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多种检测指标对血液恶性肿瘤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病(IFD)的价值.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14年10月年到2016年4月入院的非粒缺的...
- 李睿
-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
- 2016-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要肠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本院2016~2017年肠杆菌科主要病原菌在普通病房和ICU病房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分离自2016~2017年,本院主要2种革兰阴性肠杆菌和仪器所测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得出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所分离菌株构成比例前4位的肠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粘质沙雷菌;其中普通病房分离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菌(41.7%),而ICU病房分离率最高的则为肺炎克雷伯菌(35.7%);2017年普通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50.9%)、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2016年呈下降趋势(P <0.05);2017年ICU病房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2016年升高明显(P <0.05);两年中,ICU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部分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 <0.05)。结论:2017年普通病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部分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2016年;2017年ICU病房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部分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2016年;ICU病房分离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普通病房。临床应提高标本的送检率,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提高临床疗效。
- 陈高莉辛力华王芳吴波李睿胡琼英
- 关键词:肠杆菌科耐药性
- 降钙素原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95例SAT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72)和非感染组(n=123),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C反应蛋白(CRP)、PCT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在SAT合并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血清FT3、FT4、CRP水平及ES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WBC、NE%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或对照组,非感染组患者的WBC、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或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感染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C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所示:PCT的AUC最大,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0.861和1.000。结论SAT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会出现显著升高,其对于病原学鉴别诊断的价值高于WBC等常规感染指标,可用于辅助指导针对SAT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
- 李睿熊大迁辛力华任然张琼芳
- 关键词:降钙素原亚急性甲状腺炎细菌感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某中医院糖尿病足部溃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病原菌感染和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WHONET 5.6软件筛选2013年~2016年间糖尿病人足部溃疡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比较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504例标本检出病原菌279株(55.3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2株(43.73%),革兰氏阴性菌156株(55.91%),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2013~2016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 红霉素、 克林霉素等药物耐药率较高,暂未发现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0.0%、17.65%、47.62%、25%.在这四年间,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3.6%~100%、80.9%~100.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在60%左右,对氨曲南、 厄他培南、 阿米卡星、 妥布霉素和三、 四代头孢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除在2016年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41.2%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皆小于30%.结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糖尿病足部溃疡分泌物送检量逐年上升,主要病原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在2013~2016年有升高趋势,临床治疗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更好疗效.
- 王芳张琼芳张青李睿吴波任然辛力华
-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原菌耐药率
- 连续两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目的:了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4-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住院部各科室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
- 张琼芳辛力华王芳李睿吴波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耐药率
- 真菌葡聚糖检测对血液肿瘤患者早期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效能
-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早期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病(IFD)的价值,探讨不同种类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1-3-β-D葡聚糖的升高有无差异.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14年10月年到2016年4月入院的...
- 李睿
-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ROC曲线
- 2013~2016年四川省儿童患者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了解2013~2016年四川省儿童患者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6年四川省耐药监测报告的儿童患者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感染数据,实验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率分析。结果 4年间,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为8.95%,2016年上升至16.66%;儿童卡他莫拉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为4.16%,2016年上升至6.34%。15 896株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2016年为71.6%;对头孢克洛的上升趋势更明显,由2013年的26.1%上升至2016年的59.5%,增幅为33.4%;对阿奇霉素不敏感率上升,由2013年的8.3%上升至2016年的25%,对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的不敏感率呈下降趋势,且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各年均高于90%。与分离自所有患者的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相比,分离自儿童患者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更高,儿童分离株和总菌株对阿奇霉素的不敏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由2013年的8.3%,10.2%升至2016年的25%,22.1%。5 625株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高,大于9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由2013年的15.1%上升至59.1%。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率大于90%,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已上升至70%左右,不适于选用。儿童卡他莫拉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上升至59.1%,对其它测试药物耐药率变化较小。
- 张琼芳王芳李睿任然吴波辛力华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耐药性
- 多种检测指标对血液恶性肿瘤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病(IFD)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血液科2014年10月年到2016年4月入院的非粒缺的...
- 李睿
-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
- 多种检测指标对血液恶性肿瘤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病(IFD)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4年10月年至2016年4月入院的非粒缺的血液恶性肿瘤确诊患者160例,其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80例为IFD组,细菌感染80例为对照1组,同时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2组。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PCT、hs-CRP诊断IFD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这几种方法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IFD组1,3-β-D-葡聚糖均值为346.54 ng/L,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47.27 ng/L(P<0.05)和健康对照组43.21 ng/L(P<0.05);IFD组PCT均值为1.18μg/L,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16.3μg/L(P<0.05),高于健康对照组0.036μg/L(P<0.05);IFD组hs-CRP均值为59.6 mg/L,细菌感染组66.8 mg/L,两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 mg/L(P<0.05)。G试验单独诊断IFD的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0.91、90%、88.75%、85.71%、90.47%,针对血液恶性肿瘤IFD患者,最佳诊断阈值为≥70 ng/L时,诊断灵敏度为90%,特异性为88.75%;PCT单独诊断IFD的曲线下面积是0.82,针对血液恶性肿瘤IFD患者,最佳诊断阈值为1.65μg/m L,此时诊断灵敏度为81%,特异性为75.4%;hs-CRP单独诊断IFD的AUC是0.94,与细菌感染组AUC为0.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β-D-葡聚糖与PCT和hs-CR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0.334(P=0.003、P=0.048),血清联合组(1,3-β-D葡聚糖+PCT)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90.2%、88.9%,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组。结论葡聚糖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IFD的方法,对于IFD的早期诊断有突出价值,PCT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测指标,可行性优于hs-CRP;葡聚糖联合PCT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优
- 李睿任然熊大迁
-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
- 不同的监测系统测T细胞亚群的比对分析
- 目的由于在测定全血T细胞亚群中CD3,CD4,CD8比例实验室可以使用BD与BECKMAN两台流式细胞仪,为了保证两台仪器测定能提供一致的结果,于是对这两台仪器测定全血中CD3,CD4,CD8比例进行了比对。方法参照美国...
- 李睿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T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