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野 作品数:54 被引量:170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索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 5 羟色胺转运体 ( 5 HTT)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 (PCR AmFLP)技术测定 10 2例强迫症 (OCD)患者和 110名健康对照的基因型。结果 强迫症患者 5 HTT第二内含子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等位基因 10和 12 / 10基因型与强迫症存在显著正关联 (OR值分别为 2 4 5和 2 4 2 ,P <0 0 5 )。结论 汉族人群中 5 HTT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发病可能有遗传关联 ,等位基因 10和 12 / 王振 江三多 陈珏 张野 肖泽萍关键词:强迫症 5-羟色胺转运体 多态性 Alzheimer病患者MLL3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目的Alzheimer 病(AD)是复杂的多基因疾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条可以作为致病基因的片段。基于前人的经验,我们考虑是否导致AD 发生的原因并不在于基因结构上变异,而是基因功能上发生了某种变化?为了论证我们... 张野 钱伊萍 江开达 禹顺英 汪栋祥 江三多文献传递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单相、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以下简称情感障碍 )患者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val 1 0 8met多态的分布 ,以及COMT基因与情感障碍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的方法 ,检测 2 0 3例情感障碍患者及 2 0 9名正常人的COMT基因多态性 ,按照Hardy Weinberg平衡法则进行吻合度检验 ,并采用Z检验分析COMT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不同组间分布的差异。结果 (1 )经吻合度检验 ,单相抑郁症组 (98例 )、双相情感障碍组 (1 0 4例 )及正常对照组COMT各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法则 (χ2 值分别为 2 2 0 5 ,0 91 3 ,3 42 5 ,均ν=1 ,均P >0 0 5) ;(2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单相、双相情感障碍组中COMT基因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经Z检验 ,均ν=1 ,均P >0 0 5) ;COMT基因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性别的组间及组内差异亦均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COMT基因val 1 0 8met多态所在的第 张野 江三多 钱伊萍 李飞 汪栋祥 汤国梅 江开达关键词:情感性精神障碍 聚合酶链反应 COMT基因 攻击行为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伴发的攻击行为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0-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研究组(有攻击行为)43例,疾病对照组41例。健康对照组15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KFLP)技术分析COMT基岗多态性。结果:①研究组的COMT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组与疾病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等位基因A携带患者在疾病症状(敌对性、情感平淡)及认知功能方面存在差异。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其COMT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对照者不同。等位基因A携带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同。攻击行为与COMT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 李华芳 朱砾 马金云 张野 谢斌 顾牛范关键词: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C677T 错义突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目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lolate reductase,MTHFR)可催化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成体内最主要的甲基供体:5-甲基四氢叶酸。MTHFR缺陷将使同型半... 李飞 江开达 张明园 钱伊萍 汪栋祥 张野 江三多文献传递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介绍了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情况及近年基因芯片在精神疾病的实验室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张野关键词:生物芯片 精神疾病 蛋白芯片 基因芯片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与MA0基因关联分析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单胺氧化酶A和单胺氧化酶B基因与伴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情感性障碍间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将66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性障碍患者,以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区分为两组,伴精神病性症状为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不伴为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并采用Amp-FLP技术作了MAOA(CA)n、MAOB(GT)n和MAOB(TG)n三种微卫星DNA的多态性分析。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性障碍在MAOA(CA)n基因座上的124 bp等位基因频率减少;MAOB(GT)n基因座上的172 bp、178 bp等位基因频率减少而182 bp等位基因频率增高;MAOB(TG)n基因座上的199 bp等位基因频率减少而205 bp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这种减少和增高经Z检验确认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经W oolf法分析后得出MAOB(TG)n基因座上的205 bp等位基因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呈显著性正关联(RR=3,P 汪栋祥 江开达 钱伊萍 张野 禹顺英 江三多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与NRG1基因的关联分析 <正>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与NRG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是否有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在NRG1基因多态性的区别。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有(无) 混合家族史精神分裂症、有(无)混合家族史抑郁症及正... 洪武 方贻儒 汪作为 张野 禹顺英 钱依萍 汪栋祥 江三多 王祖承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文献传递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的X染色体基因组扫描分析 被引量:5 2006年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 it hyperactivity d isorder,ADHD)是儿童期多见行为障碍。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家系、双生儿和寄养子研究显示该障碍发生具有遗传基础。但是病因尚不清楚。分子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ADHD涉及到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一系列报告发现ADHD与多巴胺D4受体(DRD4)、多巴胺转运体(DAT1)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等基因相关联。以往研究表明ADHD与X染色体上DXS7位点和MAOA基因相关联,而DXS7是紧密连锁于MAO基因。依此假设,应用基因组扫描技术探讨ADHD在X染色体上易感位点。采用TDT方法分析X染色体上48个DNA标志的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中84个ADHD核心家系间的连锁关系,ADHD诊断依据DSM-Ⅲ-R标准。TDT分析结果观察到如下位点与ADHD相连锁,DXS1214(TDT:χ2=18.1,df=7,P<0.01),DXS8102(TDT:χ2=7.9,df=3,P<0.05),DXS1068(TDT:χ2=21.9,df=9,P<0.01),DXS8015(TDT:χ2=14.6,df=7,P<0.05),DXS1059(TDT:χ2=27.8,df=10,P<0.01)和DXS8088(TDT:χ2=20.4,df=3,P<0.01)。研究资料提示X染色体上Xp11.4-p21和Xq23区域可能存在ADHD的易感基因。 江三多 何玫 钱伊萍 汪栋祥 张野 李飞 田红军 忻仁娥 汤国梅 吴晓东关键词:X染色体 基因组扫描 载脂蛋白E基因-219G/T多态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载脂蛋白E基因 (ApoE)启动子区 2 1 9G/T多态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ELP)方法 ,于 1 0 4例AD患者和 1 1 1例正常人中检测 2 1 9G/T多态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按比值比 (OR)作疾病关联分析。结果 ①AD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之间不存在 2 1 9G/T多态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 (P值均大于0 0 5) ;②按ApoEε4基因分层后 ,无论是ε4型人群还是非ε4型人群中都不存在AD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间的多态分布的差异 (P值均大于 0 0 5) ;③ 2 1 9G/T多态各基因型的分布不影响AD与ApoEε4等位基因的关联。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 ,ApoE基因启动子区 2 1 张明园 江三多 张野 钱伊萍 汪栋祥 汤国梅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载脂蛋白E AD 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