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春波

作品数:187 被引量:559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2篇航空宇航科学...
  • 30篇理学
  • 12篇机械工程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1篇火箭
  • 42篇火箭发动机
  • 31篇燃烧
  • 21篇固体火箭
  • 19篇两相流
  • 18篇数值模拟
  • 17篇湍流
  • 17篇固体火箭发动...
  • 16篇推进剂
  • 16篇值模拟
  • 14篇喷管
  • 14篇粉末
  • 13篇发动机
  • 11篇气固
  • 10篇点火
  • 10篇压缩机
  • 10篇激光
  • 9篇金属
  • 9篇冲压发动机
  • 7篇压强

机构

  • 176篇西北工业大学
  • 2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4篇南昌航空大学
  • 8篇中国航天科技...
  • 6篇南昌航空工业...
  • 5篇西安近代化学...
  • 4篇北京宇航系统...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西安电力高等...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沈阳发动机设...

作者

  • 187篇胡春波
  • 52篇何国强
  • 26篇蔡体敏
  • 22篇杨建刚
  • 19篇徐义华
  • 17篇张胜敏
  • 16篇邓哲
  • 16篇朱小飞
  • 15篇姜培正
  • 15篇胡颖
  • 14篇曾卓雄
  • 13篇李超
  • 13篇魏进家
  • 11篇李江
  • 11篇刘佩进
  • 10篇杨玉新
  • 10篇李悦
  • 9篇李佳明
  • 8篇魏祥庚
  • 7篇陈剑

传媒

  • 34篇固体火箭技术
  • 26篇推进技术
  • 14篇西北工业大学...
  • 7篇应用数学和力...
  • 7篇应用力学学报
  • 4篇流体机械
  • 4篇航空动力学报
  • 4篇弹箭与制导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实验流体力学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甘肃工业大学...
  • 2篇空气动力学学...
  • 2篇风机技术
  • 2篇火炸药学报
  • 2篇第五届海内外...
  • 1篇含能材料
  • 1篇宇航学报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计算机仿真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9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12篇2012
  • 1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4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驱推进剂供给系统液体火箭发动机
本发明公开了电驱推进剂供给系统液体火箭发动机,包括氧化剂输送系统、燃料输送系统和推力室,上述氧化剂输送系统和燃料输送系统均各自独立与推力室相联通,以将对应的氧化剂和燃料输送至推力室内,并在推力室内混合、燃烧,产生反推力。...
刘洋付本帅何国强刘佩进胡春波裴净秋杨建刚李超
文献传递
两级入轨RBCC等动压助推弹道设计与推进剂流量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发动机的性能与飞行器相互耦合,导致RBCC发动机的设计研制需要针对相应的飞行弹道。对RBCC飞行器助推段等动压弹道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式,提出了基于高度步长的等动压轨迹计算方法。利用提出的助推段轨迹设计方法建立了弹道计算程序,进行了以RBCC作为第一级动力的两级入轨飞行器助推段(Ma=0~8)飞行弹道仿真;根据仿真结果,采用遗传算法/序列二次规划联合优化策略,以推进剂最省为目标对非等动压爬升段RBCC发动机最优流量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及计算方法考虑了发动机与飞行轨迹的耦合作用,可用于RBCC助推段弹道设计;整个助推段推进剂消耗占飞行器起飞质量的55%,推进剂消耗主要发生在非等动压飞行段,非等动压段与等动压段的消耗量之比为2.3;经弹道优化后的推进剂利用率提高了3.5%;在引射模态(Ma=0~2.5)最优的一次火箭的调节比为4.3,一次火箭进入亚燃模态后要迅速节流,最低流量需求发生在引射/亚燃模态转换期间。
薛瑞胡春波吕翔秦飞
关键词:火箭基组合循环弹道优化
高温多组分环境金属颗粒随流燃烧的模拟装置、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多组分环境金属颗粒随流燃烧模拟装置,包括上下连接的燃气通道段和燃气发生器;燃气通道段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的中空壳体,由上到下包括等直段和扩张段;燃气发生器为一底部封闭的中空壳体,上部与燃气通道段的下端...
李悦胡颖胡加明郭宇胡旭胡春波
文献传递
喷管喉部热流密度测量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剥离热化学烧蚀对喷管喉部热流密度测量的影响,将HT50-20热流计安装在喷管喉部,使之直接接触燃气,测量不同燃气温度条件下喷管喉部的热流密度,并获得了来流燃气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喷管喉部热流密度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当喉部燃气温度分别为611、551、457 K时,热流密度分别为0.496、0.471、0.317 MW/m2,实验数据可为相关数值模拟提供实验验证。
肖虎亮胡春波张胜敏邓哲秦飞
关键词:喷管喉部热流计热流密度
固液混合火箭燃面退移过程的数值模拟
基于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利用流动-传热耦合的方法以及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燃面退移过程模拟的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校验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实验发动机进行了数值模拟...
杨玉新胡春波蔡体敏秦飞
关键词: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动网格技术
文献传递
三元乙丙绝热材料炭化层结构及力学特性表征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炭化层是绝热材料烧蚀过程中物理、化学和力学相互耦合作用的桥梁和纽带,其结构和力学性能的表征是绝热材料烧蚀预示数值计算的关键因素。文中针对三元乙丙绝热材料炭化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炭化层多孔介质特性,利用固体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炭化层关于孔隙率为参数的力学表征模型;根据炭化层强度测定结果,确定炭化层强度表征系数,建立炭化层破坏准则,从而为绝热材料烧蚀预示数值计算提供炭化层力学性能参数。
徐义华胡春波曾卓雄杨玉新
关键词:固体火箭发动机三元乙丙炭化层结构特性多孔介质力学模型
离心泵闭式叶轮内颗粒运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离心泵闭式叶轮流道内的颗粒运动进行了观测实验,给出泵叶轮内两相流运动中颗粒平均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以及单颗粒在叶道内的运动轨迹及速度分布,得到了叶轮内易严重磨损的部位,并提出了相应的杂质泵设计改进措施。
魏进家胡春波姜培正
关键词:离心泵闭式叶轮两相流杂质泵
大后翼装药固体发动机喷管收敛段绝热层烧蚀
2009年
对具有大后翼装药结构的Φ315 mm发动机和全尺寸发动机进行了地面点火试验。试验后对喷管收敛段绝热层按照沟槽和非沟槽部位进行了解剖,得出了各个部位绝热层的烧蚀和炭化数据。结果表明,和药柱翼槽对应的喷管收敛段绝热层烧蚀严重,而非药柱翼槽对应部位的绝热层烧蚀较小。实测的最大烧蚀率可用于同类发动机的方案设计。
刘中兵汪亮胡春波
关键词: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烧蚀装药绝热层
燃气流速对EPDM绝热材料炭化层结构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基于一种可变流速的烧蚀发动机,在含铝燃气环境中对三元乙丙绝热材料炭化层的结构特征开展了烧蚀试验研究,并对绝热材料表面炭化层进行了SEM分析及能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绝热层表面燃气流速不同,所生成的炭化层表面、背面及侧面形貌及孔隙都有很大区别;燃气流速增大,炭化层厚度明显变薄,表面铝、硅氧化物沉积增加,同时炭化层材质疏松程度加大,结构强度减弱。
刘泽祥胡春波李江王书贤徐义华
关键词:烧蚀炭化层SEM分析
一种旋流式喷嘴的实验和数值研究被引量:46
2003年
对一种小尺寸复杂结构的旋流式喷嘴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实验研究中确定了喷嘴前后压差与流量间的对应关系。数值研究中应用VOF方法对喷嘴内三维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计算 ,并与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二者吻合较好。而后应用该算法对喷嘴在不同结构尺寸下的流动过程进行了计算 ,对比分析后发现 :旋流室及旋流器的结构和尺寸均会对喷嘴出口速度产生影响 。
王国辉蔡体敏何国强胡春波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