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粼
- 作品数:33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β-酮硫解酶缺乏症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对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进行营养干预并随访。患儿,男,1岁4个月,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精神萎靡、反复代谢性酸中毒,基因检测:ACAT1基因杂合变异,c.401T>C(p.M134T)和c.481T>C(p.Y161H)。本研究主要针对β-酮硫解酶缺乏症患儿进行个性化营养治疗,提示急性期保证能量供应、限制蛋白质及脂肪摄入,缓解期逐渐增加蛋白质及脂肪的量,既能保证生长发育又能减少代谢危象的发生。
- 谭田邓亚萍孔粼
- 关键词:营养治疗
- 住院新生儿肠内营养液配制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共识(2025)
- 2025年
- 肠内营养液作为肠内营养实施的核心载体, 不仅为新生儿提供了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还发挥着重要的非营养性作用。然而, 不规范的配制操作极易导致肠内营养液受到污染, 从而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当前, 我国针对住院新生儿肠内营养液的集中配制流程及医院感染管理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规范住院新生儿肠内营养液配制的操作流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代谢与炎症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学组, 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订了"住院新生儿肠内营养液配制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共识(2025)", 从人员配置、器具及设备、配制原料、配制流程、配制环境、质量管理等配制过程中涉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 提出了推荐意见, 旨在提高住院新生儿肠内营养液配制的质量与安全性。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代谢与炎症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灾害学组孔粼邓沁
- 关键词:住院新生儿肠内营养液医院感染管理
- 儿科临床营养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效果分析——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索建立规范的儿科临床营养教学体系,以提高营养系本科生的儿科临床营养综合水平。[方法]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及在带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重新构建"多学科训练、临床营养思维训练、启发参与式教学、互联网融合"等综合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在新教学体系实施4年后,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参与、理论、操作、就业意向等有无变化。[结果]干预组参与实习人数和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临床营养知识及操作技能较对照组有较大的提高(P<0.05)。干预组学生选择医院就业的比例比对照组高(干预组32%,对照组11%),但两组总的就业意向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学生不选择医院就业的主要原因为"工作压力",而对照组为"担心技能不足"。[结论]规范的儿科临床营养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提高营养系本科生的儿科临床营养综合水平,但促进相关人员就业仍需要继续扩大专科影响力,从而引导政策支持。
- 孔粼何庆节
- 关键词:儿科临床营养教学体系
- 重型乙脑病儿能量预测与体质量变化关系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分析重型乙脑病儿实际能量摄入、预测的目标能量及体质量的变化,寻找合理营养支持的能量截点,为基层医院重型乙脑病儿能量计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 年7 月至2017 年6 月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重型乙脑病儿,记录其每天的实际能量摄入、Schofield-HW 公式预测的目标能量和能量目标完成率、1 个月前后的两次体质量。分析能量目标完成率与体质量变化的关系;并根据体质量变化与能量目标完成率,描绘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值。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病儿142 例,体质量变化与目标能量完成率相关系数r 值为0.73,95%CI: 0.64 ~ 0.80。病儿平均能量目标完成率为(68 ± 18)%;80.3%的病儿存在喂养不足,1 个月后病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初始时升高了21.1%。在目标能量完成率达0.6 ~ 0.9 和< 0.6 时,病儿1 月后体质量减少> 5%的发生率分别为51.6%和88.0%,2 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01);0 ~ 3 岁、3 ~ 6 岁、6 ~ 12 岁与12 ~ 18 岁4 年龄组间实际能量完成率未见明显差异(P> 0.05),但1 月后体质量减少> 5%的发生率分别为33.3%,62.5%,48.7%和68.3%,而体质量不变或增加的发生率分别为56.7%,15.6%,38.5%和7.3%,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上述4 个年龄组及总体研究病儿约登指数值分别为0.6696,0.5804,0.5162,0.6376 和0.5266,所对应的体质量减少超过5%的能量目标完成率界值分别为66%,70%,57%,72%和72%;提示70%左右的Schofield-HW 公式预测能量值可能是避免重型乙脑病儿1 月内重度体质量减少的能量截点。结论:重型乙脑病儿1 月间重度体质量减少(> 5%)的发生率仍较高,避免其在1 月内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能量摄入截点可能是70%左右的Schofield-HW 公式预测能量值,对重型乙脑病儿使用Schofield-HW公式预测能量需求,可能会高估病儿的实际能量需求,需引起重视。
- 孔粼刘永芳许丽娟朱朝敏吕麟亚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体质量
- 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智慧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探索——以儿童癫痫病为例被引量:1
- 2025年
- 回顾了智慧诊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儿童癫痫病为例,深入分析了传统药学服务模式的局限性。并以某医院药学部为例,从发展脉络、人员组成、平台架构与技术支撑、平台运行与维护等层面系统梳理其儿童癫痫创新药学服务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对儿童癫痫患儿的全病程精准管理与远程指导,提高了儿童癫痫患儿的诊疗质量,并有利于降低患儿治疗成本。但要实现基于个性化药物治疗的精准人工智能模型,仍有多学科沟通难、智能技术瓶颈、信息保密难等问题需要克服。
- 吴青冯越孔粼
- 关键词:药学服务人工智能儿童癫痫
-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本科生对临床营养教学的需求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对临床营养教学的需求,为提高临床营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20年9月—2022年9月选取2017、2018和2019级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本科生进行临床营养教学需求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05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91.43%。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学生对临床营养的教学满意度均较高。择业意愿为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教学满意度均优于选择考研或选择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医院临床营养科就业的学生选择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2种教学模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2.9%和39.3%),而选择考研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学生更倾向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分别为57.1%和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中94.8%的学生认为提升就业竞争力是最迫切的需求。结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不同择业意愿的学生对临床营养的实践教学需求不同,需要进一步完善并调整临床营养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 高中敏孔粼刘永芳
-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本科生临床营养教学满意度教学需求
-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 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PBEN)治疗小儿慢性腹泻(C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CD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5例,中途退出2例)和对照组(25例,中途退出4例)。研究组口服或经鼻胃管喂养PBEN,对照组给予母乳或普通婴幼儿饮食喂养。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重、贫血发生率及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后平均日增重、低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ALB、TP、Hb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Hb水平及贫血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BEN治疗小儿CD能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刘永芳高中敏许丽娟朱朝敏孔粼
- 关键词:慢性腹泻营养不良
- 从三聚氰胺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被引量:3
- 2009年
- 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震惊了国内甚至国际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文章介绍了三聚氰胺的用途、毒性,以及它与蛋白质间的关系,揭示了不法行为谋取暴力的原因;同时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 孔粼何庆节
- 关键词:三聚氰胺毒性食品监管食品安全
- 儿科慢性病营养管理体系的构建及效益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儿营养管理体系的运用对慢性病患儿进行营养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医疗成本,为慢性病患儿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随机抽取营养管理体系建立5年前(2009年1—12月)的患儿548例为对照组;抽取慢性病患儿营养管理体系启动后(2014年1—12月)的患儿817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模式,干预组通过营养支持小组(护士、医生、营养师、药剂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五阶梯治疗、院外持续随访等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对营养治疗的依从性、营养不良发生率及5年间变化趋势、住院天数及医疗花费。采用SPSS 22.0进行秩和检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配对χ^2检验。结果两组患儿或其家属在第5年对营养管理的重视度均较第1年提高,但干预组在第5年接受营养干预的累积比例(95.8%)高于对照组(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第1年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5年前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患儿第5年的营养不良发生率(13.0%)低于第1年(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随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P<0.01),而对照组的时间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家庭年人均收入影响后,干预组第5年营养不良标化发生率(12.7%)仍低于对照组(21.8%);排除患儿家属文化程度的影响后,干预组第5年营养不良标化发生率(13.1%)低于对照组(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科慢性病营养管理体系的构建明显提高了患儿营养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患儿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同时减少住院天数,节约总医疗花费,值得推广。
- 孔粼吕麟亚于爽
- 关键词:儿科慢性病营养管理营养不良
- 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与质量管控策略
- 王刚包蕾张先红孔粼黄晓英赵华陈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