎组小鼠L6 DRG神经元对下背部毛刷刺激反应荧光强度增加(P<0.001),不同直径神经元的荧光强度均增强(P<0.01,P<0.001,P<0.05)。于小鼠后爪施加毛刷、钳夹压力刺激,均引起与结肠不同水平的L4 DRG神经元反应总体数量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结肠炎可以引起同节段和近节段体表穴位敏化,同时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和反应性增加。其中与直结肠同水平的L6 DRG神经元表现为神经元激活数量百分比和钙荧光信号强度增加,而与内脏邻近水平的L4 DRG神经元表现为激活数量百分比增加,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外周神经元敏化机制。
高昕妍张楠刘坤奚晗清刘允何勋韩数朱兵
关键词:结肠炎背根节
头针与脑联系的捷径通路被引量:26
2020年
头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其神经通路及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头针穴位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而颅内感觉传入特别是供应脑皮层营养的软脑膜及血管也由三叉神经支配和参与调节。头针刺激可通过三叉神经节初级神经元轴突反射(其轴突分支可分别支配头部穴位和软脑膜)及三叉神经脊束核二级神经元(头面部穴位和脑内组织的传入通过突触前背根反射和突触后神经源性反应及会聚性相互作用)的反射性"捷径"通路发挥效应,对颅内组织可能存在着天然优势的调控和治疗作用。
王舒娅王佳刘坤白万柱崔翔韩数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脊束核偏头痛
针灸研究的反思:干针立法事件的警示被引量:13
2017年
干针疗法是指以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为基础,通过激痛点刺激治疗肌筋膜痛的特殊针刺方法。近些年,西方治疗师运用干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干针疗法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而2015年下半年的"干针立法"事件将干针疗法与中医针灸之间的矛盾带入了公众视野。因此,笔者首先从干针历史、刺激部位及针刺手法3个方面与中医针灸进行比较,并结合文献证明干针是中医针灸疗法在西方的发展与创新。其次,笔者通过对干针立法事件的反思,总结了该事件对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崔翔刘坤何勋王舒娅孙光智沐君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激痛点阿是穴针灸研究
“骑竹马灸”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2023年
“骑竹马灸”始见于宋代,是一种让患者骑跨于竹杆之上的特殊灼痛施灸法,多用于治疗痈疽。但这种疗效明确的治法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而且当今临床应用鲜有报道。本项研究认为该种灼痛灸法的“骑竹马”过程与激发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使病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忘记”了疼痛。对健康志愿者的试验观察表明,“骑竹马”可以使受试者进入应激的初始警觉性反应期,其标志是个体进入惊觉状态而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活动有所加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等变化。处在“应激警觉期”并没有观察到其特有的“显型”镇痛作用,反而进入痛阈、耐痛阈明显下降的“惊觉状态”;而采用“隐型”的测痛方式,则观察到耐痛阈明显升高。可以认为,“骑竹马”能够触发机体急性“应激”,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学机能的改变。
毛剑霞陈红梅鲍世超廖玉玉戚益飞何勋韩数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应激反应应激激素痛阈
电针大鼠耳穴“心”等对孤束核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作用于不同穴位对麻醉大鼠不同状态下平均动脉压(MAP)及孤束核(NTS)与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证明NTS神经元在针刺和升压反射信号整合中的作用。方法:在麻醉大鼠生理状态下及颈静脉注射脱羟肾上腺素(PE)引起升压反射的状态下,观察电针耳穴"心"及体穴"内关""足三里"对MAP的影响,同时用电生理学单细胞记录的方法记录和鉴别NTS与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细胞外放电活动,同步观察上述两种状态下针刺对单细胞放电的影响。结果:颈静脉注射PE引起升压反射,NTS神经元活动对升压反射的反应以兴奋为主。麻醉大鼠生理状态下和PE引起升压平台期时,电针耳穴"心"和体穴"足三里"能降低大鼠的MAP(P<0.001,P<0.05),"内关"无明显作用。电针3个穴位均能增加大鼠生理状态和升压平台期状态NTS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两种血压状态下电针耳穴"心"和体穴"足三里"引起神经元放电增加的百分比均大于"内关"(P<0.05)。结论:NTS内存在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这类神经元被耳穴"心"及体穴"足三里"激活的百分比与"内关"相比更为显著,与针刺耳穴"心"及体穴"足三里"引起的降压效应反应相一致,说明在NTS内针刺和加压反射信号发生整合。
刘坤李亮贲卉赵玉雪荣培晶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电针孤束核平均动脉压
胃溃疡和胃炎患者皮肤压痛阈及体表敏感点的观察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测量人体皮肤压痛阈,观察胃溃疡、胃炎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敏感点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指压法,检测正常人体及胃溃疡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的压痛敏感点。使用Von Frey检测仪,检测正常人体、胃溃疡、胃炎患者相关体表反射区的压痛阈值。结果指压法检测在正常组无明显压痛反应,胃溃疡组患者有明显压痛部位。用Von Frey检测仪,正常对照组痛敏感点分散,胃溃疡组及胃炎组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的痛敏感点较为集中。结论胃溃疡组及胃炎组患者在体表相关反射区有较为敏感的压痛反应。穴位可能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功能区域,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反应更加敏感,功能性更强。
贲卉荣培晶李亮高昕妍黄凤何伟
关键词:胃溃疡胃炎
耳-迷走神经反射和耳穴作用途径及机理
荣培晶贲卉张宏启高昕妍李丽娜
从形态学和功能学双方面研究耳穴(特别是耳甲区的内脏代表穴位)与迷走神经的特异性联系,创建“耳-迷走神经反射”理论,为耳穴能相对特异性地治疗内脏器官的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相对于体穴而言,耳穴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稳定。耳穴的这种效...
关键词:
关键词:耳针孤束核
耳针对心血管和胃运动的调节及其机制
刺激耳甲区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耳支投射到孤束核的一般内脏感觉传入纤维,通过与内脏运动核联系激活支配内脏的传出纤维,对内脏功能进行调节.本研究拟从电生理学和形态学两方面确认上述耳-迷走神经-内脏反射的神经通路.
高昕妍荣培晶朱兵
关键词:耳针心血管胃运动电生理学迷走神经
文献传递
不同表面积和不同温度的热灸样刺激对大鼠延髓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的激活作用被引量:38
2011年
目的:探讨热灸法的作用机制及最佳的热灸刺激参数。方法:选用SD大鼠15只,微电极胞外记录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RD)神经元活动,观察7种不同温度(40、42、44、46、48、50、52℃)和7种不同圆形面积(直径分别为1.0、1.5、2.0、2.5、3.0、3.5、4.0 cm)组成的不同组合的热刺激对SR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刺激部位以"中脘"穴为中心,刺激持续时间为30 s。结果:40℃和42℃的热刺激在任何面积下对SRD神经元均无激活作用;44℃-Φ3.5 cm和44℃-Φ4.0 cm的刺激组合对SRD神经元有明显激活作用;温度达46℃以上后,热刺激面积与SRD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呈线性相关;48℃-Φ3.0 cm、50℃-Φ3.5 cm、52℃-Φ3.5 cm刺激组合达到SR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平台期,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SRD神经元放电不再随刺激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结论:伤害性范围内的热刺激可以激活SRD神经元,当热刺激达到一定参数后,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会出现平台期。
李亮杨金生荣培晶贲卉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中脘穴
穴位和非穴位一氧化氮含量及导电量的比较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穴位和非穴位皮肤一氧化氮(NO)含量及皮肤导电量的比较,探讨针刺在穴位和非穴位效应差异的机制。方法:①对20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穴位及非穴位皮肤NO含量的检测。实验分为针刺组、非针刺组,每组10例。分别选取一侧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作为针刺部位,同时分别选取针刺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作为穴位点,穴位点旁开1.0~1.5cm处为非穴位点,对穴位点及非穴位点皮肤NO进行收集。针刺时,轻刺入每个穴位约5~10mm,手针操作以60次/min的频率,捻转行针2min,以得气,留针20min,每5min行针1次。采用微量透析法对NO进行收集,用化学发光法对NO含量进行检测分析。②对2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测试皮肤导电量。分组及针刺方法同①。分别对心包经的郄门穴和膀胱经的承筋穴及其旁开1.0~1.5cm处的非穴位进行测试。结果:①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组穴位和非穴位NO含量均高于非针刺组(P<0.05);针刺组组内比较,穴位NO含量高于非穴位(P<0.05);非针刺组组内比较,穴位NO含量与非穴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人体皮肤导电量,穴位高于非穴位(P<0.05)。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有升高趋势。结论:针刺可使穴位NO含量及皮肤导电量升高。正常情况下穴位具有潜在的活跃性,但与非穴位比较差异不明显;在针刺作用下,穴位的活跃性有了明显表达,类似于穴位被激活,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贲卉李亮高昕妍何伟荣培晶
关键词:一氧化氮含量针刺非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