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俊华

作品数:72 被引量:1,58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3篇生态系统
  • 16篇亚热带
  • 15篇土壤
  • 14篇南亚热带
  • 12篇森林生态
  • 10篇森林生态系统
  • 10篇涡度
  • 10篇涡度相关
  • 9篇阔叶
  • 8篇阔叶林
  • 7篇有机碳
  • 7篇陆地生态
  • 7篇陆地生态系统
  • 7篇混交
  • 7篇混交林
  • 7篇常绿
  • 6篇演替
  • 6篇植被
  • 6篇生态
  • 6篇土壤有机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华...
  • 42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贵州科学院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华南热带农业...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72篇闫俊华
  • 33篇周国逸
  • 17篇张德强
  • 12篇于贵瑞
  • 10篇褚国伟
  • 9篇韩士杰
  • 9篇唐旭利
  • 8篇张一平
  • 8篇王辉民
  • 8篇张雷明
  • 8篇刘菊秀
  • 8篇刘世忠
  • 7篇孙晓敏
  • 7篇王旭
  • 6篇张倩媚
  • 6篇李英年
  • 5篇赵新全
  • 5篇刘兴诏
  • 5篇王秋凤
  • 5篇何洪林

传媒

  • 6篇热带亚热带植...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报
  • 5篇中国科学数据...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地球与环境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资源生态环境...
  • 2篇中国生态学会...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辐射通量特征被引量:11
2006年
该文分析了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各辐射分量:下行短波辐射(RSd)、上行短波辐射(RSu)、下行长波辐射(RLd)和上行长波辐射(RLu)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各辐射分量日总量的大小顺序为:RLu(36.34 MJ/(m2.d))>RLd(32.43 MJ/(m2.d))>>RSd(12.46 MJ/(m2.d))>RSu(0.98 MJ/(m2.d)),长波辐射的变异系数(CV)远小于短波辐射,而波长相同时上行辐射的CV小于下行辐射.除RLd外,其余3种辐射的月均通量呈单峰形变化.RSd与RSu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均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而RLd和RLu的日均变化则大致呈波浪形.全年系统辐射支出中RLu为80.7%,RSu仅占2.2%,RLu在辐射平衡中的作用远超过以往强调最多的RSu.日尺度上,2003年反射率η的平均值为8.3%.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影响η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与旱季相比,雨季两种长波辐射的相关性高,数值也更接近.在较大时间尺度(1个月)上,净辐射(Rn)与RLu相关性最好,而在较小的时间尺度(≤1 d)上,Rn与RSd相关性最好,故在考察辐射通量间相互关系时,应充分注意尺度效应的影响.
王旭周国逸孙阁张德强闫俊华赵辉
关键词: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辐射通量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估算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能力被引量:4
2017年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分量,提高其估算精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由于受多种因子的影响,GPP的时空变异明显,其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与GPP密切相关,近年来被应用于估算区域和全球GPP,但其在中国生态系统的适用性尚不清楚。以中国8个典型植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驱动两叶光能利用率模型(TL-LUE,TwoLeaf Light Use Efficiency Model)模拟以站点为中心0.5°×0.5°区域内的月GPP,验证SIF估算GPP的能力。结果表明,SIF具有监测中国典型植被生态系统GPP的能力,月SIF与TL-LUE模拟的月GPP之间显著相关,其中5个生态系统中两者的R2高于0.8,最高达到0.91,GPP与SIF变化的斜率随生态系统类型变化。模拟的GPP与SIF遥感数据的季节变化特征相同,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在生长季节好于非生长季节;SIF能更好地监测农田GPP的季节变化。
刘青瑞居为民张永光张雷明王绍强周艳莲赵风华闫俊华韩士杰郝彦宾陈世苹李英年项文化
鼎湖山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及其水分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61
2001年
对鼎湖山 3种演替群落凋落物及其水分特征研究表明 ,凋落物现存量为针叶林 >混交林 >阔叶林 ,年凋落量阔叶林 >混交林 >针叶林 ,说明针叶林凋落物分解较阔叶林迟缓 ;针叶林凋落物中叶所占的比例最大 ,而阔叶林最小 ,枝和花果所占的比例以阔叶林最大 ,针叶林最小 ,与它们的林木分枝多少以及林冠幅度大小有关 ;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为针叶林 >混交林 >阔叶林 ,但差异不明显 ;凋落物含水量以阔叶林最大 ,混交林次之 ,针叶林最小 ,与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恰恰相反 ,说明凋落物的含水量受林地环境条件的制约 ;凋落物饱和含水时相对自由水面蒸发率阔叶林为 78.95 % ,混交林为 82 .45 % ,针叶林为 91.2 2 % ,说明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阔叶林凋落物水分损失较难 ,而针叶林凋落物水分损失较容易 .这也是阔叶林具有较小的最大持水量而却有较大的自然状态含水量的原因之一 .
闫俊华周国逸唐旭利张德强
关键词:凋落物水分特征
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与土壤中N、P的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92
2010年
选择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3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测定植物与土壤中全N、全P含量的基础上,阐明了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与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土壤中全N含量随演替进行而增加,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初期)、混交林(中期)和季风林(后期)0–10cm土层中全N含量分别为0.440、0.843和1.023g·kg–1;混交林0–10cm土层中全P的含量最为丰富,为0.337g·kg–1,马尾松林和季风林土壤全P含量分别为0.190和0.283g·kg–1。2)植物叶片中全N、全P的含量随演替呈减少的趋势,但根系中全N、全P的含量都以马尾松林为最多,混交林和季风林含量彼此相当。3)各土层中N:P随演替的进行呈现明显增加趋势,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0–10cm土层中N:P分别为2.3、2.5和3.6;植物各器官中N:P随演替的进行也呈增加趋势,且叶片和根系中的N:P相近,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叶片中N:P分别为22.7、25.3和29.6。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中N:P特征、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与土壤中N:P变化规律以及P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限制作用。结果表明,P已经成为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生长和重要生态过程的限制因子。
刘兴诏周国逸张德强刘世忠褚国伟闫俊华
关键词:森林演替南亚热带
鼎湖山3种演替阶段森林土壤C、N、P现状及动态被引量:15
2017年
为探讨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C、N、P的变化,通过测定鼎湖山3种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对他们的化学计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鼎湖山3种森林土壤SOC和TN随演替阶段而增加,演替中后期表层土壤(0~20 cm)与演替初期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都呈现显著的表层富集现象,且表层土壤与其他土层均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TP含量随演替阶段没有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不同演替阶段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演替阶段土壤TP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表现不同,演替前期土壤TP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演替后期土壤TP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演替中期土壤TP含量在各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C∶N不受土层深度和演替进程的影响,而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随演替阶段而增加,随土层加深而降低。这些揭示了森林土壤SOC、TN和TP含量随演替进展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取决于土壤C、N、P的来源方式。
邵宜晶俞梦笑江军曹楠楠褚国伟闫俊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化学计量学
中国南方4种林型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汇潜力被引量:19
2012年
根据我国第5次(1994~1998年)和第6次(1999~2003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热带亚热带8个省区4种主要林型(马尾松林、杉木林、硬阔林和软阔林)5个林龄组的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碳(TABC)与碳积累速率(TNEP).结果表明:(1)4种林型的TABC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阔叶林(硬阔林和软阔林)各林龄组的TABC均大于针叶林(马尾松林与杉木林)相应林龄组的水平,并且这种差距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大;(2)4种林型的TNEP均随着林龄的增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阔叶林成熟阶段的TNEP远高于该阶段针叶林的水平;(3)利用logistic回归曲线分别拟合4种林型的TABC与林龄的关系(P<0.01,R2>0.95),预测了2010~2050年各林型乔木层地上部分的碳储量,同时计算同期4种林型的乔木层地上部分年均碳增汇量分别为41.14(马尾松林)、31.53(杉木林)、75.50(硬阔林)和75.68(软阔林)gCm2a1.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和logistic回归曲线模拟的结果均表明阔叶林是更强的碳汇,并且在演替后期具有更大的碳吸存能力.相比于针叶林,阔叶林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区域碳汇林的最佳选择.
陈青青徐伟强李胜功傅声雷闫俊华
关键词:阔叶林针叶林地上生物量LOGISTIC方程
2003-2010年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3
2021年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是全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学过程,科学定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过程中的碳水通量是准确定量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过程的关键所在。基于微气象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的准确定量,获取的碳水通量监测数据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贡献提供了坚实基础。作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络(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of China,CNERN)成员,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自2002年底始对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森林类型进行碳水通量监测,现已完善为系统规范化的监测。其中针阔叶混交林为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也是我国南亚热带常见森林类型。按照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统一规范,在该森林类型已进行长达17年的生态系统水平碳水通量及关键气象要素标准化监测。本数据集通过整理和统计,列出了2003–2010年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碳水通量的动态实测数据,并包含了相关的数据集构建过程。建立和共享本数据集可以为深入探讨全球水热格局变化情形下的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水和能量交换监测研究提供本底资料,为该地区的森林经营管理及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李跃林闫俊华孟泽黄健强张雷明陈智刘世忠褚国伟张倩媚张德强
关键词:涡度相关法针阔叶混交林气象因子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简述和综合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通过收集和综合过去半个世纪热带森林土壤呼吸野外测定结果,结合研究人员长期在热带地区的研究实践,初步回答了:①热带雨林土壤呼吸量级是多少;②热带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呼吸有什么影响;③温度和水分如何影响热带森林土壤呼吸.一般地,将热带原生林开发为牧草地和农用地会增加土壤呼吸排放,但种植人工林或形成次生林并不会增加土壤呼吸;因自然环境的差异,也有少量例外的情况.热带雨林土壤呼吸为(1 368±323)g·m-2·a-1.热带雨林土壤呼吸年总量与年均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暗示温度每增加1℃,土壤呼吸增加5%.但是,土壤呼吸年总量与该地的年降雨量之间无相关关系.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研究中,大量使用人工箱法,掩盖了土壤呼吸和温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自动箱的使用将有利于这一关系的深入探索.热带森林土壤呼吸强度雨季高于旱季;但是降雨量颇高,且季节不明显时,可能表现相反的趋势.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情况下,土壤呼吸随着含水量的上升而不断增强,直至到达阈值,其后呼吸强度和水分含量表现为负相关.通过人工控制实验探讨水分变化对土壤呼吸影响是一个理想的途径,但目前还处于开始阶段.
谭正洪梁乃申张一平寺本宗正于贵瑞闫俊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平衡水分条件温度敏感性干旱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对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俞梦笑闫俊华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草酸连二亚硫酸钠
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关键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对有关酸性森林土壤如何缓冲酸沉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土壤矿物风化与离子交换反应、有机质的作用,和其他生命与非生命因素方面去探讨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的关键机理,旨在加深人们对酸性森林土壤响应酸沉降模式与缓冲机制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预测酸沉降背景下酸性森林土壤的酸化进程及其负面效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维持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科学借鉴。
江军曹楠楠俞梦笑常中兵陈洋张硕张硕
关键词:酸沉降土壤酸化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