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茂
- 作品数:24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肺复张方法在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比较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肺复张方法(RM)应用于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和负影响。方法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0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分别应用控制性肺膨胀(SI),呼吸末正压递增法(IP),压力控制法(PCV)三种肺复张方法,记录RM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RM后患者短时间内氧合指数和肺静态顺应性都明显增加,SI组30 min和1 h增加幅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2 h时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RM后患者短时间内均有心率增快,CVP上升,MAP下降,SI组变化幅度最大(P<0.05),20 min后三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肺内源性ARDS行RM,SI对肺顺应性和氧合改善效果最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IP和PCV方法没有明显差别。
- 林小茂王存陈亮温海洋
- 关键词:肺复张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法的效果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1例,按照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划分为A组(急性肾衰组)23例,B组(对照组)18例,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出现肾衰后停用甘露醇,进行全天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B组常规治疗。记录二组患者颅内压、肝肾功、电解质酸碱度变化,1周后APACHEⅢ评分和2周内死亡例数和A组患者肾衰出现时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患者滤器使用时间、治疗时间、治疗前后凝血时间改变等数值。结果A组出现肾衰时间为入院后(2.8±1.2)d,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时间(68±17)h,每个滤器使用时间(23±11)h,患者治疗前后体内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患者的肝功能、酸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组肾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1),血钾、血钠平均值有明显差异,A组反而更接近正常范围。A组患者颅内压平均值明显比B组高,颅内压波动范围却比B组小(P<0.05),A组患者1周后APACHEⅢ评分和2周内死亡例数明显大于B组(P<0.01)。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稳定电解质等内环境指标的作用,但是这些患者颅内压数值和病死率仍然明显增高,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 王广斌卜会驹林小茂杨秀洁温海洋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
- 生长抑素在危重病人血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Icu危重患者20例,随机分为A组(胰岛素组),B组(胰岛素+生长抑素组),每组10例,控制血糖目标为4.6~6.1mmol/L,生长抑素(思他宁)125μg/小时持续静脉泵入。结果:B组血糖控制所需要的胰岛素少,血糖波动更少,达标时间更长。低血糖,低血钾发生人数少(P<0.05)结论:小剂量生长抑素配合常规胰岛素在危重病人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少血糖波动和胰岛素用量。
- 卜会驹林小茂秦志梅杨秀洁郭发良
- 关键词:生长抑素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
- 两种不同抗凝方法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治疗中常规肝素抗凝与体外枸橼酸钠抗凝两种方法的效果与特点。方法多器官功能不全病人7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A组(体外枸橼酸钠抗凝组)(n=37),B组(常规肝素抗凝组)(n=33)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血电解质,酸碱度,凝血指标的变化,管路及血滤器的凝血情况和使用时间,并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电解质、血气指标稳定,肌酐、尿素清除效果明显,超滤可达目标值,A组血滤器的凝血情况和使用时间优于B组,A组体内凝血时间不受影响,A组葡萄糖酸钙用量明显大于B组。结论在CVVHDF体外枸橼酸钠抗凝对比常规肝素抗凝更有效和更安全。
- 温海洋陈亮卜会驹林小茂
- 关键词:肝素枸橼酸钠抗凝
- 胃腔定植菌在昏迷病人肺部感染发病中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昏迷的病人中实行胃腔定植菌监测对防治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重症监护室(ICU)中发生肺部感染(44例)和没有发生肺部感染(23例)的昏迷病人抑酸药应用情况及胃液PH值,胃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结果发生肺部感染的昏迷病人抑酸药应用时间明显较长(4.3±1.7天vs2.9±1.2天,P<0.05),胃液PH值(3.9±1.6vs1.7±0.7,P<0.05)和胃液培养阳性结果(31%vs13%)明显增高,胃液培养和肺部病原体菌种的一致性和构成比类似。结论胃液PH值和胃腔定植菌监测对于防治昏迷病人的肺部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杨秀洁简燕卜会驹林小茂秦志梅
- 关键词:昏迷肺部感染
- 鼻腔拭子筛查及局部用药用于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鼻腔带菌者筛查及局部用药用于重症监护室(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防治效果。方法2008年上半年在ICU对病人和工作人员行鼻腔拭子筛查,对MRSA阳性者隔离,局部应用夫西地酸乳膏,观察阳性率和用药后清除率,回顾性对照分析2007年上半年重症监护室病人MRSA分离率和感染率。结果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的鼻腔中不少有葡萄球菌甚至MRSA移生,工作人员鼻腔拭子阳性率很低,但是其中MRSA占的比例相当大,外用夫西地酸后,鼻腔的MRSA明显被清除,实行该措施后病人的MRSA分离率和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鼻腔带菌者筛查隔离及局部用药是防治重症监护室MRSA传播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杨秀洁卜会驹林小茂温海洋陈亮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鼻腔夫西地酸
- 改良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改良的俯卧位头高脚低倾斜30°机械通气方法,相比常规的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优点.方法 选择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俯卧位组和倾斜俯卧位组,每组22例.患者平时持续30°半卧位,每天进行俯卧位机械通气1次,每次4 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俯卧位机械通气前、中、后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俯卧位机械通气后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倾斜俯卧位组比较,俯卧位组体位改变后出现肺静态顺应性下降[2h时(25.6±5.8)ml/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37.2±20.5)ml/cm H2O],平均气道压上升[2 h时(18.5±3.9)cm H2O比(15.6±5.3)cm H2O],心率增快[2 h时(112.0±16.2)次/min比(102.0±11.3)次/min],平均动脉压下降[2 h时(86.0±6.7)mm Hg(1 mm Hg=0.133 kPa)比(93.5±7.5)mm Hg],中心静脉压上升[2 h时(15.5±3.3)cm H2O比(12.6±4.3)cm H2O];这些改变在俯卧位期间持续存在(P<0.05),恢复30°半卧位后1 h消失.结论 改良的俯卧位通气,既有俯卧位改善氧合的作用,又可以避免俯卧位对肺静态顺应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郭发良杨秀洁王桂秀卜会驹林小茂
- 关键词:俯卧位
- 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ICU危重病人45例,按随机分为三组:A组按为4.4~6.1mmol/L,B组为4.4~8.0mmol/L,C组为6.7~11.1mmol/L,各15例,按统一方法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和监测。结果:A,B,C三组病人在治疗期间血糖达标的时间数依次增加,每天胰岛素的用量,血糖的波动幅度,低血糖和低血钾的发生频率依次减少(P<0.05),但是治疗后血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症指标和APACHEⅢ评分,两周内死亡例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合并糖尿病的危重病人中实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范围可以适当放宽到4.4~8.0mmol/L,部分病人可以考虑6.7~11.1mmol/L的范围。
- 卜会驹林小茂秦志梅杨秀洁郭发良
- 关键词: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病人糖尿病
- 醋酸林格液联合琥珀酰明胶用于脓毒症的液体复苏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醋酸林格液联合琥珀酰明胶用于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组(A组,27例)和醋酸林格液+琥珀酰明胶组(B组,32例),观察两组液体复苏的效果及期间各项参数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的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B组[6、24h分别为(58±10)、(74±13)s和(48±7)、(54±11)s],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B组[6、24h分别为(3.3±0.8)、(1.6±0.3)g/L和(4.2±1.1)、(2.1±0.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乳酸、肌酐、钙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林格液联合琥珀酰明胶用于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有与乳酸林格液联合羟乙基淀粉相似的效果,但对于凝血功能、血清乳酸水平、肾功能的影响更少,可能更适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但更容易发生低钙血症,也没有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证据。
- 杨秀洁卜会驹林小茂温海洋陈亮
- 关键词:脓毒症琥珀酰明胶乳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
- 两种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两种肺复张策略用于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肺外源性ARDS患者36例,按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在不同时段随机选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BILEVEL4-PSV)模式改良叹气法及压力控制法,记录肺复张前后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肺静态顺应性(Csta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肺复张方法患者PaO2/FiO2和Cstat在肺复张后比肺复张前均有改善,在肺复张后30、60min两种肺复张方法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张后120min BILEVEL+PSV模式改良叹气法患者PaO2/FiO2[(210.2±29.7)mmHgvs(162.8±27.8)mmHg,1mmHg=0.133kPa]和Cstat[(43.3±12.0)vs(32.9±9.6)ml/cmH2O,1cmH2O:0.098kPa]均较压力控制法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肺复张方法在复张后即刻对HR、MAP、CVP均有影响,而BILEVEL+PSV模式改良叹气法在肺复张后10min患者HR、MAP、CVP已基本恢复到复张前水平,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后10min患者HR、CVP仍有升高,MAP仍较低,复张后20min才恢复到复张前水平。结论在肺外源性ARDS患者应用PB-840呼吸机实施BILEVEL+PSV模式改良叹气法肺复张效果显著,改善氧合及肺顺应性较压力控制法维持时间长,并且患者耐受性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 王存郭发良卜会驹黄辉莫伟胜杨秀洁林小茂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双水平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