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超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脓毒
  • 5篇脓毒症
  • 5篇重症
  • 3篇氧化氮
  • 3篇重症患者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诱导型
  • 2篇诱导型一氧化...
  • 2篇诱导型一氧化...
  • 2篇真菌病
  • 2篇脓毒症大鼠
  • 2篇侵袭性
  • 2篇侵袭性真菌
  • 2篇侵袭性真菌病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菌病

机构

  • 14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仁化县人民医...

作者

  • 14篇李伟超
  • 13篇何志捷
  • 11篇邹子俊
  • 8篇周明根
  • 4篇李方义
  • 4篇植耀炜
  • 3篇周林
  • 2篇徐凤琴
  • 2篇陈亮
  • 1篇肖秀红
  • 1篇李颖雅
  • 1篇黄月华
  • 1篇莫红平
  • 1篇张静
  • 1篇王吉文
  • 1篇黄子通
  • 1篇黄灿霞
  • 1篇胡琨琳
  • 1篇王琴
  • 1篇易修文

传媒

  • 7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药性变化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404株,肺炎克雷伯菌占所有病原菌比例,2012年7.8%,2013年8.1%,2014年8.3%,呈增加趋势。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例最高达38.04%,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97.2%、98.1%、98.9%,接近100%。结论:重症医学科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仍较重,耐药率高,耐药谱广,治疗难度大,需继续加强病区环境消毒,防治交叉感染,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李伟超陈亮徐凤琴周明根邹子俊何志捷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脓毒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早期血药谷浓度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替考拉宁具有很强的抗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活性,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它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及较低的肾毒性,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2]。替考拉宁的蛋白结合率约为90%,清除半衰期长(30~180 h),血清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替考拉宁含量少,且需要较长时间达到稳定的血药谷浓度水平,故需要负荷给药[3]。目前研究认为,替考拉宁的血药谷浓度水平(即连续给药后再次给药前采血测定的药物谷浓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对于大部分严重感染患者,建议血药谷浓度>10 mg/L,对于骨和关节感染、心内膜炎及体内植入物感染等患者,建议血药谷浓度>20 mg/L[4]。在脓毒症患者中,MRSA是主要的致病菌之一[5]。然而由于脓毒症患者可能存在休克,或经过液体复苏,可能存在低蛋白血症、多器官功能损害,替考拉宁的药物代谢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故脓毒症患者中替考拉宁的血药谷浓度水平分布情况仍有待研究。本文总结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52例静脉使用替考拉宁的患者血药谷浓度水平,以指导替考拉宁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
植耀炜彭鹭张永浩周明根邹子俊李伟超何志捷
关键词:血药谷浓度革兰染色替考拉宁抗生素后效应低蛋白血症心内膜炎
高支链氨基酸肠外营养在综合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高支链氨基酸肠外营养在综合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综合ICU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肠外营养配方中,对照组应用平衡氨基酸,治疗组应用高支链氨基酸。对两组的治疗结果和相关血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上臂肌围(AMC)和上臂周径(MAC)在治疗7d后均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仅有TP、ALB、PA在治疗7d后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营养改善更加显著。结论在综合ICU重症患者中应用高支链氨基酸肠外营养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且无相关副作用。
何志捷李伟超
关键词:支链氨基酸肠外营养ICU重症患者
重症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卡泊芬净敏感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卡泊芬净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3d以上的所有成年重症患者的念珠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卡泊芬净敏感性检测采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酵母菌液基稀释法(M27-A3)进行。结果共收集念珠菌菌株76株,白念珠菌37株,占48.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20株(26.3%)、近平滑念珠菌8株(10.5%)、光滑念珠菌8株(10.5%);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各1株。绝大部分念珠菌菌株对卡泊芬净敏感,敏感率为94.7%。其中,分离到卡泊芬净耐药的光滑念珠菌1株、卡泊芬净中介的光滑念珠菌2株、白念珠菌1株。结论我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念珠菌仍以白念珠菌最常见。非白念珠菌中热带念珠菌的比例较高。来自于重症患者的念珠菌对卡泊芬净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李方义张静邹子俊易修文李伟超周林郑煜凯何志捷
关键词:重症患者卡泊芬净侵袭性真菌病耐药性分析
血管内皮细胞P2X7受体介导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炎性损伤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在无粒细胞参与时血管内皮细胞P2X7受体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LPS、A438079、生理盐水分别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制备脓毒症组、拮抗剂组、对照组,在6 h,12 h,24 h各时间点检测血管内皮细胞P2X7受体变化,TNF-α、IL-1β、IL-6和VEGF-1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6h时脓毒症组血管内皮细胞P2X7mRNA表达明显增加,12 h达到高峰(P<0.05)。在6 h、12 h和24 h时点上,脓毒症组血管内皮细胞的TNF-α、IL-6、IL-1β、VEGF-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与脓毒症组相比,拮抗剂组在6 h、12 h、24 h时点P2X7 m RNA TNF-α、IL-6、IL-1β和VEGF-1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阻断血管内皮细胞P2X7受体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这可能是粒细胞缺乏患者脓毒症ALI发生的重要机制。
邹子俊王琴李方义周明根李伟超郑煜凯何志捷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P2X7受体炎性损伤
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在重症患者肠道功能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和细菌内毒素(BT)水平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在肠道功能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7例患者在入科24小时内进行APACHEⅡ评分,采用二胺氧化酶/乳酸/细菌内毒素联检试剂盒(酶法)定量检测人体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活性,分析ICU重症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的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胃肠功能障碍将ICU重症患者分为非胃肠功能障碍组和胃肠功能障碍组。非胃肠功能障碍组与胃肠功能障碍组的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分别为6.33±9.55 U/L、16.46±22.6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乳酸水平分别为11.66±12.36 mg/L、24.32±16.49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9.34±10.17 U/L、11.43±9.70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患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二胺氧化酶与APACHE II评分:r=0.427,P=0.01,D-乳酸与APACHEⅡ评分:r=0.53,P<0.001,细菌内毒素水平与APACHE II评分:r=0.451,P<0.001。结论 ICU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和患者APACHE I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监测血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细菌内毒素活性可作为评估ICU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何志捷植耀炜黄超泰周明根邹子俊李伟超
关键词: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危重症
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症组按5 mg/kg体重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后2 h、6 h经腹主动脉采血、处死,比较动脉血气分析、ELISA法检测的肺组织iNOS、白介素-6(IL-6)含量、右下肺肺组织病理切片计算的病理学肺损伤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氧合指数显著下降、肺组织iNOS、IL-6含量、病理学肺损伤积分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肺iNOS的过度表达增加了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肺血管通透性,加重肺损伤。
邹子俊李伟超周明根何志捷
关键词:脓毒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急性肺损伤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脓毒症组、治疗组,建立腹腔注射脂多糖大鼠脓毒症模型(LPS 10 mg/kg),治疗组予以腹腔注射LPS 10 mg/kg和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g/kg,每组按造模后6h、12h、24h随机分成三个亚组,检测不同时点各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CTnT),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24 h后心肌细胞显微镜下改变。结果:在6 h时、12 h时和24 h时点各组血清中CTnT浓度、心肌匀浆TNF-α和NO含量,脓毒症组>治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和治疗组心肌匀浆中的TNF-α在6 h时达到高峰,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心肌匀浆中的TNF-α逐渐回落;同一组内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显示治疗组与脓毒症组相比,心肌细胞断裂、溶解减轻,间质水肿明显改善。结论:依达拉奉可通过减少心肌TNF-α、NO生成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周明根胡琨琳邹子俊李伟超何志捷
关键词:依达拉奉脓毒症肿瘤坏死因子Α心肌损伤
医护院感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建立医护院感品管圈对降低 ICU 患者 VAP 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综合 ICU 患者345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12月综合 ICU 患者356例为观察 A 组,选择2015年1~12月综合 ICU 患者381例为观察 B 组,自2014年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对患者实行管理,以降低 VAP 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VAP 的发生率逐年降低(P <0.05)。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可降低 ICU 患者 VAP 的发生率,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莫红平李颖雅肖秀红黄月华李伟超李慧玲何敏莹植耀炜徐凤琴
关键词:品管圈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真菌抗原检测包括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等,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具有不同影响因素的患者中其结果的判读不同.关于不同疾病患者的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甚多,但是系统阐述这两种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少.本研究就影响这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众多因素进行综述,明确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临床意义,并正确指导诊疗.
李方义邹子俊李伟超周林郑煜凯何志捷
关键词: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侵袭性真菌病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