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刚
- 作品数:47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自然科学总论化学工程更多>>
- 化学课程文化学研究初探
- 2011年
- 科学建构化学课程理论体系对于现代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以文化学及课程理论为基础的化学课程文化学体系,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化学课程,利于实现化学课程的文化性复归。
- 廖志刚裴波季春阳
- 关键词:化学课程课程理论
- “以素养为本”基于知识加工理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以“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为例
- 2024年
- 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有效的知识加工策略,构建“1-(2+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为例进行案例设计。案例以“防病毒口罩材料的合成与研发”为真实情境贯穿线索,与高分子合成具体知识学习相融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层进式问题”引导“逻辑性任务”,突出“有效性评价”,开展激活、获得、巩固和迁移四阶段教学,促进陈述性知识程序化、策略化,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学科本质,从知识、素养、精神三个层面开展有效建模,通过“例-规-例”等合理的策略帮助学生巩固模型,深化学生的模型应用与转换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的远端迁移。
- 王欣宇廖志刚黄梅杜华
-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跨学科
- 新课程实施中对化学前沿知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引量:4
- 2008年
- 对化学前沿知识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化学前沿知识的课程教育功能,并对如何用好化学前沿知识课程资源的方法作了具体说明。
- 季春阳付伟凭廖志刚
- 关键词:课程资源
- 化学笔记学案的开发与运用
- 2022年
- 一、问题提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的重心要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过程体验,促进知识建构,是新课改的重要核心问题。记笔记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表征。
- 何莹莹廖志刚
- 关键词:新课改激发学习兴趣学案记笔记知识建构
- 中国与俄罗斯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设置的比较被引量:4
- 2019年
- 通过对比中国与俄罗斯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差异与共性,探讨中俄2国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并分析了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优化我国化学实验教学。
- 廖志刚张欢
-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室
- 基于能斯特方程探究可逆氧化还原反应模型——以三价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的数字化实验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氧化还原与化学平衡均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将氧化还原与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会展示出丰富的化学信息。能斯特方程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构成了实现学生“微粒观”与“变化观”协同建构和多向整合的中介桥梁,使学生思维产生连锁化效应,可以深度激发化学认知,有效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 田一鸣廖志刚
- 关键词:化学平衡
- 《天工开物》的现代教学启示被引量:2
- 2018年
- 《天工开物》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继承了古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实学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的作用。通过介绍《天工开物》的成书背景以及历史地位,对书中重要的化学工艺予以说明,总结分析该书对于现代教学的启示。
- 孙明晶廖志刚
- 关键词:《天工开物》化学工艺现代教学
- 化学教学中学生品味的培养
- 2018年
-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对学生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阐述,探讨如何进行有品味的化学教学。
- 张志荣廖志刚
- 关键词:品味化学教学
- 基于微粒观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
- 2018年
- 采用文献研究、定量分析等方法,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通过对学生已有微观知识的认识发展分析,在明确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认知障碍的基础上,渗透基于微粒观建构的化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物质的思维方法,促进其观念建构化学习方式的形成。
- 李佳新廖志刚
- 关键词:化学教学
- 基于模型认知的初高中化学教材模型分析与对比——以人教版“氧化还原”知识为例
- 2022年
-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重视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模型认知是当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献主要通过分析初高中人教版教材中有关“氧化还原”知识的模型分类以及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并对两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做好初高中模型的对比与衔接。初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侧重形象思维,对所学的知识重在记忆;高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侧重抽象思维,对所学的知识重在理解,从初中到高中的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在由具体形象不断的向抽象概括方面发展。
- 刘振翠廖志刚
- 关键词: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