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乾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造影
  • 5篇血管
  • 5篇血管造影
  • 5篇血管造影术
  • 5篇造影术
  • 5篇体层摄影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肿瘤
  • 3篇肝硬化
  • 3篇肝脏
  • 3篇CT诊断
  • 3篇MSCTA
  • 3篇插管
  • 3篇插管操作

机构

  • 28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汕头大学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28篇邓乾华
  • 16篇袁知东
  • 13篇王成林
  • 13篇刘鹏程
  • 8篇冯飞
  • 6篇杨伟洪
  • 6篇江国银
  • 5篇梁珊瑚
  • 4篇石桥
  • 4篇刘卫明
  • 3篇言伟强
  • 3篇成官迅
  • 3篇谢婷婷
  • 3篇邹立秋
  • 3篇杜端明
  • 3篇胡小红
  • 2篇陈在中
  • 2篇江锦赵
  • 2篇郭学军
  • 1篇黎永滨

传媒

  • 9篇中国CT和M...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辅助检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共振辅助检查装置,包括床板、多个收容盒、多个固定带和多个弹性连接件,床板一侧设有钩挂槽,多个收容盒均设于床板的另一侧,每个收容盒内均设有一收卷机构,多个固定带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收卷机构,并可通过收卷机构进...
邓乾华
文献传递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量子降噪技术在MS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肝脏MSCT多期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并应用多种量子降噪技术(Q01、Q02、USO)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连续58例行肝脏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CT,管电压120k Vp、机架旋转0.5秒/圈、螺距0.938、准直层厚1mm*16层、图像重建层厚7mm,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目标噪声为10.0HU,CT机根据定位像扫描时获取的信息设置扫描时的管电流,范围100-400m A。标准软组织算法分别在不使用、使用Q01、Q02和USO降噪技术时重建层厚为1、3、5、7、10mm的图像共20组。测量肝门层面肝右叶、腹主动脉、脾脏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图像噪声并计算平均值。根据图像噪声、病变显示、诊断可接受度将图像质量分3级,1mm图像增加三维后处理图像比较,由CT副主任技师和副主任医师各1名进行双盲法评价。结果图像噪声随着层厚的变薄而增加,使用Q01、Q02、USO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层厚越薄噪声越大时降噪幅度越大。使用Q01、Q02和USO可使噪声分别下降3.1-5.8HU、4.5-8.3HU和5.5-12.6HU。层厚10mm不使用QD、7mm使用Q01、5mm和3mm使用Q02、层厚1mm使用USO可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结论肝脏MSCT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并根据层厚选择不同的量子降噪技术即可降低图像噪声又能提高图像质量。
袁知东石桥王成林邓乾华冯飞成官迅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图像噪声
能谱CT单能量小肠成像应用于克罗恩病临床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小肠成像应用于克罗恩病临床评估的价值。方法48例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行腹部CT能谱成像。原始图像经信号-噪声比(CNR)分析获得最佳成像Kev值,重建单能量图像。观察指标包括病变肠管位置、肠壁厚度、肠管狭窄程度、肠管强化程度、肠壁周围表现(浆膜层、脂肪间隙、系膜血管)、淋巴结肿大及相关并发症;计算正常肠壁与病变肠管动、静脉期强化率△A%与△V%。所有患者行内镜(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金标准为活检病理。结果 (1)能谱CT单能量成像结合物质分离功能清晰显示病变肠管范围,病变肠段共132处,肠壁厚度3.1-26mm。病变累及空肠9例,回肠39例,回盲部42例,结直肠29例;25例显示肠壁水肿、增强同心圆样或分层样改变,39例浆膜层毛糙,18例显示肠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36例显示肠系膜血管增多征象,其中24例有明显的"梳齿"征表现。22例显示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淋巴结大小约3.5-14.5mm。1例出现肠管穿孔,腹腔脓肿形成;3例肛瘘,4例不全小肠梗阻,2例有肠管狭窄伴胶囊内镜滞留。(2)平扫CD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C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期、静脉期CD病变肠壁强化程度及强化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节段肠壁(P<0.01);病变节段肠壁动脉期与静脉期肠壁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能谱CT单能量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临床评价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C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石桥谢婷婷袁知东邓乾华言伟强郭学军
关键词:克罗恩病CT小肠造影能谱成像
MSCTA对肝癌TACE治疗插管操作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的意义.方法应用东芝16排螺旋CT机,对40例肝癌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用MIP和VRT进行重建,所有患者均行DSA造...
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袁知东邓乾华杜端明
文献传递
双能量CT全肝灌注成像在肝硬化中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双能量CT全肝灌注成像在诊断肝硬化中的价值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科80例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作为硬化组,80例患者的Child-Pugh分级:A级33例、B级31例、C级16例。选取80例无肝硬化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通过双能量CT进行GSI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硬化组与对照组的肝脏情况,采用碘帕醇作为增强剂,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对比不同分级的患者肝左叶、右叶、尾状叶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门脉主干的静脉期化标准化碘浓度。结果根据双能量CT的检查结果可知,硬化组患者的HAP为(0.83±0.31)m L/(min·m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0.21±0.08)m L/(min·ml),而PVP和THBF则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的动脉期碘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的门静脉主干的碘浓度比有明显变化,A级高、C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全肝灌注在诊断肝硬化中具有一定优势,且能通过多点多参数分析帮助临床医生对肝硬化的程度进行判断,有助于下一步的治疗。
江国银王成恩冯飞邓乾华胡小红周雯成官迅
关键词:肝硬化能谱成像CHILD-PUGH分级
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对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受检者随机分为Z轴管电流调制组(试验组)和管电流固定组(对照组),每组各60名。试验组的目标噪声水平设置为7.5HU,管电流的动态范围为40~500mA,对照组的管电流设置为250mA,其他扫描参数两组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受检者的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记录管电流调制组甲状腺峡部层面的管电流值,测量下颌角、甲状腺峡部、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分3级(优、良、差),由2名有经验的CT主管技师和一名主任医师进行双盲法评价。计数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CTDIvol,DLP和甲状腺峡部层面毫安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1.4mGy,210.5mGy·cm和120.5mA;对照组的分别为13.8mGy,292.8mGy·cm和250mA,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90%,降低28%和降低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下颌角和甲状腺峡部层面的图像噪声分别为7.36HU和7.05HU,稍高于对照组的5.64HU和4.85HU;试验组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为7.23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HU,下颈部图像质量优的数量大幅增加。结论 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根据受检者体型和受检部位密度厚度变化在每周旋转均对管电流进行动态调整,使辐射剂量的分布实现了个性化,保证了不同层面图像质量的恒定,在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时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在临床CT扫描中有很大应用价值。
袁知东王成林冯飞邓乾华刘远健刘鹏程
关键词:颈部噪声
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介入并发症肝总动脉瓣膜狭窄闭塞的原因以及CTA对其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DSA证实存在肝总动脉瓣膜狭窄闭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A检查,用VRT、MIP多方位显示感兴趣血管腔的形态、走行以及肝总动脉与上级血管之间的夹角。DSA造影排除解剖变异情况后,判断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结果:2例患者CTA示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形态正常,而肝总动脉与腹腔干呈夹角狭小。3例术前CTA提示腹腔干起始端重度狭窄;另外3例腹腔动脉明显迂曲延长,肝总动脉起点距离增大,CTA与DSA所见一致。结论: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是一种罕见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多次介入操作以及解剖变异是可能的诱因,术前CTA能发现这些危险因素,术中选择合适器材轻柔操作是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陈在中邓乾华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造影术动脉
泌尿系结石64层CT低剂量扫描应用适应性统计学迭代重建技术的价值
目的:评价泌尿系结石64层CT低剂量扫描应用适应性统计学迭代重建技术(ASIR,Adaptive Statistical Itcrativc Reconstruction)对图像质量、结石检出率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连...
袁知东邓乾华江国银刘卫明王成林冯飞刘鹏程
MSCTA对肝癌TACE治疗插管操作的指导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的意义。方法:应用东芝16层螺旋CT机,对40例肝癌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用MIP和VRT进行重建,所有患者均行DSA造影。并将两者的图像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及变异情况,以及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方面的信息。结果:MSCTA中MIP和VRT对二级及二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率达100%,MIP和VRT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约90%,75%。CTA与DSA对二级及二级以下肝动脉显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MIP重建图像与DSA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VRT重建与DSA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显示肝动脉变异11例,寄生动脉10支,DSA漏诊2例。CTA对肿瘤变异和寄生供血血管的显示以及腹腔动脉与腹腔干动脉的夹角显示;与DSA对比有高度一致的符合率。结论:MSCTA能三维清晰的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检出肝癌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清晰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与DSA相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有重要意义。
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袁知东邓乾华杜端明
关键词:肝脏肿瘤血管造影术栓塞
肝脏局限性脂肪沉积CT诊断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的发生机制、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间,CT检查发现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37例,其中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1岁。采用Aquilion16层螺旋CT机,自右膈顶向肝下缘连续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37例均符合CT诊断标准。结果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37例病灶分别位于S4段背侧15例、镰状韧带附着部14例、S1段4例、S2段2例、S7段2例;病灶大小为8mm-27mm,平均14.8mm;S4段背侧病灶主要为结节状9例和斑片状5例,镰状韧带附着部病变多为结节状12例;边缘清楚的病灶32例,部分边缘清楚的病灶5例。增强后37例病灶动脉期均未见强化,CT平扫+增强扫描复查,病灶均无明显的变化。局限性脂肪沉积的动脉期能谱曲线向下,而静脉期曲线明显向上,但仍低于正常肝实质曲线。结论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主要与异位静脉引流有关,根据本病的CT表现特征诊断不难,但要注意排除肝内其他类似的占位性病变,定期复查具有决定意义。
王成林程琳张子钦袁知东邓乾华江国银
关键词:肝脏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