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旸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患儿
  • 2篇并发
  • 2篇川崎
  • 2篇川崎病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积液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治...
  • 1篇右室
  • 1篇室间隔
  • 1篇室间隔缺损
  • 1篇双腔
  • 1篇疼痛
  • 1篇体温
  • 1篇体温波动
  • 1篇通路
  • 1篇皮肤
  • 1篇缺损

机构

  • 4篇西安市儿童医...

作者

  • 4篇宋旸
  • 2篇李小青
  • 1篇田丹秋
  • 1篇孙利群
  • 1篇张增俊
  • 1篇周南
  • 1篇蒋昊翔
  • 1篇苏德成
  • 1篇谢卫科
  • 1篇孙敏
  • 1篇杨健

传媒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感觉传导通路损伤与临床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学(TBSS)及纤维示踪成像技术(FT),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感觉传导通路损伤,进一步分析DTI参数值与临床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3例痉挛型脑瘫合并...
蒋昊翔杨健张增俊宋旸李贤军高洁张喆
文献传递
川崎病并发胆囊积液1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宋旸李小青
关键词:胆囊积液川崎病并发颈部疼痛体温波动P100
低分子肝素治疗川崎病患儿高凝状态的疗效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川崎病(KD)急性期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为KD的46例住院患儿,对血小板(PLT)〉600×10^9/L、纤维蛋白原(FIB)〉4g/L及彩色多普勒显示有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22例患儿。予LMWH注射液50~100IU/(kg·次),皮下注射,1次/d,连用7~10d。患儿按是否接受LMWH治疗分为应用LMWH组(H组)和未用LMWH组(NH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FIB水平、血浆黏度、血沉(ESR)、红细胞比容(HCT)等变化,并全程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结果 1.治疗前H组PLT与FIB显著高于NH组(Pα〈0.05);2.治疗后两组比较,H组ESR、血浆黏度、FIB均较NH组显著降低(Pα〈0.05);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H组治疗后PLT、ESR、血浆黏度及FI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α〈0、05);NH组治疗后ES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α〈0.05),PLT、血浆黏度及FI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前后PT、APTT、INR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5.H组皮下注射局部出现皮下瘀斑1例,经局部热敷4d后基本吸收消失,余无严重出血及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LMWH能有效控制亚急性期KD患儿血液高凝状态,并因其生物利用度高、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改善KD高凝状态、预防微血栓形成的药物。
李小青周南宋旸苏德成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疗效
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67例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67例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7例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进行根治手术,术中、术后测量其右心室-肺动脉压差。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3%。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例。痊愈患者分别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室间隔残余分流,右室-肺动脉压差小于20mmHg。结论:行右室双腔并发室间隔缺损手术患儿年龄应适当减小,虽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已不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该类手术中仍应引起重视。术中处理重点应为正确处理室间隔缺损和右室肥厚肌束。
孙利群谢卫科田丹秋孙敏宋旸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病因学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