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秉璐

作品数:60 被引量:32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手术
  • 14篇外科
  • 10篇胆管
  • 10篇胆囊
  • 10篇诊治
  • 10篇分化
  • 9篇胰腺
  • 9篇切除
  • 9篇肿瘤
  • 8篇胰腺炎
  • 8篇腺炎
  • 8篇肝细胞
  • 7篇外科手术
  • 7篇细胞
  • 7篇腺癌
  • 7篇囊肿
  • 6篇干细胞
  • 5篇胆囊癌
  • 5篇诊治分析
  • 5篇切除术

机构

  • 56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国科技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潍坊市人民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60篇李秉璐
  • 26篇何小东
  • 23篇赵玉沛
  • 23篇郑朝纪
  • 19篇刘卫
  • 16篇洪涛
  • 16篇吴昕
  • 10篇徐协群
  • 9篇曲强
  • 6篇周立
  • 6篇闫旭
  • 5篇廖泉
  • 5篇金晔
  • 4篇蔡力行
  • 4篇朱预
  • 3篇张建希
  • 3篇张志庸
  • 3篇李泽坚
  • 2篇李晓斌
  • 2篇陈亚进

传媒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华肝胆外科...
  • 5篇中国普外基础...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协和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隔离症被引量:5
1997年
报告22例肺隔离症,其中21例手术治疗。多数为儿童和青年人,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反复肺部感染。1/3病人为体检胸片发现肺内阴影。X线像10例表现为囊肿性阴影,12例为肺内致密影或块影。术前仅4例正确诊断,80%病例术前被误诊为肺囊肿,结核,肺癌和纵隔肿瘤。86%隔离肺位于下叶,左侧多于右侧。叶内型19例,叶外型2例。异常血管多数来自胸主动脉,30%来自腹主动脉。90%病例行肺叶切除,无手术死亡或住院死亡。全组获得随诊,最长20年,均健康生活。
张志庸李万刚李单青李秉璐李泽坚
关键词:肺隔离症叶外型
肝细胞极化标志分子在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肝细胞极化标志分子的表达和分布。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较肝细胞极化标志蛋白二肽酰基肽酶Ⅳ(DPPⅣ)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在诱导分化(实验组)和非诱导分化(对照组)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PPⅣ和LDLr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成人骨髓来源的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分化表达白蛋白,实验组DPPⅣ和LDLr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DPPⅣ和LDLr在肝细胞膜上呈特征性分布。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肝细胞极化标志分子,进一步表明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同时,肝细胞体外分化可以做为研究肝细胞极化形成机制的良好模型。
闫旭曲强何小东李秉璐金晔周立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肝细胞细胞分化
胆管扩张症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胆管扩张症患者在术后近期和远期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21例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17.4%),女性100例(82.6%),年龄(40.5±15.3)岁(范围:18~80岁)。将术后30 d内发生的胆道感染定义为近期感染,超过30 d发生的胆道感染定义为远期感染。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近期和远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21例胆管扩张症患者中,TodaniⅠ型85例(70.2%),Ⅲ型1例(0.8%),Ⅳ型32例(26.4%),Ⅴ型3例(2.5%)。随访时间(55.2±28.6)个月(范围:1~101个月)。分别有18例和37例患者发生术后近期和远期胆道感染。18例患者发生除胆道感染外的术后并发症,其中腹水6例,胆瘘4例,胰瘘和胃排空延迟各2例,胸腔积液、腹腔感染、伤口不愈合和胰腺炎各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是否行肝门部吻合和Todani分型是近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术后并发症是远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行肝门部吻合(OR=6.228,95%CI:1.884~20.586,P=0.003)和术前胆道感染病史(OR=3.701,95%CI:1.137~12.043,P=0.030)是近期胆道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是否≥45岁(OR=2.261,95%CI:1.004~5.093,P=0.049)和术后并发症(OR=3.131,95%CI:1.094~8.958,P=0.033)是远期胆道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行肝门部吻合和术前有胆道感染病史与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近期胆道感染相关;年龄是否≥45岁和术后并发症与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远期胆道感染相关。
吴昕李秉璐郑朝纪刘卫洪涛
关键词:胆道疾病胆总管囊肿胆管扩张症胆道感染
CT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引流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徐协群郑朝纪李秉璐洪涛刘卫何小东李晓光杨宁赵玉沛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胆囊造瘘
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特点以及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再次手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占同期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5.37%(80/1 491),其中男27例,女53例,男女比例1∶1.96;年龄14~66岁、(44±13)岁;再次手术距上次手术的时间为8 d^17年,中位时间为16.8个月。(2)有13例患者因术后病理与术中冰冻诊断结果不一致而行补救性再次手术,手术方式为残余腺体切除加患侧淋巴结清扫;有67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复发或转移而行再次手术,其中15例行残余腺体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52例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3)术后病理结果提示80例患者中有15例存在甲状腺癌组织残留,51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术后有6例患者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有9例发生暂时性低钙反应,有2例发生淋巴漏。(4)所有再次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0 d、(6.50±0.97)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2~7 d、(2.41±0.95)d。共有7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8个月、(32±18)个月。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在再次手术3个月之后发音均正常,无低钙反应,血钙水平正常。随访期间,有4例患者因肿瘤局部复发而再次接受手术,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5)再次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首次手术(P<0.05);以45岁年龄为界,再次手术与首次手术患者中<45岁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与首次手术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较高。无论是需行补救性手术还是发现复发、转移者,再次手术是恰当的治疗方式。只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仔细解剖,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
吴昕徐协群郑朝纪李秉璐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肿瘤再次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处理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遇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9-06/2008-11行LC患者6429例中遇到的术中及术后诊断为UGC的27例(0.4%)临床资料.结果:所有27例胆囊癌病例中,在LC术中诊断17例,LC术后诊断有10例.pT1期、pT2期和pT3期各9例.患者的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4.1%、63%和59.3%.pT1期的5年存活率为100%,pT2期的5年存活率为66.7%,pT3期的5年存活率为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C患者的存活与肿瘤分期相关,pT1期胆囊癌,行LC即可.怀疑有胆囊癌在可能情况下及时行冰冻病理检查,对于确诊pT1期以外的UGC应该尽早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肿瘤种植和转移.
徐协群刘卫李秉璐洪涛郑朝纪何小东廖泉赵玉沛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意外胆囊癌
疑似肝外胆管癌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一例被引量:5
2015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进食油腻后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发现肝外胆管扩张2月”,于2015年4月7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自2014年4月起,患者出现进食油腻后右上腹疼痛,当地医院考虑胆囊炎,给予保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患者无黄疸发热等其他明显不适。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015年2月,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胆总管壁增厚,肝外胆管扩张。
刘卫刘乔飞洪涛李秉璐徐协群何小东
关键词:硬化性胆管炎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扩张右上腹疼痛胆囊壁增厚疑似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甲状腺癌被引量:1
2018年
UC是一类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UC自身的炎症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患肿瘤的风险增加,而UC的治疗和肿瘤的复发也常相互影响,故此类患者的治疗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现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例UC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病历资料,并探讨其治疗情况。
张慧敏刘炜朱庆莉李秉璐周炜洵霍力康军仁留永健吕红李骥李玥王丽瑛钱家鸣杨红
关键词:甲状腺癌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炎症性疾病免疫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息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总结325例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良性病变共308例,其中胆固醇息肉278例,其他类型息肉5例,腺瘤25例;恶性病变17例,其中腺瘤恶变 2例,腺癌15例。息肉、腺瘤和腺癌组中年龄超过50岁的分别占36.0%、32.0%和82.4%,B超显示平均直径分别为8.5 mm、11.7 mm和31.1 mm,低回声分别占1.5%、0和52.9%,单发病灶分别占 42.9%、68.0%和100%。结论息肉、腺瘤和腺癌三者之间在年龄、B超形态学改变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年龄,病变直径、数目、部位和B超回声表现可作为鉴别胆囊隆起性病变良恶性的根据。
刘务华何小东张振寰刘卫李秉璐赵玉沛
关键词:胆囊疾病息肉腺瘤腺癌
脾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体会
2008年
目的了解脾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89年4月至2007年7月间21例脾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治疗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脾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左上腹部包块、左上腹不适、腹痛等。检查手段包括B超、CT、MRI、血管造影等。脾海绵状血管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脾切除。结论脾海绵状血管瘤瘤体较大(直径〉4cm)或有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脾手术切除,术式可以开腹脾切除,也可以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对于没有临床症状、肿瘤较小的患者,可以进行密切的观察随访。
徐协群李秉璐刘卫郑朝纪廖泉赵玉沛
关键词:脾疾病脾切除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