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计来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乙型
  • 8篇肝炎
  • 7篇乙型肝炎
  • 7篇免疫
  • 5篇疫苗
  • 5篇抗原
  • 4篇核心抗原
  • 3篇蛋白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疫苗
  • 3篇融合蛋白
  • 3篇肿瘤
  • 3篇免疫原性
  • 3篇抗体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血管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8篇北京生物制品...
  • 6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北京天坛生物...

作者

  • 14篇李计来
  • 14篇徐静
  • 6篇许丽锋
  • 4篇凌媛
  • 4篇崔文禹
  • 4篇张云涛
  • 4篇吴刚
  • 4篇王娟
  • 3篇李树香
  • 3篇刘敬
  • 3篇王欣怡
  • 3篇赵莉
  • 2篇王娟
  • 2篇吴刚
  • 2篇张占东
  • 2篇赵莉
  • 2篇李媛媛
  • 2篇周亚
  • 1篇陈刚
  • 1篇马志新

传媒

  • 8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1年
目的 建立免疫复合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并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比较。方法增效乙型肝炎疫苗肌内免疫BALB/c小鼠,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SFC),优化实验条件:免疫剂量、检测时间和特异性刺激物及刺激浓度。同时将增效乙型肝炎疫苗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比较。结果5μg免疫组IFN-γ SFC明显高于2μg免疫组,初次免疫后3周IFN-γ SFC开始下降,多肽刺激IFN-γ SFC高于蛋白刺激,多肽浓度为2μg即可充分刺激斑点形成;增效乙肝疫苗免疫组IFN-γ SFC高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组。结论 初步建立了免疫复合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并证明其重复性良好,其细胞免疫水平高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
王娟吴刚赵莉李计来许丽锋徐静
关键词:乙型酶试验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黏膜免疫佐剂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Heat-labile enterotoxin B subunit,LTB),并评价其黏膜免疫的佐剂作用。方法从产毒素大肠杆菌44815菌株中扩增出LTB基因,克隆至质粒p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LT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LTB经纯化后进行神经节苷脂GM1结合活性及黏膜免疫佐剂活性鉴定。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LTB主要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5%;纯化的LTB纯度可达95%以上,可与兔抗CTB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且具有GM1结合活性及良好的黏膜免疫佐剂活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重组LTB蛋白,纯化的LTB具有良好的黏膜免疫佐剂活性。
崔文禹李媛媛单璞凌媛李计来徐静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原核表达及纯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原核表达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纯化HBcAg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鉴定。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对HBcAg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全基因合成优化基因,克隆至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HBcAg,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盐析和层析纯化后,经SDS-PAGE、Western blot、电镜观察、等电点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和N-末端氨基酸测序等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 000,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1.6%;纯化后其纯度可达99.4%,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VLP形成良好,结构均一,等电点在pH 6.0~6.9之间,HPLC分析形成T3和T4两种不同结构,N-末端序列正确,无氨基酸降解。结论已成功构建了HBcAg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了高纯度的HBcAgVLP,为进一步研究HBcAg VLP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李计来徐静王娟吴刚崔文禹赵莉许丽锋
关键词:病毒样颗粒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纯化
抗抑制性受体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2016年
在近20年,针对程序性死亡分子1和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等抑制性受体的抗体药物一直是研究热点.抑制性受体通路(免疫检查点)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免疫内稳态,防止免疫细胞过度激活,但肿瘤可以通过抑制性受体通路来逃避免疫细胞杀伤.抗体药物可阻断抑制性信号通路,进而活化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此文对抗抑制性受体抗体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李计来徐静
关键词:抗肿瘤药
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人源单克隆抗体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在CHO细胞中表达抗人肿瘤坏死因子(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h 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纯化后进行鉴定。方法将含有编码抗h 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及恒定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 HL,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 2000转染CHODG44细胞,经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加压筛选和单克隆筛选,获得分泌表达抗h 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的CHO细胞株。应用Mab Select Su Re和Capto adhere两步层析纯化抗体后,分析抗体的纯度、N-末端序列、结合动力学平衡常数及中和活性。结果经两步层析后,抗h TNF-α人源单抗经SDS-PAGE分析,可见纯度较好的抗体重链、轻链和完整抗体条带,SEC-HPLC纯度为98.79%;抗体的轻、重链N-末端氨基酸序列与预期一致,其结合动力学平衡常数(KD)为1.34×10-10 M,能拮抗TNF-α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对TNF-α细胞毒的中和率达90%左右。结论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具有较好中和活性的抗h 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
崔文禹李计来凌媛李树香刘敬王欣怡徐静张云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CHO细胞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免疫原性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免疫增强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及其对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HBcAg、HBsAg及HBcAg+HBsAg混合抗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形态。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NS)、HBcAg组(C)、HBsAg组(S)、HBsAg+铝佐剂组(S+Al)、HBsAg+HBcAg混合组(S+C)及HBsAg+HBcAg+铝佐剂组(S+C+Al),用相应抗原免疫各组小鼠,分别于第0天、第14天经小鼠双侧大腿肌肉进行初次和加强免疫1次,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cA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分析HBsAg特异性抗体亚类,ELISP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中HBsAg特异性IFNγ、HBcAg特异性IFNγ及HBsAg特异性IL-4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HBsAg和HBcAg均呈大小均一的VLP结构,二者混合后有聚集现象。初次免疫后,S+C组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与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加强免疫后,S+C组HBsAg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02),C组和S+C组均可产生高水平HBcAg特异性抗体。S组HBsAg抗体亚类以IgG1为主,S+C组以IgG2a为主。S+C组HBs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明显高于S组、S+Al组和S+C+Al组(P<0.05),C组与S+C组HBcAg特异性IFNγ斑点数均较高,与S+C+Al组比较,S+Al组HBsAg特异性IL-4斑点数明显升高(P=0.026)。结论 HBcAg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增强HBsAg的免疫反应,使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为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李计来徐静王娟吴刚赵莉许丽锋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免疫原性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与前S1抗原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
2011年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1~155)与前S1抗原(PreS1)(3~55)融合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以其为模板,PCR分别扩增HBcAg和preS1部分基因片段及融合基因CS1,将CS1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CS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进行SDS-PAGE、HPLC和Western blot等分析。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竞争抑制法检测血清Anti-HBc水平,间接ELISA法检测Anti-PreS1水平,并检测抗体亚类;ELISPOT法评价其细胞免疫效果。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CS1经双酶切证明构建正确;电镜分析表明粗纯的CS1可自行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直径约为30 nm;SDS-PAGE和HPLC分析显示,CS1蛋白纯度分别为98.2%和93%;纯化的CS1蛋白可与兔抗人HBcAgr多抗和鼠抗人PreS1单抗特异结合,并能诱导小鼠产生Anti-HBc和Anti-PreS1抗体,抗体亚类以IgG2a为主,并能够诱生小鼠脾细胞产生HBcAg特异性的IFNγ。结论已成功原核表达并纯化了融合蛋白CS1,纯化的CS1纯度较高,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吴刚李计来王娟赵莉徐静
关键词:前S1抗原重组融合蛋白质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免疫复合物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免疫复合型增效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并与常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比较。方法:增效乙型肝炎疫苗肌肉免疫Balb/c小鼠,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频数(SFC),优化实验条件:免...
王娟吴刚赵莉李计来许丽锋徐静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文献传递
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
2010年
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较大。现有疗法不能长期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复制,而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因其独特的优点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此文就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分类及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李计来许丽锋徐静
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在小鼠体内和食蟹猴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单次免疫小鼠,不同时间点采血进行anti-HBs滴度动态检测;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小鼠,进行anti-HBs滴度检测;肌肉注射5μg/只免疫小鼠,ELISPOT方法检测IFN-γ形成斑点数并进行阳转率统计;测定稳定性试验样品的ED50;分别以20μg/只和100μg/只剂量免疫食蟹猴,不同时间点采血检测anti-HBs滴度。结果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动态检测anti-HBs滴度均高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免疫2针次anti-HBs滴度可达到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免疫3针次水平;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检测IFN-γ斑点形成细胞( SFC)及阳转率高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及酿酒乙型肝炎疫苗国家参考品;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长期稳定性优于酿酒酵母乙肝疫苗,ED50值低于后者,高低两种剂量免疫食蟹猴,均可诱导高滴度anti-HBs,且持续性良好。结论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均优于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
徐静王娟吴刚周嘉琪单璞李计来许丽锋
关键词:免疫复合物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