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俊
- 作品数:41 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疆出血热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假病毒阳性对照品制备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制备安全、稳定的新疆出血热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阳性对照品。方法人工合成含实时荧光RT-PCR扩增片段的新疆出血热病毒核苷酸序列,连接入慢病毒载体,将重组慢病毒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假病毒包装情况,随后将包装成功的假病毒颗粒加核酸保护剂制备成阳性对照品,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重组慢病毒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后,将收集到的细胞培养上清采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0、100、1 000、10 000倍4个倍比稀释度扩增后所得的Ct值分别为13、19、25、33,显示含高浓度的假病毒颗粒。取经1 000倍稀释后制备的阳性对照品于37℃孵箱中放置0、3、7、15、21和30 d后,提取的RNA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所得Ct值在25~28之间,表明阳性对照品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结论本研究通过慢病毒包装技术制备的假病毒颗粒,是新疆出血热病毒荧光RT-PCR核酸检测过程中理想的阳性对照品。
- 郑夔袁帅黎东红丁国允李小波师永霞戴俊黄吉城
-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病毒实时荧光RT-PCR
- 一种埃博拉病毒分型检测引物、探针和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埃博拉病毒分型检测引物和探针,包括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引物和探针、苏丹型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引物和探针、科特迪瓦型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引物和探针、本迪布焦型埃博拉病毒的检测引物和探针以及莱斯顿型埃博拉病毒的检...
- 师永霞黄吉城戴俊袁帅孙芳芳黄树祥郑夔李小波黎东红
- 文献传递
- 黄热病与新时期的国境卫生检疫工作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开展黄热病国境卫生检疫工作。方法对黄热病的起源、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结果当前,黄热病主要局限在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国家发生,年发病人数达20万例,死亡3万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黄热病疫情进入非黄热病流行区的风险日益增加,美国和欧洲均有类似报道。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仍存在着黄热病传播媒介,均为易感人群,因此,黄热病疫情传入我国并造成本地暴发的风险不容忽视。结论新时期的检验检疫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际卫生条例》,全面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采取积极主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达到成功阻断输入性黄热病疫情可能带来传播风险的目的。
- 张显光戴俊洪烨张文邓荆兰和森黄鹂方树春高云霞
- 关键词:黄热病国境卫生检疫
- 广东检验检疫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被引量:54
- 2008年
- 〔目的〕总结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在口岸的发现与有效控制的经验,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方法〕在国境口岸,通过检疫查验、健康申报、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检测筛查、病人隔离医治、密切接触者跟踪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对口岸发现的发热病人进行登革热、疟疫、基孔肯雅热的排查与诊断,对出现的传染病疫情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确诊1名入境发热者为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时有效,避免了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情的扩散。〔结论〕对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成功应急处理,为国境口岸处置输入性传染病疫情提供了成功模式,为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林苗李华黄吉城王凝岚黄鹂潘德观戴俊宋卫郑夔李小波洪烨相大鹏郭波旋
-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
- 烈性新发传染病快速筛查与系统鉴定技术研发及其在国境口岸的应用
- 钟玉清黄吉城李小波郑夔师永霞洪烨相大鹏戴俊幸芦琴
- 该项目依托国家质检总局系统内唯一具备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质的P3实验室,以获2017年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一等奖的科研成果“烈性新发传染病高通量筛查技术研究及其在口岸监测中的应用”为主,集合“国外重大烈性传染病检测技...
- 关键词:
-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检测试剂盒
- 广东口岸非洲归国劳务人员疟疾监控现状及对策分析
- 目的:分析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所辖口岸(以下简称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重点人群、重点输入地等重要因素,探讨如何完善口岸疟疾防控措施。方法:对2010年广东口岸发现的输人性疟疾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就其主要特征研究相...
- 戴俊洪烨吴惠明张显光张文冯庆文刘莉潘德观
- 关键词:归国劳务人员国境卫生检疫流行病学
- 我国口岸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测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对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入境的1例自委内瑞拉归国发热人员进行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同时使用自主研制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放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对发热人员的血清、全血、尿液、唾液和咽拭子等多种样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对唾液样本进行寨卡病毒RT-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入境第一天上午采集的血清、全血和咽拭子样本的实时荧光RT-PCR结果显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当天下午采集的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核酸弱阳性,第二天采集的血清样本为寨卡病毒核酸阴性,但尿液和唾液样本仍为阳性,且唾液中病毒载量较高。RT-PCR结果显示,唾液样本扩增出了预期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巴西寨卡病毒毒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9.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检测确认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例样本核酸检测情况,确诊该入境人员为口岸截获首例、广东省首例、我国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郑夔袁帅梁洁怡黄吉城李小波戴俊师永霞张显光宋卫吴惠明
- 马尔堡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建立马尔堡病毒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人工合成马尔堡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作为阳性对照模板,设计实时荧光RT-PCR引物、探针并构建反应体系,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建立的马尔堡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马尔堡病毒核酸检测有高度特异性,与1型~4型登革病毒、日本脑炎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2拷贝/反应。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对马尔堡病毒的快速检验。
- 洪烨郑夔相大鹏黄吉城戴俊师永霞李小波幸芦琴郭波旋邓燕凤
- 关键词:马尔堡病毒实时荧光RT-PCR
- 广东首例苏里南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测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对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入境的一例自苏里南归国发热人员进行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采集发热人员的血液和唾液样本,同时使用两种寨卡病毒实时荧光RT-PCR试剂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RT-PCR扩增寨卡病毒部分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较。基于扩增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输入性病例的来源。结果实时荧光RT-PCR结果显示,该病例血清样本寨卡病毒核酸弱阳性、唾液样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RT-PCR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5Kb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与巴西寨卡病毒株(GenBank号KX197250)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9%。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病毒属亚洲谱系。结论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例标本核酸检测情况,确诊该病例为广东首例从苏里南地区输入性寨卡病例。
- 梁洁怡戴俊黎东红师永霞黄吉城袁帅郑夔李小波张显光宋卫吴惠明
- 关键词:实时荧光RT-PCR核酸检测进化分析
- 广东口岸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控现状及防控对策分析
- 对2010 年期间经广东检验检疫局所辖口岸(以下简称广东口岸)入境的输入性疟疾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输入性疫情的重点疫源地、重点人群、重点交通工具、重点症状等流行病学因素,并就其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相应的防控措施.2...
- 戴俊洪烨吴惠明张显光张文潘德观
- 关键词:IMPORTEDMALARIAEPIDEMIOLOGICALLABORWO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