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路瑞芳

路瑞芳

作品数:53 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牙周
  • 30篇牙周炎
  • 20篇侵袭性
  • 17篇侵袭性牙周炎
  • 12篇牙周炎患者
  • 12篇手术
  • 8篇手术治疗
  • 8篇龈沟液
  • 6篇牙槽
  • 6篇致病
  • 5篇牙槽骨
  • 5篇牙周致病菌
  • 5篇致病菌
  • 5篇疗效
  • 5篇非手术治疗
  • 4篇多态
  • 4篇牙周组织
  • 4篇菌斑
  • 4篇基因
  • 4篇教学

机构

  • 4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3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路瑞芳
  • 30篇孟焕新
  • 21篇冯向辉
  • 21篇徐莉
  • 15篇释栋
  • 14篇张立
  • 12篇陈智滨
  • 7篇胡文杰
  • 6篇王宪娥
  • 5篇刘建
  • 4篇甄敏
  • 4篇张艳玲
  • 4篇胡文杰
  • 3篇赵亦兵
  • 3篇任秀云
  • 3篇胡文杰
  • 3篇焦剑
  • 2篇王华
  • 2篇徐涛
  • 2篇和璐

传媒

  • 18篇北京大学学报...
  • 8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2011第九...
  • 2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 1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第八届全国口...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第十届全国牙...
  • 1篇全国口腔护理...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检测比格犬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种周龈沟液牙周致病菌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建立比格犬种植体周围炎模型,评价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种植深度对种植体周围龈沟液细菌的影响。方法 7条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8周后分别在一侧下颌骨植入2枚Astra种植体和2枚Bico...
朱斌黄宝鑫路瑞芳孟焕新
文献传递
机械治疗同期口服抗生素对侵袭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被引量:34
2020年
目的探索机械治疗同期全身辅助应用抗生素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第一磨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口内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23例GAg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未用药组[12例,年龄(24.5±3.3)岁]和用药组[11例,(26.5±4.0)岁],未用药组进行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用药组洁治后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1周,再行刮治和根面平整术。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和6个月分别进行牙周临床指标检查和唾液、集合龈下菌斑(来源于4颗第一磨牙近中颊侧位点)采集,治疗后2周仅采集唾液。应用PCR方法检测样本中8种牙周致病微生物并对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第一磨牙近中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用药组治疗后2、4和6个月探诊深度[分别为(4.21±1.50)、(4.00±1.54)、(3.84±1.89)mm]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分别为(5.29±1.27)、(5.30±1.34)、(4.98±1.36)mm](P<0.05)。用药组治疗后不同时间龈下菌斑(治疗后2、4和6个月Pg、Tf和Td的中位数均降为0.0 ng)和唾液中Pg、Td和Tf含量(治疗后2、4和6个月Tf和Td的中位数均降为0.0 ng,Pg分别为16.3、59.6和22.4 n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未用药组唾液中Td和Tf含量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下菌斑中Td和Tf含量仅在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机械治疗同时辅助全身应用抗生素能更好地降低第一磨牙的探诊深度,控制GAgP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含量,疗效可以维持到治疗后6个月。
冯向辉路瑞芳张立徐莉陈智滨孟焕新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抗生素龈下菌斑唾液
表皮生长因子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rs2237051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dase proliferators activate receptor-α,PPAR-α)rs4253623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交互作用,为筛选GAgP的高危人群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纳入219例于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就诊的GAgP患者(GAgP组)和13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全身及牙周健康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职工和学生作为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EGF rs2237051及PPAR-αrs4253623基因型检测,使用多重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GAgP易感性的关系,采用似然比检验对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在GAgP易感性方面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进行分析,交互作用模型采用相乘模型。结果GAgP组年龄为(27.3±4.5)岁,男性87例,女性132例;对照组年龄为(27.1±4.2)岁,男性53人,女性85人,两组人群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 rs2237051位点中,AA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49.5%(107/216)]显著高于对照组[37.7%(52/138)],AG/GG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50.5%(109/216)]显著低于对照组[62.3%(86/138)](P<0.05)。调整年龄、性别后,与AA基因型相比,AG/GG基因型个体患GAgP风险显著降低39%(OR:0.61,95%CI:0.40~0.95,P<0.05)。PPAR-αrs4253623位点中,AA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76.2%(160/210)]显著高于对照组[65.9%(81/123)],AG/GG基因型频率在GAgP组[23.8%(50/210)]显著低于对照组[34.1%(42/123)](P<0.05)。调整年龄、性别后,与AA基因型相比,AG/GG基因型个体患GAgP风险显著降低40%(OR:0.60,95%CI:0.36~0.98,P<0.05)。EGF rs2237051及PPAR-αrs4253623在GAgP易感性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两个位点均为AG/GG基因型个体与均为AA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患GAgP风险降低66%(OR:0.34,95%CI:0.17~0.66,P<0.01)。结论EGF rs2237051及PPAR-�
王宪娥孟焕新路瑞芳冯向辉徐莉释栋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表皮生长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一种牙周切除性骨手术模型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周切除性骨手术模型及其制作方法,针对牙周炎导致牙槽骨的破坏,并在牙槽骨破坏的基础上代偿性的增生形成颊舌侧的牙槽骨隆突或牙槽骨在牙齿邻面形成凹坑状骨吸收的情况,提供一种牙周切除性骨手术模型。在健康的牙槽骨模...
胡文杰路瑞芳张艳玲甄敏贾鹏程
文献传递
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伴错畸形的Ag 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沈潇施捷徐莉焦剑路瑞芳孟焕新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牙槽骨质丢失牙根吸收
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
2024年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周健康,行牙冠延长术,收集牙冠延长术中切除的部分健康天然角化龈;15例在颌骨重建区域行游离龈移植术,有10例为腓骨瓣重建,5例为髂骨瓣重建,均在术前采集嵴顶软组织,其中5例患者(3例为腓骨瓣重建,2例为髂骨瓣重建)在术后8周时再次采集种植体周软组织。所有软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特点,测量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相比,颌骨重建患者种植体周黏膜缺乏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结构,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更小[0.36(0.35,0.47)mm vs.0.27(0.20,0.30)mm,P<0.05;26.37(24.12,31.53)μm vs.16.49(14.90,23.37)μm,P<0.05]。游离龈移植术后,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较治疗前呈现增加的趋势[0.38(0.25,0.39)mm vs.0.19(0.16,0.25)mm,P=0.059],角化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27.16,29.14)μm vs.16.42(14.16,22.35)μm,P<0.05],形成了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类似的上皮结构;IL-1、IL-6、TNF-α的阳性细胞个数较术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9.16,18.00)vs.0.67(0.17,8.93),P<0.05;21.89(15.00,28.12)vs.13.00(8.50,14.14),P<0.05;2.83(1.68,5.00)vs.0.22(0.04,0.63),P<0.05];术后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17,0.21)vs.0.15(0.14,0.17),P<0.05;0.36(0.33,0.37)vs.0.28(0.26,0.33),P<0.05;0.30(0.28,0.42)vs.0.23(0.22,0.29),P<0.05],且与健康天然�
董佳芸李雪芬路瑞芳胡文杰孟焕新
关键词:颌骨重建软组织
血小板在牙周组织中浸润的情况
目的:通过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动态观察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在牙周组织中浸润和分布的情况,探讨血小板在牙周炎宿主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牙周炎不同阶段的实验性牙周炎小鼠模型,将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牙周组织标本处理后制备石蜡...
詹雅琳路瑞芳侯建霞孟焕新
文献传递
八年制口腔医学生牙周实习中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被引量:5
2017年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是推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率为目的。我们在口腔医学八年制牙周实习教学中参照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采用指导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增加牙周疾病新进展和基本牙周手术模型的训练,通过患者和带教老师的评价不断改进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八年制学生的临床训练水平。
路瑞芳张立胡文杰
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拔除后应用去蛋白牛骨基质与可吸收胶原膜进行位点保存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拔牙位点同期植入Bio-Oss~并覆盖Bio-Gide~胶原膜愈合6个月后组织形态学特点和成骨效果。方法:6名研究对象共6颗罹患牙周病变磨牙拔除后即刻在拔牙窝内植入Bio-Oss~颗粒覆盖Bio-Gide~胶原膜。术后6个月,翻瓣再进入,在位点保存区取一块直径2.8 mm、长度6.0 mm的圆柱状骨组织,制作甲苯胺蓝染色的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平均11.54%(0~28.40%)新生骨形成和35.04%(13.92%~50.87%)Bio-Oss~颗粒残留,其中20.13%(0~48.50%)Bio-Oss~颗粒与新生骨组织直接接触,79.87%(51.50%~100.00%)颗粒被结缔组织包裹;上颌位点新生骨和Bio-Oss~颗粒百分比均较下颌位点少。结论:组织学检查发现罹患重度牙周炎磨牙拔牙窝内植入Bio-Oss~并覆盖Bio-Gide~胶原膜愈合6个月后有新骨形成,仍有较多Bio-Oss~颗粒残留。
詹雅琳胡文杰徐涛甄敏路瑞芳
关键词:牙周炎牙槽嵴增高术生物相容性材料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抗伴放线聚集杆菌血清c型IgG滴度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血清中的抗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血清c型Ig G抗体滴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62例Ag P患者(18例切磨牙型,44例广泛型)和45例牙周健康者的空腹静脉血,同时收集Ag P患者的龈下菌斑和非刺激性全唾液用于Aa的检测(PCR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抗Aa血清c型Ig G抗体滴度。结果:Ag P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Aa血清c型Ig G抗体检出率均为100%,Ag P组的抗体滴度为11.1±1.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1±1.8,P<0.01)。切磨牙型Ag P患者的抗Aa血清c型的Ig G抗体滴度和抗体升高率与广泛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唾液或龈下菌斑样本Aa检出阳性的Ag P患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Aa阴性患者(11.9±1.3 vs.10.7±2.1,P<0.05)。结论:Aa血清c型为我国Ag P患者定植的Aa的重要血清型,广泛型Ag P患者血清抗Aa抗体滴度与切磨牙型Ag P患者无明显差异。
冯向辉张立徐莉孟焕新陈智滨释栋路瑞芳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免疫球蛋白G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