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涛

作品数:40 被引量:29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胆囊
  • 14篇胆管
  • 10篇手术
  • 9篇肿瘤
  • 8篇结石
  • 7篇胆囊结石
  • 7篇切除
  • 7篇囊肿
  • 6篇胆囊切除
  • 5篇胆道
  • 5篇胆管炎
  • 5篇胆囊癌
  • 5篇胆囊切除术
  • 5篇切除术
  • 4篇胆囊肿瘤
  • 4篇硬化性胆管炎
  • 4篇预后
  • 4篇外科
  • 4篇相关危险因素
  • 3篇胆汁

机构

  • 40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0篇洪涛
  • 34篇何小东
  • 32篇刘卫
  • 16篇李秉璐
  • 13篇曲强
  • 13篇郑朝纪
  • 9篇徐协群
  • 8篇武峤
  • 7篇吴昕
  • 6篇于岚
  • 5篇赵玉沛
  • 3篇蔺晨
  • 3篇李静静
  • 2篇张太平
  • 2篇谢勇
  • 2篇张建希
  • 2篇刘乔飞
  • 2篇杨宁
  • 2篇杨阳
  • 2篇肖剑春

传媒

  • 6篇中华肝胆外科...
  • 6篇中华消化外科...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引起胆囊收缩的最主要的激素,CCK通过作用于胆囊收缩素受体(cholecystokinin receptor,CCK-R)影响胆囊动力。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胆囊动力减弱是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对胆囊收缩素及其受体对胆囊动力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杨阳曲强卫金花刘卫洪涛何小东
关键词: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受体胆囊动力胆囊结石形成
胆管扩张症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胆管扩张症患者在术后近期和远期发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21例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17.4%),女性100例(82.6%),年龄(40.5±15.3)岁(范围:18~80岁)。将术后30 d内发生的胆道感染定义为近期感染,超过30 d发生的胆道感染定义为远期感染。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近期和远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21例胆管扩张症患者中,TodaniⅠ型85例(70.2%),Ⅲ型1例(0.8%),Ⅳ型32例(26.4%),Ⅴ型3例(2.5%)。随访时间(55.2±28.6)个月(范围:1~101个月)。分别有18例和37例患者发生术后近期和远期胆道感染。18例患者发生除胆道感染外的术后并发症,其中腹水6例,胆瘘4例,胰瘘和胃排空延迟各2例,胸腔积液、腹腔感染、伤口不愈合和胰腺炎各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是否行肝门部吻合和Todani分型是近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术后并发症是远期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行肝门部吻合(OR=6.228,95%CI:1.884~20.586,P=0.003)和术前胆道感染病史(OR=3.701,95%CI:1.137~12.043,P=0.030)是近期胆道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是否≥45岁(OR=2.261,95%CI:1.004~5.093,P=0.049)和术后并发症(OR=3.131,95%CI:1.094~8.958,P=0.033)是远期胆道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行肝门部吻合和术前有胆道感染病史与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近期胆道感染相关;年龄是否≥45岁和术后并发症与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远期胆道感染相关。
吴昕李秉璐郑朝纪刘卫洪涛
关键词:胆道疾病胆总管囊肿胆管扩张症胆道感染
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9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79例患者中,34例(19.0%)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是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OR=4.208,95%CI:1.590~11.135,P=0.004)。结论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尤其是术前行ERCP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应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
高翔杨庭楷肖建春曲强洪涛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32例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方式和外科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32例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得随访病人的预后不同,比较分析生存与死亡病例的临床及预后资料。结果 32例病人中,27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3例接受手术活检,2例接受肝穿刺活检。有4例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和Ⅱ级各2例。所有病人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12.0±6.0)d。在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27例病人中,神经内分泌瘤5例,神经内分泌癌15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7例。截至2023年7月,31例病人获得随访,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3(8,29)个月。31例获得随访病人的1、2和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2.5%、53.4%和48.1%;26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病人的1、2和3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1%、57.8%和52.0%。31例获得随访病人的1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40.0%。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病人中,死亡病人的Ki-67指数高于生存病人(P=0.039)。结论 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总体预后欠佳。Ki-67指数与预后可能有关。
吴昕李秉璐郑朝纪何小东刘卫洪涛
关键词:胆囊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累积生存率
109例成人型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成人型胆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总结胆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09例成人型胆管囊肿的病例,总结病例特点。109例中男女之比为1:3.8。平均年龄32.8岁。I型78例,Ⅳa型26例,V型5例,没有Ⅱ、Ⅲ型病例。结果成人型胆管囊肿临床表现以右上腹不适或疼痛占大多数,共100例(91.7%),其次为寒战、发热等发作性胆管炎症状。30例(27.5%)有过胆道系统手术史,26例初次手术在2000年前施行。B超结合MRCP是确诊的主要手段。94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重建术,4例因肝内病变局限于左肝加做左肝外侧段切除术。4例囊肿恶变。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近期并发症有胰瘘、膈下脓肿。后期并发症主要是发作性胆管炎、吻合口狭窄和肝内胆管结石。结论成人型胆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右上腹痛或不适最为多见。B超是初查的主要手段,为明确诊断、了解胆管囊肿分型和累及范围可首选MRCP。胆管囊肿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wY吻合重建术。
刘卫何小东郑朝纪李秉璐洪涛赵玉沛
关键词:胆管囊肿外科治疗
胆囊结石发病机制及其外科治疗被引量:5
2011年
胆囊结石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胆囊结石的成因及其临床规范化治疗一直是胆道外科学研究的热点,经过多年探索,这一研究领域已从最初的胆石、胆汁理化性质分析,深入到了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外科治疗策略也因此发生了较为深刻地变革。
刘卫何小东洪涛李秉璐武峤
关键词:胆囊结石发病机制
腹腔镜胆囊切除意外胆囊癌的处理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遇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9-06/2008-11行LC患者6429例中遇到的术中及术后诊断为UGC的27例(0.4%)临床资料.结果:所有27例胆囊癌病例中,在LC术中诊断17例,LC术后诊断有10例.pT1期、pT2期和pT3期各9例.患者的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4.1%、63%和59.3%.pT1期的5年存活率为100%,pT2期的5年存活率为66.7%,pT3期的5年存活率为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GC患者的存活与肿瘤分期相关,pT1期胆囊癌,行LC即可.怀疑有胆囊癌在可能情况下及时行冰冻病理检查,对于确诊pT1期以外的UGC应该尽早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肿瘤种植和转移.
徐协群刘卫李秉璐洪涛郑朝纪何小东廖泉赵玉沛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癌意外胆囊癌
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25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29例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研究组)和2145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对照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5配比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体质指数(BMI)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四格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可疑危险因素,再对这些可疑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SBP、FBG、TC、HDL-CH及BMI 5个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23,4.365,4.028,7.049,7.319,P<0.05).去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SBP、TC、HDL-CH及BMI是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危险因素(x2=18.047,6.905,12.884,7.557,P<0.05).结论 BMI、SBP和TC水平增高及HDL-CH浓度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于岚何小东武峤刘卫洪涛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胆囊结石
原发性硬化性与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S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IgG4.SC患者以及32例PSC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32例PSC患者中男女各16例。72例IgG4-SC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5.5:1。就诊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4.9岁(11~77岁)和59.8岁(28—83岁,P〈0.05)。PSC和IgG4-SC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均为腹痛(50.0%比68.1%)和黄疸(78.1%比81.9%)。IgG4-SC患者血清IgG4水平显著高于PSC患者(P〈0.05)。IgG4-SC患者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PS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4.SC患者超声内镜发现52例(52/57,91.2%)胆管增厚,其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7/61,11.5%)和腹部CT(24/72,33.3%)(P〈0.05)。PSC患者随访超过2年的有12例,其中2例保守治疗无效选择肝移植,5例死于肝衰竭及感染,3例病情稳定。随访超过2年的IgG4-SC患者共43例,其中16例复发,复发率为37.2%(16/43),胆管外受累器官较多或胆管受累节段较多患者复发率较高。结论PSC和IgG4-SC皆属胆汁淤积性肝病。二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仍有着各自独特的临床特点。因IgG4.sc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故预后良好。因此,PSC与IgG4-SC两者的鉴别十分重要。
王鹏辉何小东曹建中刘卫张太平洪涛曲强
关键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胆汁淤积
疑似肝外胆管癌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一例被引量:5
2015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进食油腻后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发现肝外胆管扩张2月”,于2015年4月7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自2014年4月起,患者出现进食油腻后右上腹疼痛,当地医院考虑胆囊炎,给予保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患者无黄疸发热等其他明显不适。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015年2月,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胆总管壁增厚,肝外胆管扩张。
刘卫刘乔飞洪涛李秉璐徐协群何小东
关键词:硬化性胆管炎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扩张右上腹疼痛胆囊壁增厚疑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